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年末为4078万头,生猪养殖行业呈现产能调整与盈利改善的态势。作为行业头部力量,万头母猪存栏企业的变化对后市发展起着重要影响。
根据农财宝典新牧网的最新统计,
2024年末,全国拥有超1万头能繁母猪的企业共118家,总存栏量达1384万头
。尽管万头母猪企业的数量较2023年减少了6家,但能繁母猪存栏总量却增长了182万头,
表明行业产能正加速向头部企业集中
。
27家企业能繁母猪数超过10万头
2024年,
全国能繁母猪数超10万头企业共27家,比去年新增2家
,分别是东方希望和京基智农。
27家企业共有存栏母猪约1144万头,占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28%
。2024年大型企业进一步扩产,产能更加集中。
能繁母猪数在100万头以上的企业有2家
,分别为牧原股份和温氏股份。
能繁母猪数在50-100万头以上的企业有3家
,除新希望、双胞胎外,今年正大(中国)能繁母猪数大增,首次突破50万进入此梯队。
能繁母猪数在20-50万头的企业有9家
,其中大北农、新五丰、广西农垦、唐人神能繁母猪数首次突破20万。
能繁母猪数在10-20万头的企业有13家
,其中东方希望和京基智农首次进入此队列,特别是东方希望,2024年能繁母猪数同比大增294%。
2024年,牧原股份能繁母猪单年增量达到41.2万头,超过了2022年和2023年两年扩张数量的总和(40万头),成为全国母猪存栏增长最多的企业。同时,双胞胎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年内扩增35万头母猪,年底母猪存栏量达到85万头,成功超越新希望,跃居全国第三。
27家企业中至少有19家加码养殖布局,而新希望、天邦和傲农则放缓步伐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曾缩减母猪存栏的正邦、扬翔、大北农、大象和正大,到了2024年纷纷开始恢复扩张,正大更是通过一年扩增23万头母猪,成功突破50万头母猪存栏。
91家企业母猪存栏在1-10万头之间
其中,有32家企业的母猪存栏数量在3-10万头之间,较去年增加了3家;而有59家企业的母猪存栏数量在1-3万头之间,较去年减少了11家。
有增有减,反映了行业人士对市场行情的不同判断。例如,金旭农发2023年底母猪存栏还在3-10万头区间,而2024年年末已不在万头母猪存栏行列,公司负责人表示,其为主动减产,决定转为饲养两头乌地方品种。
另外,罗牛山也做出了主动减产的决策,其母猪存栏量从2023年末的5万头减少至2024年末的3万头。山东正裕也是一个例子,2023年末母猪存栏数量仍然超过万头,但到2024年末已减至7000头。公司负责人表示,由于对后市行情不看好,决定转型发展育肥业务。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企业看好猪苗行情,选择增产。例如河南新航道,其母猪存栏数量从2023年末的9000头增长至2024年末的1.2万头,成功跻身万头母猪存栏行列。
南方地区存栏万头母猪企业占全国74%
据《农财宝典》新牧网统计,存栏超1万头的母猪企业分布于全国24个省份,其中南方地区广东、福建、四川、广西、江西、湖北、湖南、江苏、浙江、海南、上海、贵州、安徽、云南14省,万头母猪企业共87家,占企业总数的74%,较去年比重下降1%。相比去年,南方14省万头母猪数减少了6家,而北方10省依旧保持在31家。
广东依旧是万头母猪企业最多的省份,有25家,比2023年底增加了2家。2024年底四川、广西万头母猪企业数量并列第二,均有10家,其次是福建,有9家,对比去年年底减少了2家。但不变的是排名前三的依旧是南方地区,南方地区气候地形优势,有利于疫病防控,给企业带来了发展空间。
不过,从母猪存栏量来看,河南、广东、四川则位居前三,共有母猪存栏796万头,比去年年底增加93万头,占全国母猪存栏的约20%。河南虽然仅有6家万头母猪企业,但仅6家便拥有364万头存栏母猪,遥遥领先。第二为广东,25家万头母猪企业存栏275万头母猪,四川位居第三,10家企业存栏约157万头母猪。
(
由于行业信息瞬息万变,本文数据仅供参考
,欢迎留言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