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学学园
知学学园是隶属于知学学院旗下的案例教学平台,这里精选了几千个经营型地产的相关案例,绝对是新地产操盘手的福利,欢迎收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财宝宝  ·  你家细狗会改变很多。我现身说法。-20250 ... ·  13 小时前  
财宝宝  ·  开保险箱原理。听声音。 ... ·  2 天前  
财宝宝  ·  脑瓜子嗡嗡的。 -20250205112628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知学学园

他用一块地做火2个产业,在冰葡萄田里把黑豆卖出4000万

知学学园  · 公众号  · 房地产  · 2018-11-13 00:02

正文

来源: 农场主十 ID: farmerpro 推荐关注

文推荐 | 知学学园


导语

9年前,张玉鹏辞掉在北京的媒体工作,揣着3万块钱,回到东北老家“种地”。村里人都觉得张玉鹏肯定是“疯”了,跳出了“农门”,竟然又跑回来当“农民”。


张玉鹏的确“疯”了,戴着草帽,挽着裤腿,一头扎进田间地头,做起了“职业农民”,摸索出了一套把初级农产品做成全产业链的打法,用最初创业的3万元做成了几千万的大产业。



1


你吃过冬天成熟的冰葡萄吗?


冰葡萄学名威代尔,它对地理及气候条件的要求非常苛刻:

春、夏、秋三季气温要足够温暖满足生长需求,而冬季要足够寒冷,全世界只有德国、法国、加拿大、奥地利和中国等少数几个国家的特定地点能生产。当气温达到零下8摄氏度以下,并且持续24小时后,冰葡萄才能采摘。

在张玉鹏的老家,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自2001年从加拿大引进威代尔品种后,发现气候条件十分适宜这种对环境要求极高的冰葡萄生长,因此这里家家户户都种冰葡萄。



这些冰葡萄都被酒厂收购用来酿造葡萄酒中的珍品——冰酒。

张玉鹏是电视记者,平常走南闯北,见过、采访过很多成功企业家,经过多年的沉淀与积累,他也渴望拥有一个契机,从创业的旁观者变成亲身实践者。

而这个契机,是在老家收了一季的冰葡萄后发现的。

2009年,张玉鹏回老家过年。在帮亲戚邻里收冰葡萄的热闹之中,他似乎察觉到了什么。

假期过完,张玉鹏回北京了,可没过多久,他又回到老家,并且带回来一个爆炸性的消息——他辞去了北京的工作,带着仅有的3万元钱要回家经营冰葡萄。

冰葡萄种苗

当时种植冰葡萄的效益好,种植面积在不断扩大,然而桓仁当地却并没有正规的、成规模的种苗供应商,甚至有人以次充好。

种苗参差不齐,成活率低,这正是张玉鹏看到的机会,他要让大伙跟他一起育冰葡萄苗赚钱,然而大伙却信不过他。

即使是有经验的农户和长辈,都对这个将好不容易捧到的“铁饭碗”打翻的小伙子抱怀疑的态度。念书这么多年,从没种过地,回来搞农业,这不是说瞎话吗?


2010年5月,张玉鹏和一些农户签订了育苗合同,用3万元钱预付了定金,他规定了冰葡萄苗的育苗标准,要求农户严格执行。

粗度、芽苞规格、根系,这些都在标准里,哪一项不达标都不行,他没事就会上村民家的地里去抽查,不合格的会进行批评教育。

毕竟,他向别人承诺的是保证冰葡萄苗百分之百的成活率。


白天紧盯着育苗的进展,晚上张玉鹏就在网上发布信息,推广冰葡萄苗。几个月后,整齐划一的冰葡萄苗长成了,张玉鹏在网上的推广也收到成效,接到了订单。苗育得整齐,而且张玉鹏为买苗的客户配备技术员,为全部成活又提供了一道保障。

25万株葡萄苗,卖价9元一株,第一年张玉鹏就用仅有的3万元挣得100万。


2


2012年张玉鹏投资500多万元建起了自己的酿酒厂,他还特意到西北农林大学进修了葡萄酒专业。

然而酒出厂后,张玉鹏却在销售冰酒上连续栽了跟头。

当时主打线下渠道,他走进辽宁省丹东市的超市便利店铺货,但是因为没有冰酒认知度,也没有品牌知名度,商家不认同,消费者不了解,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只销售了20瓶。


当时库存还有200吨原酒,能灌装50万瓶,这让张玉鹏感到深深的绝望。“我当时真的想过不干了,放弃好了。”

就在他一筹莫展、走投无路时,以前瞧不上妹妹的微店启发了他。

张玉鹏的妹妹张昆把从老家收集来的木耳、臻蘑等山货在自己的微店出售,很受欢迎,高峰的时候一天的销售额甚至能达到4万元。如此强大的线上销售让他心动了。

2015年1月15日,张玉鹏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布了第一条冰葡萄酒的信息,冰天雪地中的葡萄立马引起了朋友们的关注,借着这股人气,张玉鹏发起了一次活动,邀请大伙实地来体验冰葡萄的整个种植、采摘和酿酒的过程。


线上推广加上线下体验,冰葡萄酒马上在朋友圈火了起来。于是把冰酒定位20--35岁的女性消费群体,以“为幸福女人酿酒 这个宣传概念,定统一价格98元375ML的冰酒来圈揽目标消费者。

2015年一年,张玉鹏就卖出了156000瓶,销售额达到1500万。2017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了2000多万。


在冰葡萄成功的过程中他还发现了一个商机——黑豆。两排冰葡萄之间有2.5米宽的行距,中间会有许多杂草,一般种植户是用除草剂给干掉了,但是用除草剂对于冰葡萄影响也挺大的,如何除草但是又可以不打农药呢?

张玉鹏想到了东北地区普遍种植的经济作物黑豆。


张玉鹏是乡里第一个大规模种植黑豆的人,头一年就套种了1000亩。那是2013年,由于缺乏专业性知识,张玉鹏走了不少弯路。

秋收的时候,黑豆容易开裂,果肉与温度稍高一点的空气接触,容易发生病变。这就需要严格把控黑豆的选种、生长、采收等环节,以保证黑豆的饱满、皮厚,不易开裂。

解决了黑豆种植技术问题,接下来就是销路。

张玉鹏并不想跟其他种植户一样,只做初级农产品供应商,单纯把黑豆供应给粮油企业,他想把黑豆的价值做得更大。


3

张玉鹏调研发现,除了豆油,市场上很少有以黑豆为主打的产品,也没有形成完整的黑豆深加工产业链。

张玉鹏觉得这是一个单品突破的机会,索性做起了黑豆深加工,制作黑豆油和黑豆酱油,后来又开发出黑豆腐竹、黑豆面条等新品。

这样一来,初级农产品黑豆就摇身一变,成了消费品,经济价值大幅提升。


起初,张玉鹏也选择进入传统商超渠道,将黑豆油、黑豆酱油等产品铺进了丹东市100多家超市货架。然而,不管怎么铺货,就是卖不出去,销量丝毫不见起色。无奈之下,张玉鹏只能撤出商超。

张玉鹏总结了失败的原因:


其一 ,传统渠道的同类竞争激烈;


其二 ,单价太高,1.5升黑豆油的零售价为150元,2瓶1升的黑豆酱油要90元,比同类产品贵了不止1倍;


其三 ,没有广告,缺乏品牌知名度。


2014年,正值微商卖面膜最火热的时候,张玉鹏便尝试着利用微商渠道卖黑豆油。凭借着媒体出身的优势和之前积累下来的人脉资源,幸福小农在线上收割了第一波流量!


在传播方面,张玉鹏却大打“走心牌”,在产品文案中将自己的创业经历娓娓道来。比如,“央视记者返乡创业”本身就自带话题度,为张玉鹏迅速引来关注度,也更易赢得消费者的信任;用小时候母亲为家里榨黑豆油的小故事,增强消费者的亲近感。

接地气的产品、故事,不仅为幸福小农吸引了一大波忠实用户,还在全国各地发展了众多代理商。

2015年,仅黑豆油产品就卖了六七百万元。在张玉鹏看来,像黑豆产品这种新品类要想培养用户认知,线下推广成本太高,而借助微信的线上渠道,不仅成本低,而且可以迅速制造势能,形成用户增长裂变。


在对市场深入了解中,张玉鹏注意到,豆腐和豆浆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消费频次非常高。既然黄豆能做豆腐,那黑豆为什么不能做成豆腐和豆浆来卖?不仅要卖,而且还要开专卖店。

2017年7月11日,张玉鹏的第一家“黑豆西施”门店在丹东市区开业了。

张玉鹏做的黑豆腐店,目标人群定在市民生活性食品消费,所以:


1.消费人群精准定位;

2.消费半径人人皆知;

3.达到目标人群进店购买,是经营好这家黑豆腐店的核心。


在选址方面,张玉鹏专挑紧挨着生鲜门店的地方开店,因为消费人群重合度高,可以借助生鲜门店导流。

黑豆西施的门店,总会打旁边店面的“主意”

在门店运营方面,张玉鹏采取了“上天入地”的策略。

他要求每个员工发展1000名同城微信好友,如果按照20%的转化率,就能发展200名会员,形成消费黏性。

目前,黑豆西施已经在全国发展了近百家加盟店,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减轻加盟商压力,还在西安、徐州、邢台等城市建立了中央厨房,给门店提供黑豆产品配送。

此外,张玉鹏还不断拓展新的渠道,与酒店、餐厅等餐饮渠道开发黑豆豆腐产品。目前,幸福小农已经与全国700多家餐饮企业建立了供应链合作关系。


章来源:农场主十  ID:farmerpro 推荐关注


免责声明:

知学学园所发布部分内容系网络转载,本平台对文中观点及准确性保持中立。转载内容均会注明出处,部分文章因转载众多,无法确认原作者的,仅标明转载来源,还望谅解,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基于操盘手面对的痛点,了解 农场土地改革和利用的要点 ,掌握 农村合作社的创新体制, 了解人才管理在 乡村治理 中重要性,从顶层设计,产业提升,主题化运营,体验业态,农创品牌等掌握项目的 商业模式和产业运营 等几个层面迭代推出全新一季休闲农业与乡村再造研讨会,为乡建操盘手搭建多维度的知识体系。


【休闲农业与乡村再造实操落地研讨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