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足协辟谣:目前还未提出具体哪一届世界杯的申办(来源:一财网)
2)东北证券一月内两遭监管处罚 业绩腰斩后再告腰斩(来源:中国经济网)
3)共享单车专委会成立 千亿市场有待挖掘(来源:证券时报网)
4)信托一季度业绩开好头 通道回流引券商集体看多(来源:证券日报)
5)苹果现金储备突破2500亿 (来源:钛媒体)
6)暗淡业绩下悄然扩张 工业级无人机企业魅力渐增(来源:证券时报)
7)大众公布量子计算北京交通计划 年底新一代产品亮相(来源:中国证券网)
8)一季度业绩持续增长 保险股投资价值值得关注(来源:中国证券报)
中金策略:市场短期将获支撑 中期趋势依然积极
指数持续下挫,年初至今收益转负。在金融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市场资金利率持续攀升背景下投资者风险偏好持续回落,上证指数全周下挫1.6%,年初至今收益转负。中小市值股票表现更为低迷。
增长并未骤降,熬过资金紧张期。4月中上旬开始的金融监管和金融去杠杆力度持续超出市场预期,尤其是近期开始着力治理的券商资金池业务对短期投资者风险偏好影响明显。
和市场目前的普遍谨慎情绪有所不同,我们对增长并不悲观。四月份的宏观数据即将陆续披露,我们预计包括地产投资、制造业投资及出口数据项目依然稳健,目前压制市场的主要还是强化金融监管及去杠杆等政策因素,而判断的关键可能还在于何时会结束。
近期市场短期利率已经普遍抬升,收益率曲线更加平坦化。考虑到中国监管的特征,短期仍需要防范资金进一步趋紧的可能。但综合来看:1)目前的金融去杠杆及强化监管,重点在治理之前的“资金空转”,金融体系资金趋紧,但到目前来看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还有限;2)金融去杠杆和强化监管措施也是在防患于未然,降低未来更大幅度冲击的可能性;3)从三四五线地产销售及整体的地产投资、制造业投资、出口等项目数据趋势来看,目前增长依然稳健。
当前需要熬过资金紧张期,市场中期趋势依然积极。后续我们将继续关注资金面偏紧是否会变得更加严重、地产调控如何影响更广泛的地产市场表现、外围整体流动性可能继续收缩对中国的影响等因素,来评估市场中期前景是否有变化。
巨丰投顾:年线下方做好抄底准备
今日,两市跳空低开,跌破年线,延续近期的弱势表现。盘面上,保险板块大涨,互联网等创业板表现良好,而雄安新区概念大跌,次新股表现低迷;消息上,证监会近日发布《区域性股权市场监督管理试行办法》,自2017年7月1日起施行。从内容上看,办法或将意味着未来区域性股权市场优质挂牌企业,有望转板到全国性股权市场。
总体上,严监管下市场资金面较为紧张,指数下行显得顺理成章。目前指数频频报收下影线,部分资金介入明显,表明在连续下行后抄底意愿开始增强,指数年线下方有望迎来阶段性底部,目前可适当低吸,做好抄底准备。机会上,可重点关注质地优良、业绩增长明显的创业板超跌股。
海通证券:当前等待也是种策略 继续持绩优龙头股
倒春寒至今虽然指数跌幅不大,但个股跌幅中位数已达11%,震荡市的回撤幅度已可观。从监管窗口期及情绪指标看,仍需时间消化。
核心结论:①倒春寒至今虽然指数跌幅不大,但个股跌幅中位数已达11%,震荡市的回撤幅度已可观。从监管窗口期及情绪指标看,仍需时间消化。②市场可能进入低波动的磨底期,这个时期个股会分化,龙头公司估值和盈利匹配度更好,而且往往孕育未来领涨行业。③短期保持耐心,等待也是种策略,中期坚定信心,盈利改善是核心。继续持有绩优龙头股,下半年看好金融。
兴业证券:防御风险仍是第一要务 做多时机仍需等待
监管继续加码,风险偏好将持续收缩。经济压力叠加流动性压力,导致股、债、商品“三杀”。一季度超预期后,二季度经济开始承压,4月PMI数据大幅下滑至近7月低点,并且新订单等需求指标全面下滑指向需求开始回落,未来两周宏观数据将集中公布,全年经济“前高后低”的走势将被逐步确立。此外,金融防风险导致货币流动性持续收紧,资金价格处于高位,6月联储加息概率提升,也对利率形成外部制约。经济压力叠加流动性压力,导致近期股票、债券、商品期货市场全面下跌。
因此,后续防御风险仍是第一要务。金融监管仍在半途,市场风险偏好将持续收缩,经济增长和流动性也面临双重压力,因此仍需以防御风险为第一要务。仓位上,不可莽撞参与“抄底”,做多时机仍需等待;结构上,一方面增强大银行、大保险等防御性配置;或立足中长期,从基本面出发,布局业绩良好、估值合理但由于被近期的市场错杀的品种或板块。
川财证券:趋严监管政策持续 中期调整或还未结束
在4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维护金融安全、防控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后,银监会、保监会和证监会等金融监管部门近期进一步加强监管的倾向明显。
川财证券认为,趋严监管政策仍持续,短期市场风险偏好仍难以提升。(1)证监会对券商资管资金池业务等进行监管显示当前趋严监管政策仍持续,国债收益率和shibor利率等市场利率继续上行,且仍是短期利率上行更快。(2)央行在目前流动性偏紧背景下仍仅小幅净投放,显示短期内货币政策大概率维持稳定,主要仍受美国紧缩和国内汇率压力的约束。(3)地产销售及电厂耗煤等高频数据显示短期经济回落风险进一步显现。利率提升、监管趋严及盈利增速回落风险等三方面均限制短期市场的存量资金风险偏好的提升。
金百临咨询:调整压力尚未完全释放
短线A股市场难有大的作为。金融监管力度加大,主要因为当前降低金融风险的导向较为清晰。降低金融风险,一是压抑资产价格泡沫,减少金融市场的波动风险;二是针对金融业务措施,继续去杠杆,补业务漏洞。前者体现在盘面中,就是股指难以上涨,甚至维稳资金的动作也明显减少。后者的体现,就是不断有金融监管措施出台。这固然夯实了A股市场未来发展的基石,但短线也会给A股带来持续不断的压力,使得股指重心有进一步下移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上证指数的3100点,很有可能难以成为近期A股市场真正意义上的底部。因为在降低金融风险方面,不排除后续有进一步监管措施出台的可能性,或给行情带来影响。而且,从产业领域来看,银行业、证券业近期均有一系列监管措施出台,但目前对于保险业的监管措施似乎并不多。因此,不排除后续保险业也出台相应监管措施的可能性。由于险资、保险股是A股市场核心之一,而且保险股近期一直较为抗跌,比如中国平安,一旦后期真有针对保险业务的监管措施出台,那么,保险股以及险资相关个股就会面临一定的抛压。基于此,我们判断,A股的调整压力尚未完全释放,A股短线或难有大的作为。
个股推荐全球OLED龙头业绩超预期股价大涨 3公司或受益
来源:证券时报网
全球OLED发光材料龙头UDC于上周五公告2017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收5560万美元,同比增长87%;净利润为1040万美元,2016年同期仅190万美元;同时,公司上调2017年收入预测至2.6亿美元至2.8亿美元,同比增长30%-40%,高于之前预期的2.5亿美元。受此刺激,UDC当天大涨24%,2016年以来公司股价已上涨超过100%。
申万宏源认为,OLED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UDC在1季度材料销售收入4660万美元,同比增长91.9%,UDC业绩好于预期从侧面印证OLED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同时根据产业链调研反馈,万润股份、濮阳惠成等国内OLED材料供应商一季度出货情况也明显好转。规模化应用在爆发前夜。
据相关媒体报道,苹果已与三星签署为期两年的小尺寸OLED面板供货协议,三星今年将向苹果供应7000万块~9200万块小尺寸OLED面板用于iphone 8部分机型。苹果iPhone 8采用OLED屏幕,将确认行业重要拐点,一方面将带动OLED在智能手机的渗透率快速提升;另一方面也将有利于产业链格局的优化,2017年Iphone 8将由三星独家供货,未来苹果势必将培育三星以外的供应链,国内面板厂商面临发展机遇。OLED材料公司有望显著受益产业化进程加快。相关公司万润股份、濮阳惠成OLED材料一季度出货量已明显好转,同时国内OLED材料公司逐渐将产业链延伸到价值量更大、利润率更高的单体环节,未来国内材料公司将面临行业需求增长与国产化率提升双重机遇。
2016年开始,海外OLED产业链相关公司UDC、Duksan、COHR、Sharp等股价大幅上涨,国内OLED相关公司受益将滞后于海外公司,目前处于战略布局阶段。重点推荐万润股份,建议关注濮阳惠成、强力新材。
名家观点姜超:中国股市还在半山腰 是因为金融业过度繁荣
来源:微信公众号姜超宏观债券研究
上周美日欧股市继续上涨,韩国、印度、香港等新兴市场涨跌互现,黄金石油下跌,金属价格走弱,国内股债继续下跌。
欧洲、韩国股市新高。继美股创出新高之后,上周德国、韩国的股市相继创出历史新高。事实上,今年以来的欧洲股市表现尤其出色,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荷兰等股市涨幅普遍超过10%。近期公布的1季度欧元区GDP环比增速达到0.5%,已经连续3个季度环比回升,复苏势头力压美国,4月末欧元区CPI也回升到1.9%的五年高点。
令人刮目的欧洲!看着别人家的股市创新高,我们免不了要对比一下。A股比不过美股也就算了,毕竟美国有减税、有移民还有创新。但是比不过欧洲,却是有点让人想不通。过去几年大家做全球宏观分析,通常上来就把欧洲咔嚓掉,说欧洲注定了没希望,欧元区只是一个货币联盟,没有统一的财政政策,也做不了减税等财政刺激;而且人口伊斯兰化、政治一团散沙、都要脱欧闹分裂,就这么折腾经济居然也能好起来、股市居然也能大涨?
欧债危机的本质,是影子银行发展过度!在金融危机以前,欧洲的银行纷纷变身为全能型银行,从商业银行转向投资银行业务,而投资银行业务类似于影子银行,其发展依赖于高杠杆,导致资金过度流向高风险的行业和区域,比如说希腊,以及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房地产,导致欧洲经济出现虚假繁荣,意大利、西班牙等多国的房地产泡沫严重。但影子银行赚钱容易赔钱也快,随着次贷危机的爆发,欧洲银行业损失惨重,被迫收缩信贷并拖累了经济发展。
到底欧洲做对了什么?金融去杠杆!在我们看来,促使欧洲回升的力量来自于金融去杠杆,亦即金融业的破茧重生。危机之后欧洲当局加强金融监管,大幅提高资本充足率要求,使得依赖于资金杠杆的投资银行业务受到严格约束,倒逼欧洲银行纷纷向传统商业银行转型,包括德意志银行、巴克莱银行和瑞士信贷均在过去几年收缩投行业务,发展零售业务,这意味着欧洲银行业也经历了痛苦的脱虚向实的过程,但从去年开始欧洲银行业信贷增速逐渐转正,说明金融业开始真正为经济发展服务。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也是投资银行发展过度,导致资金过度流向房地产,危机以后诸多投资银行被商业银行收编或是向商业银行转型,金融去杠杆后经济逐渐恢复健康。
中国资产泡沫的本质,是金融过度繁荣!所以,把中国和危机以前的美国欧洲对比,可以发现有一点非常类似,就是金融业发展过度。16年中国银行业资产增速高达16%,而其中传统商业银行业务的存贷款增速仅在11%左右,说明驱动中国银行业高速增长的是以同业业务为代表的投资银行业务。而从整个资产管理行业来看,16年的券商资产增速高达50%,保险业和信托业资产增速高达24%,所有这些金融子行业的增速均远超13%的M2目标增速,更是远超当年7%的GDP以及3%的CPI发展目标需要。其结果是去年单单银行业就新增了30万亿的资产,相当于创造了30万亿的货币,而GDP仅新增了5.5万亿,很明显金融业创造了过多的货币,而且主要是流向了高风险的房地产和融资平台等领域。
当前金融监管的本质,是金融去杠杆!今年央行开始强化宏观审慎监管MPA考核的约束,3月以来银监会发布了8道金牌,近期证监会也开始监管券商资金池,其本质就是要把金融机构从失控的发展里面拉回来。过去几年,许多中小银行,保险、证券和信托公司都以50%以上的速度在扩张,这对于中国经济整体而言是巨大的风险,也是当前监管的重点针对对象。而传统的商业银行有资本充足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约束,根本不可能高速发展,因此监管的重点其实就是约束投资银行的发展,尤其是逃避监管的金融同业业务,把金融业的杠杆降下去,把超发的货币收回来,迫使金融业发展向实体经济回归。
不破不立,破茧重生!由此可见,中国股市之所以还在半山腰,在于我们的金融业出现了过度繁荣,扭曲了资金配置。回顾过去几年,我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利率市场化,其本意是让利率由市场定价,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但是结果却是适得其反,审慎经营的大银行、大保险相对规模越来越小,而是无数的小银行、小保险规模越来越大,但是其变大的法宝就是靠高息举债,而为了偿还高息成本其资金就源源不断流向了高风险领域,包括15年的股市、16年以来的房市。为什么国外也有万能险、也有同业存单这些融资工具,但是鲜有听说保险、银行能靠高息举债变大的?就在于国外金融机构有倒闭的风险,所以越高的万能险、存单大家越不敢买。
但是在中国由于大家认为金融机构不会倒闭、有政府背书,所以是越小的保险、银行发得利率越高的万能险、同业存单卖的越好。由此可见,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在于让金融市场有效配置资源,而这其中的关键在于打破金融机构的刚兑魔咒,只会制造泡沫的金融机构根本没有存在的价值,一定要让一些发展失控的金融机构破产关门,这样大家才会吸取教训,老老实实回归金融业的本质、为实体经济服务。而在金融去杠杆的过程中,会伴随短期阵痛,比如资产价格下跌,金融机构倒闭等等,但是不破不立,只有这样中国经济才能破茧重生,中国资本市场才有长期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