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五矿证券研究
五矿证券研究所以“金属及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为优势行业和特色,同时覆盖宏观大科技大消费等战略性板块,努力打造成”全球视野、全球实力、全球业务、全球客户”的精品特色研究所,将为全球金融投资机构和产业界提供前瞻客观、深入细致的精品研究产品与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航空工业  ·  国产载人飞艇新突破! ... ·  昨天  
航空工业  ·  外场日志:与AC332共成长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五矿证券研究

五矿 | 绿色金融趋势跟踪(202411):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经验亮相COP29

五矿证券研究  · 公众号  ·  · 2024-12-14 19:30

正文


核心要点

COP29达成至少3000亿美元/年的新气候融资集体量化目标(NCQG)。 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15)发达国家承诺到2020年每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其应对气候变化行动,而这“1000亿美元/年”的承诺在2016年生效的《巴黎协定》中成为支持的下限,并且在2020年以后继续生效。本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9)上,发达国家承诺到2035年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至少3000亿美元,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气候行动。
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经验亮相COP29。 中国在COP29期间发布系列应对气候变化成果,如《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中国行动》等,并举行新能源日、碳市场日、数字化日、气候资金与技术日、适应日等10个中国边会主题日,展示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经验。截至2023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总装机达到15.16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51.9%,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新能源技术领跑全球。2023 年,“新三样”(电动汽车、锂电池和光伏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中国方案。
“气象×金融”的天气衍生品业务开始发挥风险管理作用。 今年以来,以“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为标的“保险+期货”天气衍生品陆续应用于农业、电力行业,为天气敏感型行业规避因天气变化所带来的生产经营风险和不确定性风险提供保障。不同于国际采用温度期货和期权等场内交易的方式,我国主要采用基于温度指数为标的的“保险+期货”模式为开发场外天气衍生品。本月,“中央气象台-广期所光伏气象指数”和“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郑州商品交易所气温指数”相继发布,可为更多的天气衍生品创新提供新标的。
/ 政策动态 /
1. 国际政策动态
1.1 国际绿色金融相关政策
COP29(29届联合国气候大会)期间,中国、欧盟和新加坡联合发布《多边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M-CGT)。M-CGT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对符合M-CGT要求的绿色资产市场主体可自愿进行评估和贴标。M-CGT在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CGT)的基础上,纳入新加坡亚洲分类目录,共筛选出8个重点行业110项符合三方共识的、对实现气候减缓目标有重要贡献的经济活动,具体为农林渔业,制造业,电力、燃气、蒸汽和空调供应,供水、污水处理、废弃物管理和修复,建筑业,运输和仓储业,科学和技术活动和其他行业等8个行业。

11月14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全球第一部ESG国际标准ISO ESG IWA 48《实施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原则框架》,旨在解决如何实施并将ESG融入组织文化,确保全球ESG报告和实践的一致性、可比性和可靠性的问题。ISO ESG IWA 48提供“One-ISO”ESG管理标准,包括管理框架、术语、原则、指标体系、报告要求、合格评定与合规管理,以及持续改进过程要求。

11月11日至22日,COP29达成的关键成果包括但不限于:(1)发达国家承诺,到2035年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3000亿美元的气候融资;COP29呼吁2035年前动员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对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融资支持达到每年1.3万亿美元。(2)《巴黎协定》6.4条机制下的两项碳信用标准达成共识,通过了6.2条(允许各国通过双边或多边协议相互交易减排量和排放许可指标(ITMOs))和6.4条(创建由联合国监督机构监督的全球碳市场)的实施细则。

1.2 COP29中国发布系列应对气候变化成果
11月6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2024年度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中国持续大力推动碳排放强度下降工作,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5亿千瓦,在全国发电总装机中的比重突破50%,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4.02%。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CEA)累计成交量4.64亿吨,2024年度报告累计成交金额268.41亿元。

11月11日,中国发布《早期预警促进气候变化适应中国行动方案(2025—2027)》(简称《方案》)。《方案》明确共享气候风险普查及评估知识、共建气候风险监测预报预警平台、共享气候适应型社会建设经验智慧和共促发展中国家早期预警能力等4点重点实施行动。未来两年,中国将发射3颗风云静止气象卫星,为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国家提供高频次气象灾害监测,并与发展中国家分享早期预警技术、合作建设云端早期预警系统。

11月15日,“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发布《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中国行动》。报告指出,截至2024年10月,中国已与42个发展中国家签署53份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开展近百个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项目;累计实施300多期气候变化相关领域或主题的能力建设项目,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1万余人次培训员额。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以来,中国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并动员气候变化相关资金超过1770亿元人民币,资金覆盖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多个相关领域。

1.3 国内绿色金融政策
1.3.1 国家层面绿色金融政策
11月3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面完成工业噪声、工业固体废物排污许可管理,基本完成海洋工程排污许可管理;开展全国火电、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全面衔接试点,制作统一信息报表并纳入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统一填报合。

11月6日,深交所、上交所和北交所分别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简称《指南》)。《指南》设置《第一号 总体要求与披露框架》和《第二号 应对气候变化》两个具体指南,对重要性议题识别和重要性分析、四要素披露框架、气候相关影响重要性和财务重要性评估、气候适应性和气候相关情景分析、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流程和方法、报告披露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11月14日,财政部发布《关于提前下达2025年节能减排补助资金预算》,明确2025年节能减排补助资金的总额为98.86亿元,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和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领域,两个领域补助资金分别为82.61亿元和16.25亿元。

11月27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拟纳入的技术清单》(《清单》)。《清单》涉及节能降碳产业(37个)、环境保护产业(21个)、资源循环利用产业(20个)、能源绿色低碳转型(17个)、生态保护修复和利用(4个)、基础设施绿色升级(12个)和绿色服务(2个)等7个产业共计113项技术,包括退役动力电池整包梯次利用技术及应用、燃煤电厂大规模CCUS技术、铝电解槽低碳长龄复合阴极技术与装备、基于模型融合的汽车碳排放管理平台技术实现方案研究与应用等。

1.3.2 地方层面绿色金融政策
11月13日,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发布《深圳市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标杆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建设50个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标杆项目;到2030年建设200个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标杆项目。对符合规定的标杆项目予以奖励或补贴,对授予“深圳市减污降碳协同控制标杆项目”称号的园区类给予100万元奖励、企业类给予50万元奖励,奖励时限到2027年底。

11月25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金融发展局印发《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促进绿色金融发展扶持办法》,对绿色金融特色机构、绿色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绿色低碳转型项目融资、绿色保险费用、绿色评估认证费用、绿色金融创新或优秀案例和绿色金融人才给予补贴和奖励。

11月26日,重庆市财政局发布《关于提前下达2025年节能减排中央补助资金预算的通知》,明确2025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34225万元,用于2021年以及以前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已推广但尚未完成清算的新能源汽车补助资金预拨。

11月29日,山东省发改委公布《2024年度拟支持的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储备项目名单》,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医疗健康、现代高效农业、精品旅游、现代轻工纺织、现代海洋、文化创意、现代金融服务等产业类别共74个项目。

/ 绿色金融产品动态 /
2.1 绿色信贷
截至2024年9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35.8万亿元,同比增长25.1%。碳减排支持工具余额5351亿元,累计支持金融机构发放碳减排贷款超1.2万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余额为2116亿元。

2.2 绿色债券
2024年11月,绿色债券新增发行金额702.14亿元,发行数量76只,环比分别增长43.75%、76.74%。11月,发行规模前10名的发行人共发行422.51亿元,占当月总发行规模60.17%。中国康富(66.71亿元)、国家电投(50.80亿元)、开发银行(50.00亿元)、农发行(50.00亿元)、长沙银行(50.00亿元)。截至2024年11月末,当年累计发行绿色债券5887.97亿元,发行数量592只。

截至2024年10月31日,经中国金融学会绿金委认证的银行间市场发行的、符合中欧《共同分类目录》的中国绿色债券共352只,其中,处于存续期的绿色债券245只,占银行间市场全部存量绿色债券的24.07%;发行规模3633.61亿元,占银行间市场全部存量绿债的21.54%。存续期绿色债券主体评级为AAA、AA+、AA及无评级的发行规模占比分别为87.3%、11.0%、1.2%和0.4%;募集资金投向前三的活动分别为:H1.1城乡公共交通系统建设与运营(30.2%)、D1.3风力发电(26.1%)、D1.1太阳能光伏发电(17.5%)。(数据来源:中国外汇交易中心)

2.3 ESG基金
2024年11月,无新成立ESG公募基金。截至2024年11月末,当年新成立ESG基金121只,规模累计825.52亿元。


2.3 ESG银行理财
2024年11月,新成立ESG银行理财产品28只,其中ESG主题银行理财产品13只,占比46.43%,泛ESG银行理财产品以社会责任主题银行理财为主,新发行数量14只,占比50.00%,环境主题银行理财发行1只,占比3.57%。
2.5 环境权益融资工具
2.5.1 用水权交易
用水权交易包括区域水权交易、取水权交易和灌溉用水户水权交易。2024年11月,用水权交易总成交量16408.57万m3,环比增长9.37%,总成交金额1679.17万元,环比下降68.27%,平均成交均价0.10元/m3,环比下降70.99%,成交单数896单。其中,区域取水权交易、取水权交易和灌溉用户交易成交量分别为3300.00 m3、8866.87 m3和4241.70 m3,成交金额分别为50.00万元、1449.78万元和179.39万元。


2.5.2 排污权交易
2024年11月,陕西省排污权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分别为1380.00吨和1115.46万元,江苏省排污权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分别为417.74吨和38.26万元,浙江省排污权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分别为2364.97吨和3109.54万元,福建省排污权成交量为35.32吨。分品种看,4省SO2、NOx、COD、氨氮和TP成交量分别为1285.19吨、2059.44吨、792.06吨、59.01吨和2.33吨,且各省同一品种排污权的成交单价差异较大。


2.5.3 用能权交易
用能权是指在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控制的前提下,用能单位经核发或者交易取得的,允许其使用的年度综合能源消费量的权利。2016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试点方案》后,明确浙江省、福建省、河南省、四川省作为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2024年11月,试点无用能权交易。

2.6 天气衍生品
2.6.1 CME温度指数衍生品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 Group)是全球最大的天气衍生品交易市场,合约类型包括月度制热指数(HDD)、月度制冷指数(CDD)、月度累积平均温度指数(CAT)的期货和期权合约,合约城市包括芝加哥、纽约、巴黎、伦敦、阿姆斯特丹、东京、休斯顿、费城、波士顿、亚特兰大、辛辛那提、拉斯维加斯等。美国城市合约标的包括CDD指数(夏季月份)和HDD指数(冬季月份),欧洲城市合约标的为CAT指数(夏季月份)和HDD指数(冬季月份),而东京所有合约均采用CAT指数。巴黎、埃森和阿姆斯特丹以欧元计价,伦敦以英镑计价,东京以日元计价,所有美国城市以美元计价。
制热指数为:HDDt = Max(0,65°F - 日平均气温),月度制热指数为:HDD = ∑ HDDt
日制冷指数为:CDDt = Max(0,日平均温度 - 65°F),月度制冷指数为:CDD = ∑ CDDt
月度累积平均温度指数(CAT)为特定自然月日平均温度的累积温度。
季节性合约(Seasonal Strips)为多个月份累计HDD/CDD指数,包括HDD/CAT季节性合约(11月-3月&12月-2月)和CDD/CAT季节性合约(5月-9月&7月-8月)。
从2019年至2023年CME天气期货和期权合约未平仓量看,CME天气期货和期权合约的需求量逐年上升,说明市场参与者对气候风险管理的需求在增加。


2.6.2 大商所温度指数
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由中国气象中心与大连商品交易所共同编制,反映我国主要城市温度变化情况,为相关温度敏感行业提供直观、全面的信息。大商所温度指数包括三类:日平均温度指数(DAT指数)、月度累积平均温度指数(CAT)和月度制热(HDD)/制冷指数(CDD),其中日平均温度指数衡量特定自然日的日内平均温度,月度累积平均温度指数反映特定自然月的累积温度,月度制热/制冷指数反映特定自然月温度累计向上或向下偏离基准温度的波动程度。大商所温度指数的单位均为摄氏度。


2.6.3 国内天气衍生品实践
2024年11月13日,“中央气象台-广期所光伏气象指数”发布,以光伏装机量为标准,从21个相关气象指标中,选取辐照度为指数主要因子,同时引入温度作为调节因子,反映高温导致的光伏发电效率衰减情况。指数以历史平均为基准,直观反映当前光伏气象因素的相对变化程度。首批指数覆盖山东、新疆和内蒙古三个省份。

2024年11月18日,“国家气象信息中心-郑州商品交易所气温指数”发布。该气温指数包含最低气温指数、最高气温指数、日均气温指数、候均气温指数、制冷度时指数、取暖度时指数等6个子指数,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作为首发试点,包括53个基准地,涉及区域内的1个直辖市、6个省会城市以及重要的农业生产县(包括县级市)和电力消费城市(地级市)。

/ 新闻动态 /

11月6日,深圳福田区牵头落地全国首单“政府+银行+保险+担保”四方合作机制下气候友好型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创新业务,该质押融资合同将通过科交中心开展区块链存证,打造 “质押前区块链存证、质押中大数据跟踪、质押后规范化处置”全链条、全流程服务标杆。

11月28日,中交集团依托中交路建承建的广西全州至容县高速公路平乐至昭平段项目,成功实现首笔公路施工阶段的公司内部排放额度交易。

/ 风险提示 /

1、政策实施不及预期。

以上内容节选自五矿证券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绿色金融趋势跟踪(202411):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经验亮相COP29》,对外发布时间:2024/12/10,具体分析内容(包括风险提示等)请详见完整版报告。若因对报告的摘编产生歧义,应以完整版报告内容为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