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撰文丨由哥
昨晚,日本和比利时的比赛,堪称荡气回肠。
日本凭借原口元气、乾贵士4分钟之内的两个进球,将比利时逼入了绝境,最后时刻,日本遭遇查德利的读秒绝杀,突显悲情。
但无疑,日本人可以昂首离开赛场,日本足球名副其实的代表亚洲足球荣耀,日本人离他们制定的2050年日本男足夺得世界杯的目标又更进一步。
01
日本提出2050夺得世界杯冠军目标
回顾足球在日本的发展,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1873年,足球传入日本,1921年日本足协成立,1954年首次参加世预赛,1993年J联赛开幕,正式走职业化道路,1996年国际足联决定韩国和日本共同举办世界杯。
日本足球教父川渊三郎为J联赛制订百年计划,1998年参加法国世界杯,三战全败,2002年,世界杯闯进16强,2006年,第三次参加世界杯,小组未能出线,2010年,参加南非世界杯晋级16强,今年参加世界杯再次晋级16强,只差几秒就能创造历史,进入8强。
在日本足球历史上,最重要的纲领性文件是1996年颁布的“日本足球百年计划”。那也被看成是日本足球腾飞的起点。
随后,最让人关注的是日本的“2005宣言”,其提出的具体目标是2015年时,日本国家队排名世界前10,足球人口增加到500万;2050年之前,足球人口增加到1000万,日本重新单独举办世界杯,日本国家队夺得世界杯冠军。
“2005宣言”刚发布时,世人想到的是另外一个被众多人嘲笑的计划,那就是,2001年,日本野心勃勃的提出第二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要在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
进入新世纪以来已有17名日本人获得诺贝尔奖,距离日本2001年提出的“50年30个诺贝尔奖”的计划,已经实现了一大半。这时,世人才发现,日本人可不是说着玩的。
俄罗斯世界杯,小组赛,对阵哥伦比亚时,日本队凭借脚下技术,完全压制哥伦比亚,并且成功复仇。
整场日本的控球率达到了61.2%,射门14次,射正5次;哥伦比亚控球率38.8%,射门8次,射正3次。
在昨晚的比赛中,日本面对世界第三比利时,踢出的漂亮足球,差点直接让比利时人回家。
虽然最后时刻被绝杀,但是日本足球在世界杯上的表现,也是向世人宣告,日本人的足球计划可不只是计划,而是实际的行动。
02
日本人的底气
日本能将世界第三比利时逼入绝境,凭借的绝不是运气,而是底气。
在昨晚的比赛中,日本首发11人有10人都在欧洲联赛留洋,在23人大名单中多达15人在欧洲主流联赛效力。
据媒体统计数据显示,日本目前有305名球员在欧洲各级别联赛效力,40余人能够站稳一线队,这些留洋球员是日本足球在国际足坛拥有竞争力的绝对保证,也是日本人之所以能将强敌制于绝境的底气。
日本球员能在欧洲联赛立足,这是我们看到的表象,其背后是日本足球的机制在作支撑。
从娃娃抓起——这是日本足协“务实”的起点。
在日本,球员培养有两条主线,学校教育和俱乐部教育。在这两条并行不悖的主线下,日本的青少年球员培养被明晰地划分至各个年龄段,以保证各年龄段的全景式发展。
正如著名足球记者应虹霞所说,“日本靠两条腿走路,两条通道:一条是高中初中,校园足球青训体系,一条是俱乐部的青训体系。而且这两个青训体系是互相打通的,可以先走校园再走俱乐部,也可以先走俱乐部的青训梯队,再走高中校园,最后殊途同归。队员如果年满18岁,满足条件就可以签入职业俱乐部,这两个通道可以说相得益彰,互相弥补。”
在足球人口上,根据国际足联2010发布的统计数据,日本足协注册球员为104万,中国注册球员还不足一万人。另外,在青少年足球方面,日本小球员一年平均可以打100场左右的比赛。
除此之外,在日本足球教练的人口数也很庞大。据2011年的相关资料显示,日本当时有将近六万持证的青少年教练员。然而,在中国这一数据只有1.05万名。
日本成熟的青训体系,培养了日本一批批优秀的球员。中国足球已经已经连续12年与U20(20岁以下)和U17(17岁以下)男子世界杯决赛圈无缘。
在由哥看来,亚洲足球运动的发展就如18、19世纪,亚洲国家工业化进程一样,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洋务运动。
只是,亚洲国家在学习西方的时候,是学习到其根本,制度和机制,还是追求末端所谓技术和短期效果。两种不同的学习模式,最后所呈现的自然是不同的结果。
03
做事无非“认真”二字 足球也不例外
上世纪90年代初,中、日足球的职业化几乎同时起步,如今,经过近30的时间,两国足球竟产生了如此大的差距。
我们不只是停留在原地,还在不断后退,就连曾经轻视的对手泰国、菲律宾,现在都变成劲敌了。当竞技对手都在进步的时候,不进则退成为必然。
日本足球界在考虑球员培养问题时,有这样一句话,“PLAYERS FIRST!”(“把球员放在第一位,以球员为本”),值得深思。
不只是专业和职业,还有认真。
著名足球记者赵宇在《日本足球考》在一书中这样写到“日本足球没有秘密”,过去十多年,中国足协向日本派了多支“取经部队”,可他们考察的内容都是一样的,每年问的问题也大同小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