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中文国际新闻部 编译
投资者正在为曾被大肆炒作的中国科技业出现一连串的“降价融资(down rounds)”做准备,因为全球股市疲软以及中国经济放缓,使一度欣欣向荣的私募市场受到拖累。
估值下降有可能打击投资者对于未来融资的热情--或将限制初创企业能够筹到的资金规模。一位专注于科技行业融资的资深交易人士估计,仅过去三个月,中国科技企业的目标估值就下调了20-40%。
本周腾讯控股支持的中国大型网上电影票务公司猫眼娱乐1896.HK就是最新一家印证这种趋势的公司,该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IPO)中估值为21.6亿美元--距离2017年上一轮融资估值低了四分之一以上。
一些大型独角兽企业的估值在透明度欠缺的私募二级市场交易中也一直在下降。独角兽企业是那些估值至少为10亿美元的初创企业,投资者在私募二级市场中交易这些未上市公司的持股。
根据券商Rainmaker Asia Holdings董事合伙人暨亚洲主管Moncef Heddad,中国网络约车服务龙头企业滴滴出行按股份交易价格计算的估值为400-440亿美元。
据两位熟悉该公司的消息人士透露,该公司估值在2018年融资过后突破了650亿美元。2017年的一轮融资对该公司的估值为560亿美元。滴滴未予置评。
“大多数人为前瞻性估值买单,假定增长只会朝着一个方向发展,但在经济低迷时,这些前瞻性估值无法维持下去,也需要调整和修正,”Heddad说。
消息人士告诉路透,预计今年将寻求公开市场或民间市场融资的企业包括,以旗下新闻平台“今日头条”闻名的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 、人工智能公司旷视科技(Megvii)和商汤科技(SenseTime)、以及初创企业瑞幸咖啡。
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商汤科技和瑞幸咖啡不予置评。旷视科技未答复置评请求。
其他已经必须在融资中调降目标估值的企业包括,平安支持的金融科技公司陆金所。该公司于12月完成最新一轮融资,估值380亿美元低于目标估值400亿美元。
IPO紧要关头
最近几年,中国的科技投资者享受到估值飙升,独角兽的打造速度也比美国在内的其他市场快得多。
但2018年香港IPO市场开始抑制这种过度乐观情绪,一系列受到殷切期待的热门IPO定价在了指导区间最低端,而且一上市便进一步下跌。这其中就包括智能手机生产商小米集团。
小米7月IPO对其估值约540亿美元,仅是业内人士年初所估1,000亿美元的一半多点。当前市值约为330亿美元,也低于上一轮在2014年IPO前融资时460亿美元的估值水准。
在上周路透《热点透视》在香港一场活动中,被问及这种降价融资情况的影响时,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蔡崇信称,他认为这才是健康的表现。
他表示,公开市场已经反映了降价融资...预计未来6-9个月私募市场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并称,他认为企业家们动辄就能在数十亿美元估值水准上、筹集数十亿计美元资金,未免太容易,那才是扭曲的现象。
阿里巴巴关联企业蚂蚁金服便是融资热潮时期的受益者之一。去年该公司一轮融资140亿美元,成为全球单一最大一笔由私营企业完成的融资规模,这一交易也使得蚂蚁金服成为全球最大的独角兽企业,估值高达1,500亿美元。
但此后即便是阿里巴巴支持的IPO也感受到了寒意:该集团所支持的母婴网站运营商--宝宝树集团在11月份2.17亿美元的香港IPO中估值15亿美元,低于阿里巴巴去年5月投资该公司时20亿美元的估值水准。
两害相权取其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