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虚拟机
毫无悬念最值得关注的账号。世界上牛人有无数,而厉哥只有一个。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OSC开源社区  ·  100%国产AI新成员:壁仞科技成功适配De ... ·  3 天前  
OSC开源社区  ·  龙芯处理器成功运行DeepSeek大模型 ·  昨天  
程序员的那些事  ·  国企也中招!官网被挂上“码农的钱你也敢吞,* ... ·  昨天  
程序猿  ·  DeepSeek招人年薪最高154万 ·  4 天前  
OSC开源社区  ·  继V3之后,沐曦GPU再完成DeepSeek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虚拟机

找对成长的感觉

虚拟机  · 公众号  · 程序员  · 2017-04-06 18:04

正文

前两年有一条理论很火,叫1万小时定律。讲的是任何平凡人(脑健康即可)都可以通过1万小时的练习成为某项技艺大师,天赋对这个定律的影响很小。


这条理论目前并未被证实,不过就算它是正确的,也是一条近乎然并卵的理论。就好比减肥的理论那么多那么科学,真正能减成功的也没几个。1万小时的学习在这个时代是个很高的门槛。有人会觉得如果玩游戏看电视剧好像1万小时也不是啥问题,但即便是玩游戏,冲着竞技的目的去练习,也是很难坚持的, 同样冲着学习编剧等目的去看电视剧,也不是容易持续的事。


为什么坚持练习是一件那么难的事情?我的理解是缺乏一个成长的反馈来不断激励自己。被反馈所激励是人性的一部分。走路上别人夸你精神,你自然就腰板挺地更直。你帮助了别人,别人感谢你,你内心多少都会有些愉悦,更加愿意助人。 所以我们的社会才鼓励人们讲礼貌,对别人道谢,道歉等等都是给人反馈,因为反馈是一个激励行为。


然而练习的过程往往枯燥且没有反馈,你跑了一大段路,累得气喘吁吁,可并没有感觉自己变瘦了,只有一个残酷地消息:45分钟后你才开始燃烧脂肪,你还需要每天保持高强度锻炼外加上控制饮食,长时间才能有效果。 这样下来,你就很缺乏反馈。


你一定也见过一些人因为有了朋友圈步数攀比,而被激励地愿意多走路的,尽管比例并不高,但多少表明了反馈的意义。


擅长练习的人,是很容易找到成长进步的感觉,成长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感觉不一样,每个阶段你需要寻找的那种反馈激励也不一样。


入门的时候感觉最弱,因为你的注意力几乎都在克服新事物给你带来的不适应。好比第一次穿上冰刀你可能浑身肌肉都是紧张僵硬的,因为你在努力让自己不摔倒,尽管这种紧张是无用功。所以入门的时候你需要的激励是消除紧张感,让自己放松下来,找到那种习惯了,不累了的感觉。


入门之后就是提升期,先快而后慢,这时候有成绩的反馈,但是没过多久就会进入第一个瓶颈,你会发现你跟大牛的差距很大,然而你的进步变得越来越缓慢,你心理会有一个落差。我发现相当多的人在提升期会急于表现自己,并对未来表现地很乐观,认为前面没有什么困难,一切都会变得很简单。 到了瓶颈后往往又会变得盲目悲观,觉得自己就这个水平了,这时候之前的乐观会变成不甘心和对别人的鄙视。


比起后面的难度来看,这个坎其实并不难迈,主要是因为对技能掌控度不够,找不到可以优化的点,不知道如何发力可以提高。当自行摸索的练习方向效果不好的时候,就容易混乱。我现在回忆起自己早年的一些失误,当时把很多责任归咎于外因,但实际上是因为自己内功不够,方向感也不好,绕了大圈子之后依然没能进入一个稳定的状态。


过了瓶颈之后就是爆发期,和加速期不一样的地方是状态会更放松,也容易出成绩。这个阶段会碰到多个瓶颈,源于对技能还不能达到驾驭的状态。那我自己打桥牌的例子来说,我在2008年分别取得了北美桥协和世界桥协的终身大师称号,理论上来说已经是world class的选手,但是我2008年夏季联赛的战绩不如上一年,直到2009年后才进入稳定的状态。这个阶段的自身反馈信号最为明显,成绩也最直接。


不断突破瓶颈之后就是一个稳定期,这个稳定期不代表没有成长,而是将很多能力固化掉,释放自己。比如现在看到一个新产品就能想到背后的思路和实现方法,看到一个新的模式就能跟跟自己认知的商业价值进行串联。只有将推论结果转化成定理,将策略转化为定式,将认知固化起来,才能释放自己去拓宽认知边界,去领悟领域内更多不为人知的东西。 这个时候的反馈就是不断地放下自己手中的一切,让自己变轻,看什么都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