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2025年1月即将上线的新规及新举措,包括放假安排、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职工养老保险病残津贴、新药进医保、反洗钱法修订以及网络数据安全管理规定等。这些新规定将影响公众生活,涉及放假安排、健康保障、经济减负、金融安全和信息安全等方面。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全国放假安排调整
自2025年1月1日开始,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增加两天,即农历除夕和5月2日。劳动节也增加至两天。放假总天数从11天增加至13天。
关键观点2: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
通过《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
关键观点3: 职工养老保险增加病残津贴
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企业职工提供病残津贴,资金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
关键观点4: 新药进入医保
新版药品目录中新增91种药品,包括肿瘤、罕见病、慢性病等用药。预计2025年为患者减负超500亿元。
关键观点5: 金融和信息安全的法规修订
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和《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分别旨在加强金融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
正文
国务院决定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作如下修改,自2025年1月1日开始施行
。
■
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增加2天,即农历除夕、5月2日。
增加后,春节放假4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至初三),劳动节放假2天(5月1日、2日)。放假总天数从11天增加至13天。
■
明确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可合理安排统一放假调休,结合落实带薪年休假等制度,实际形成较长假期。除个别特殊情形外,
法定节假日假期前后连续工作一般不超过6天。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
本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男、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怎样调整?弹性延迟退休是怎么规定的?
一组图读懂。
滑动查看↓↓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病残津贴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因病或者非因工致残经鉴定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可以申请按月领取病残津贴,
所需资金由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
《暂行办法》要求,申请领取病残津贴人员
应持有待遇领取地或最后参保地地级(设区市)以上劳动能力鉴定机构作出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暂行办法》提出,病残津贴月标准和支付期限根据参保人员申领病残津贴时的年龄、累计缴费年限等确定。病残津贴月标准在国家统一调整基本养老金水平时
同步调整。
91种新药进医保!涉及肿瘤用药、
罕见病用药、慢性病用药等
日前,国家医保局公布新版药品目录。
本次调整共新增91种药品,
其中肿瘤用药26个(含4个罕见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用药15个(含2个罕见病)、罕见病用药13个、抗感染用药7个、中成药11个、精神病用药4个,以及其他领域用药21个。由于部分药品有多个治疗领域或者个别疾病类别有重复(如罕见肿瘤),因此分类数大于总数。本次调整后,
目录内药品总数将增至3159种,其中西药1765种、中成药1394种。
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自202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叠加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因素,
预计2025年将为患者减负超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