「配图摄影 by 辉友华昕」
因工作缘故,能碰到一些行业,甚至是国家级的牛人,其中不少上了年纪。他们早已超过退休年龄(65+),但依然活跃在各个岗位上,精力充沛、生命力旺盛、充满活力。
但也能发现不少人,还没有到60岁,甚至没到50岁,就已经缺乏活力,精神不振,对什么事情也提不起乐趣。
由此,我想到如下的问题:为何在生活中能看到的老人,有人精神矍铄、生命力旺盛,而另一些人却精神不振、缺乏活力?如果我们在相对年轻时候,对这个问题有了一定程度的思考,并能践行我们的答案,会很大程度上决定我们在30年后的精神与身体状态。
看起来是一个距离当下很久远的话题,但是却因为有着时间积累的效果,所以也显得有点紧迫,必须能直面,最好能尽快找到答案。于是我把上述问题发在自己的朋友圈、辉哥奇谭知识星球和即刻App,得到了若干回答,我挑选了一些比较有启发的,和大家分享:
大体上,大家的回答聚焦于三种因素,分别是:
因素1:有事情做,有目标感:
洪雷涛:辉哥,日常采访发现一个共性:晚年有自己热爱的事情做,善于锻炼且持续阅读的老人,普遍思维活跃、精神面貌佳,而每天无所事事,没事就晒个太阳,回去了就躺在椅子上的老人普遍目光呆滞且不易沟通。(仅部分采访对象,无任何偏见)- 注:辉友洪雷涛日常在做专业的视频拍摄。
Alpha猫 re 洪雷涛:这条也适合中年人和青年人,同样有这个现象。
刘友波:哪个阶段没目标的人都精神不振。
胭脂王:我从我父母那里得到的观察,有一堆老友,有一些爱好,这两者很重要。
因素2:心态好,知足常乐:
李斌:心情心态是主因。
萌仔:我奶奶八十多,能吃能喝有事不往心里搁,爱睡觉,每天出去和闺蜜们遛弯儿。在家自己做饭,扫地,很勤快。
常萌萌:我认为与个人心态,幸福能力有关,有的老人即使财务自由也会将生活中的烦恼无限扩大,悲观,攀比,嫉妒,总觉得还应该更好,而有的老人觉得子女成年,自己能吃能睡,身体相对健康就已经知足了,幸福感十足。
因素3:先天决定:
陆征:我是零岁决定论,出生就决定了生命活力的问题。
阿萌:有的是高能量者,有的是低能量者。
上述三种因素中,除了「先天决定」这个情况下我们可能「无计可施」,前两种情况下,无论是「有事做,有目标感」还是「心态好,知足常乐」,我们都有主动掌控的空间。这里特别说一下「有事做,有目标感」这一点。
很多人讨厌上班这件事,我也差不多。但是如果换一个词「工作」或者「职业」,我觉得可能有另外一番含义。我已经工作超过20年,一开始在工作中考虑更多的还是升职、加薪、职业安全等等。但是随着年龄渐长,就能慢慢发现工作之于我们的另一重含义:给生命注入活力。
很多人可能在某些瞬间希望自己能躺平,但是我最近一段时间碰到几个「躺平」的前同事,整体反馈并不好。因为躺平、远离工作让他们普遍失去了这个年龄应该有的活力与激情。
对此我这几年也在思考,我从30多岁时渴望「提早退休」已经在40多岁时渴望找到「终身工作」的机会。对此,我在之前的文章诸如「永不退休」中也有阐述。这种感受随着年龄增长,越来越强烈。
我曾经多次引用如下一段话描述我人生的理想终老状态:
埃德加·沙因教授生于1928年3月,自1952年任教于斯隆商学院,直到去世之前依然在研究谦逊领导力的问题。「我会一直工作下去,直到电量耗光为止。」沙因如是说。大师仙逝,唯有致以深深的敬意!95岁,1/26日下午5点还在工作,晚上走了。他儿子说:“没有痛苦、没有疾病、没有住院卧床不起,正如他自己期望的(no pain, no illness, no hospitalization, as he wanted it)一代大师,功德圆满。
所以,对我而言,对问题「为何有些人一直充满活力」的回答是:「有自己的终身事业」。而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努力去寻找、靠近、从事这个终身事业。通过这种方法,接近我在生命中想达到的理想状态。
相关文章:永不退休
上一篇:如何不再「困于现在」?
今天分享的知识星球语音是「如何找到自己的终身职业」?
一旦我们找到自己的终身事业,在某个自己擅长的领域做到极致,为更多人创造价值,并带来一定的收益,我们将会在自己人生的各个阶段都充满活力,这应该是一件美好幸福的事情。当你找到了这样的职业,你就不再担心所谓的「失业」问题,因为这份职业的意义和价值是你自己赋予的,不是别人安排的。
那究竟如何找到自己的终身职业呢?今天分享的语音中做了详细的阐述,你也可以结合「以终为始思考三份收入」这篇语音来一起收听。但更重要的是,大家听完语音之后,要积极行动起来。
「寻找自己的终身职业」是我希望能影响辉友,启发大家改变的核心观点之一。建议所有人都听听这篇语音,相信你将会受益终身。
收听方法:扫描下方二维码。
(辉友听完语音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