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解放军报
解放军报法人微信:瞭望军事风云,关注国家安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解放军报

关注|于海和您聊聊怎样唱好祖国“第一声音”

解放军报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6-27 18:4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6月22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开幕,会议首次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草案)》。


这意味着,国歌和国旗、国徽一样,将有一部专门的法律。

此消息在中国军网、解放军报法人微博@军报记者一经发出,引起网友热议,纷纷留言:


@良辰: 认真看完以后,热血沸腾 听了旋律泪流满面 每次看见学校升国旗的时候,手不自觉的想敬少先队礼。


@天涯: 赞,国歌永远是我们的进行曲!前进曲!


@木子尹匡: 听着国歌,内心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薰衣草: 每次演奏国歌都热血澎湃!!不敢吹错一个音,一个节奏!


……





国歌,是国家的“第一声音”。但很长时间以来,我国对国歌的使用和规范,没有太详细的要求。少有人知道,直到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才被写入宪法。


国歌,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精神。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苦难与奋进,是我们的国家气质、国家象征。正如郭沫若所说,国歌是“中国革命之号角,人民解放之鼙鼓也”。



6月27日下午,中国军网八一电视邀请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军乐团原团长、国家一级指挥、中国音协管乐学会主席于海,武警北京总队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政治指导员彭凯、国旗班班长杨博,做客演播室,和大家一起聊聊立法维护国歌尊严背后的故事!( 点击文尾阅读原文浏览直播



中国军网、国防部网、解放军报客户端、解放军报法人微博@军报记者同步直播。那么,为国歌立法, 于海委员的朋友圈怎么看?


新闻回顾


2015年


2015年“两会期间”,军队政协委员、解放军军乐团一级指挥于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义勇军进行曲》传唱了几十年,已深入人心。有人提出换国歌、改歌词,主要理由是国歌中“我们的血肉”“敌人的炮火”等词句战斗性太强。于海委员认为歌词不过时,今天尤须居安思危,从国歌中汲取精神力量。




(洪文军)


2016年

于海委员在政协会上呼吁为国歌立法。

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一开幕,担任了两届全国政协委员的于海在朋友圈发文: “十年不变的一个提案:呼吁为国歌立法!尽管至今还没有列入国家立法计划,但是我和众多文艺界委员坚信早晚国歌立法会实现!”

一时间,点赞加油的回复一个接着一个。


于海和国歌之间非同寻常的交集,开始于1970年。那年国庆阅兵,作为联合军乐团最年轻的队员之一,15岁的单簧管演奏员于海面向毛主席站立的天安门城楼和乐队一起奏响国歌。14年后,作为联合军乐团最年轻的分指挥,于海又一次站在了天安门广场,指挥国歌的演奏。而国庆50周年、60周年大阅兵上,他连续两次担任联合军乐团的总指挥,上千名乐手在他的指挥下齐奏国歌。

从此,于海的艺术生涯与国家的重要司礼任务、重大庆典活动连在了一起。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全国两会以及欢迎外国元首来访等重大活动中,他一次又一次指挥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被媒体誉为“指挥演奏国歌次数最多的人”。

同样是高规格的外事司礼任务,看看咱们的解放军军乐团是怎么做的!

于海清楚地记得,1993年12月2日,在乌拉圭总统来访的欢迎仪式上,当他指挥军乐团演奏完乌拉圭国歌准备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来宾队伍中突然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于海和演奏员们都很纳闷,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遇到。待来宾欢呼停止后,乐队继续演奏。当晚的国宴上,乌拉圭总统特地找到于海,对他说,由于乌拉圭国歌是世界上最长的国歌之一,在外交场合,很多国家的乐队常常只是演奏其中的一部分,没想到中国的乐队这样完整、准确地演奏了全曲,“这是中国人民对乌拉圭人民最大的尊重!”

对这位朋友的留言,于海委员能痛心疾首地举出好多让他“扎眼更扎心”的例子——有人在婚礼、葬礼、开业典礼上放国歌;国歌响起的庄严时刻,有人却嬉笑打闹、随意走动、接打电话、左顾右盼,甚至衣着不整、置身事外。更有甚者,2007年,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走“牛”,竟然有人将国歌改编成了所谓“股歌”进行恶搞。

于海表示,国歌与国旗、国徽一样,是国家主权的象征,有着至高无上、不可侵犯的地位。俄罗斯、加拿大、马来西亚等国早已制定了专门的国歌法,日本、新加坡、缅甸、菲律宾等国则将国歌与国旗、国徽一并立法进行规范,而我国在1990年、1991年相继制定《国旗法》《国徽法》之后,却迟迟没有为国歌制定相关的法律,这与我们的大国地位很不相称。“正是由于缺乏法制规范,人们才不知道如何正确对待国歌,践踏国歌尊严的行为也得不到相应的惩罚。”

因此,他一次又一次在自己的提案中恳切地写道:“2004年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国歌拥有最高的法律地位。但是,实现和维护国歌的宪法地位还需要相关宪法内容的实施及其配套的法律制度建设。建议抓紧制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通过立法统一使用版本、统一使用场合、规范使用标准等,依法规范国歌使用,确保其得到应有的尊重。”


于海认为,未来的国歌法中应当明确5个内容:一、规范国歌奏唱场合和奏唱礼仪;二、明确国歌乐谱和歌词的标准要求和标准版本;三、对在公开场合恶意侮辱或破坏国歌形象的行为,列出细化的可操作性的惩治办法;四、明确个人、部门、政府对国歌奏唱的具体法律责任;五、把记住国歌、唱好国歌、热爱国歌作为全民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

虽然呼吁国歌立法的路走得有点辛苦,但于海说他很有信心。2014年12月,中办、国办专门印发了《关于规范国歌奏唱礼仪的实施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大型活动在需要演奏国歌时,前来征求于海的意见。

“很多文艺界的政协委员都来为我的提案签名,表示支持国歌立法。宪法赋予国歌的地位和权威得到法律保护的那一天,一定不会远了!”于海兴奋地说。


延伸阅读

国歌小档



——1935年1月,上海电通影业公司拍摄抗日影片《风云儿女》,田汉在写影片故事梗概的时候,为片中的主人公创作的长诗《万里长城》拟写了最后一节诗稿,即“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后来,它被作为影片的主题歌词,即《义勇军进行曲》。

田汉在完成《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创作后,被捕入狱。得知这首歌词,青年音乐家、共产党员聂耳主动要求为之谱曲。为逃避国民政府追捕,聂耳远渡日本,从东京寄回了歌谱,定稿题头上写着“进行曲”三个字。23岁的聂耳选择用军号独奏的音调,作为歌曲的前奏,听起来就像是吹响了嘹亮的进军号。

1935年5月8日,上海《申报》、《时报》刊出《义勇军进行曲》词谱。

(2015年聂耳与国歌展览上记者拍摄的资料图。新华社记者李钢 摄)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其中第三项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以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国歌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新华社 发)

——1978年3月5日,五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定,更改了田汉原作的歌词。由于各方面对更改国歌歌词一直有不同意见,1982年12月3日,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决定: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撤销本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决定。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将宪法第四章章名“国旗、国徽、首都”修改为“国旗、国歌、国徽、首都”。第一百三十六条明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

它曾是战场冲锋陷阵时的进军号,是走向敌人刑场的从容音…… 我们以立法的形式,不仅仅维护一首歌,更是维护和平年代里,中华儿女共同的心底之音

相关链接

今天,国歌法草案提请审议(附标准曲谱和官方录音版本)

国歌要立法了!这不仅仅是维护一首歌……


点击文尾阅读原文浏览直播


军报记者微信发布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转载请注明来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