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拥有异乎寻常的引力,就连光线也无法逃脱。科学界普遍认为黑洞是贪婪的吞噬者,但一些物理学家怀疑黑洞也能支持自身的恒星系统。为了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物理学家肖恩•雷蒙德提出了所谓的“黑洞终极太阳系”假说——
9
颗太阳和
550
颗行星环绕
1
颗超大质量黑洞。
“黑洞终极恒星系统”艺术概念图
波尔多大学的物理学家肖恩·雷蒙德创建了一个假想恒星系统,黑洞处在系统的中央。根据一系列引力计算,他认为一颗黑洞能够让
9
颗太阳处在环绕它的稳定轨道,这些太阳能让
550
颗行星处在适居区。他将这个假想系统称之为“黑洞终极太阳系”,核心是一颗质量相当于
100
万个太阳的不旋转黑洞。
雷蒙德指出恒星系统的中央存在黑洞拥有很多优势,其中一大优势便是能够支持大量恒星的存在。为了降低研究难度,雷蒙德选择了
9
个太阳,虽然中央黑洞的强大引力能够支持更多恒星的存在。
半人马座
A*
放射出亮度异乎寻常的
X
射线耀斑
半人马座
A*
是潜伏在银河系中央的超大质量黑洞
另一大优势是希尔半径收缩。希尔半径也被称之为“希尔球”或者“罗克球”,它是行星周围的一个区域,自身的引力支配所绕恒星的引力,因此能够吸引卫星。雷蒙德表示环绕“百万太阳级”黑洞的行星的希尔半径是环绕恒星的百分之一。这意味着在一个给定的太空区域,如果环绕一颗黑洞运行,这个区域所能容纳的行星数量是环绕太阳时的
100
倍。
半人马座
A*
艺术概念图
雷蒙德说:“由于黑洞的强大引力,行星间的距离非常近。如果将行星比作小玩具车,绝大多数行星系统就像普通的高速公路。每辆车留在自己的车道,两边的车距远远小于前后车距。如果环绕一颗黑洞,行星系统的车道进一步收缩。车子没有发生变化,但彼此间的距离更近并且仍处于稳定状态。”这允许大量行星处在系统的适居区。根据地球的希尔半径,雷蒙德估计太阳周围同一区域可以存在
6
颗处于稳定轨道的地球级行星。
多星系统艺术概念图
环绕一颗质量相当于
100
万个太阳的黑洞时,行星之间的最小距离只有
0.001
个天文单位,并且仍拥有稳定轨道。计算结果显示,环绕黑洞和
9
个太阳的同一区域可以容纳大约
550
个地球。不过,这一假设存在一个缺陷,黑洞必须保持当前的质量。如果质量增大,
550
颗行星的希尔半径将进一步萎缩。一旦希尔半径萎缩到与地球级行星一样的程度,黑洞便开始撕裂行星。
在这样的系统,行星的轨道周期大幅加快,一年的时长大幅缩短。处在适居区内侧的行星一年只有
1.6
天,外侧行星也只有
4.6
天。行星的天空将异常拥挤。如此多的行星沿着相距很近的轨道运行,彼此之间会“擦肩而过”。
《星球大战》中的双日落景象
如果地球处在这样的系统,人类看到的附近行星将和月球一样清晰和巨大。还记得《星球大战》中的场景吗?年轻的卢克·天行者站在沙漠上,看着两颗“太阳”从天空中落下。
根据雷蒙德的计算,
9
个太阳每
3
小时环绕黑洞一周。每
20
分钟,便有一颗太阳在黑洞后方穿过,整个穿越过程只有
49
秒。此时,将出现引力透镜效应,黑洞聚焦射向行星的太阳光线,让太阳的外形发生扭曲。
虽然这样的终极太阳系可能永远无法成为现实,但研究这种系统的物理可能性却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过程。一个高度先进的外星文明能够拖拽一个系统的恒星和行星,让它们环绕黑洞运行,人为制造出终极太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