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美国室内设计中文版
发布国内外最新的设计案例、产品与最新行业资讯,充分发挥设计师参与、互动、反馈的功能,并提供大量行业信息。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美国室内设计中文版

评论|谢天:何去何从——我们的设计与方向

美国室内设计中文版  · 公众号  · 家居  · 2017-09-22 19:37

正文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制造大国,而设计还没有获得相应的地位。中国如何成为设计大国甚至设计强国,这需要每一个设计师思考与努力。立足传统,放眼世界,这已经是共识。但怎样立足,在理论层面如何,操作层面如何,似乎是莫衷一是。我们通过学习与借鉴境外设计的经验,反观我们的设计,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方向与指导。


关键词:设计;文化;传统



当下的中国是一个大工地,并且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情况依然如此。因此,做为中国本土的设计师们有着绝佳的学习机会,世界各地设计的成功案例和失败经验为我们提供迅速成长的机遇。但同时在外来文化和现代观念的冲击下,中国丰富而多元的传统文化被逐渐忽视,这让中国的设计师们在面对西方的时候,也就没有足够的文化自信。那么,我们作为设计师是否该考虑如何保护和发扬本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具备创新能力,使得我们可以在国际上占领一席之地?



笔者认为,改变生活方式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传承传统文化与设计思维创新的一个切入点,是需要团结全社会一起推动的,如果说最初的设计思路是for people(为了人们),那么现在已经发展为with people(和人们一起),甚至是by people(由人们完成)。设计师的作用是引导可持续的社会创新而又不忘传统文化的传承。



做为北欧设计的代表,芬兰的设计人性化、自然、温馨、质朴,阿尔托大学是一个典范。笔者有幸与芬兰的设计师交流了解到,在他们看来,民族性的东西不那么重要,设计是为人服务,所以设计的重点是服务于人,设计着重人的需求。我们确实体会到芬兰设计的人性化,在国际上也是占了一定的地位的,这无疑也是一种文化,虽然他们不强调民族特色,但是强烈的人文情怀显然是芬兰文化的设计语言。


而同为北欧国家的瑞典,其设计简约、实用、材质自然,简单中透着优雅,他们认为大自然在他们的生活中扮演着尤为重要的角色,着眼当下的设计,北欧风格确实一直受宠着。



意大利的设计则呈现出另外一种面貌,他们将实用性技术知识与古典文化结合,既创新又尊重传统工艺,他们坚持民族特色,很巧妙地把过去和未来的关系处理得很恰当。在他们的设计作品中,我感受到一种悠久的古典人文精神和奔放的民族性格相融合的设计气息,这也是我本人一直追求的一种设计态度。


而作为现代设计发源地之一的德国,从表面上看,设计是理性精神与实用主义结合的产物,而其背后是以悲天悯人的普世价值和思辨的哲学精神作为其文化基础的。如包豪斯运动的产生,在哲学的层面就有共产主义理论作为其基础。



设计师不仅只是一份职业,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对人文的关怀和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并通过设计体现出来,这是需要长期思考和修炼的一种境界和胸怀。从文化到设计语言的转变过程,我们更应该向自然学习,向传统吸取养分。


现代设计师所关注的内容,在满足需要的功能外,我们应该对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它不仅仅是一种功能产品,还是对传统的尊重,对精神的一种慰藉,表达出更多的文化含义,成为国家、民族特色的载体。



日本的设计无疑是目前国际上传统和现代的最完美结合。可借鉴的从丹下到安藤,从隈研吾到坂茂,他们的设计是用一些现代的材料,但是空间设计中所呈现出来的精神追求和文化体现是和日本传统精神一脉相承的。如安藤忠雄的“光的教堂”,就完美地运用自然光,达到了言有尽意无穷的境界。二战以后,日本能迅速发展为国际上新的设计中心,又将传统和现代如此结合,这是值得我们深究的一个问题。从战争的废墟中走出来,抛开因两国战争带来的情绪来看,这个国家确实创造了一个奇迹,世界发达国际中唯一的亚洲面孔。



日本现代设计与日本传统文化精神在日本的设计发展史上,不断受外界文化的冲击,正如当下的中国。而日本在面对这种冲击的时候抱着学习的态度,将这种外来文化融入本民族的文化之中,并没有形式上的抄袭。发展现代化的同时利用设计发扬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这对于我们的现代化设计,如何处理历史和现代,民族与世界等看似矛盾的问题,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社会环境因素是影响人行为的重要因素,日本的国土人口密度很高,从物理环境来看,居住空间狭窄是日本人生活的显著特点,这样的特殊背景在它的传统设计和现代化设计中都有着鲜明的体现。



总体来说,日本的设计重视细节、重视自然、讲究简单。在设计中包含了美学精神,从而构成了日本设计的精神支柱。日本设计中包含的审美情绪和观念自始至终透漏着强烈的民族精神。


从地理上看,这种文化精神的两重性与日本的生活的环境是分不开的。邱紫华在《东方美学史》中提到:“日本的地理环境中有三个基本因素,对于形成日本文化模式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就是森林,海洋和农耕。”日本多森林,植被覆盖面广,森林在日本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从而也促成了日本设计师追求自然和传统融为一体。而对外来文化,日本可谓是最好的学生,把别国的经验和本土的文化结合,以柔和的立场受其影响。正如鲁迅先生说:“优良而非国货的时候,中国禁用,日本仿造,这是两国截然不同的地方。”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和模仿的民族,而可叹的是这种模仿是融合了日本传统文化的,并没有非此即彼的无原则吸收。他们对外来文化充分分解,还原抛弃不实用的东西,从而大力发展达到共存融合。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而目前我们的设计呢?尽管也是在强调传统文化,但是更多的是停留在概念上,而在具体的空间作品中,其设计手法也过多集中于符号集形象的堆砌上。简言之,是一种视觉形象上的模仿与设计技法上的表演。在大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设计是专为权贵服务的恶俗,忽略实用性,过多的装饰在没有传统规范可循的时代里,一切人类天性中未经磨炼的欲望便会沿着粗俗突兀的路径生长,其结果必然是随处可见的恶俗。外来文化的入侵让一些设计师在没有对传统文化的深刻敬畏的情况下,没有能力独立评估,只能用夸张的手法装饰掩盖丑陋。


五四运动之后中国现代设计开始萌芽,以鲁迅为代表提倡吸收西方设计艺术形式的养分,包括俄国的构成主义和欧洲的新艺术风格,并大量用于书籍的装帧设计。从那时起西方等同于现代化的观念便根深蒂固地埋在中国民众的心中。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为现代设计提供了契机,现代设计开始真正意义上进入中国。此后,我们直接或者间接地开始对西方现代设计的认识,学习和模仿。这虽然对中国的当代设计潮流与思维有了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和掌握,其后果却是,我们不断在模仿、抄袭中丧失了自己的创造力和风格,到现在为止都没有自己的设计风格。



从中国设计目前的发展来看,市场的发展和商业形成的急功近利导致相当一部分平庸之作的产生。对外来文化的大量复制和抄袭导致的结果就是低文化的泛滥。而这种盲目的复制对文化的传承是毫无意义的,为了获得短期的快感而在追求所谓国际化设计中丢失了自己,更加丢失了民族,照虎画猫的所谓高雅其实是一种欺世行为。


社会的迅速发展对中国设计发展的影响、读图时代的到来使中国现代设计国际化的特征更加明显,设计语言和形式在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忽略文化背景和审美已经成为现代设计的普遍形象。中国近年来的设计不是盲目模仿西化风的设计,就是胡乱挪用,有多少设计作品能真正意义上包含传统文化又有自己对生活的实际感悟呢?这种崇洋媚外使得中国近代设计在近三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没有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偶尔有几个有感悟的设计师设计出的中国特色作品,也是凤毛麟角,对整个中国现代设计存在的问题也无法有实质性的影响。



而当我们意识到当下的这类形式上的表演时,我们做为设计师要如何去更深地知行合一呢?对于中国的当代设计,应该更多的是一种融通古今、关怀人性的思考方式,是多种文化的并存,是人与自然协调的现代化体现,是庄子所畅想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人生境界。世界上每一个民族,由于不同的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制约,都形成与其他民族不同的语言、习俗、道德、思维、价值和审美观念,因而也就必然形成与众不同的民族文化。现代设计文化的民族性主要表现在设计文化结构的观念层面上,它反映了整个民族的心理共性。现代设计越来越认同本土化,本土化是对本土文化的认可,对民族性的认同。我们需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圆满、完整、对称、偶数等审美因素结合外来文化体现在中国的设计风格上,从而反映出中国式的智慧、意境和精神。



要真正做到文化复兴,对自然和文化的敬畏加上民众的参与就必不可少,从而设计就成了文化复兴中不可或缺的语言。


参考书籍

1. 邱紫华《东方美学史》商务印书馆2004年9.1

2. 郭恩慈,苏钰《中国现代设计的诞生》东方出版社

3. 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

4. 王受之《世界工业设计史》中国青年出版社

5. 桥本寿朗《现代日本经济简史》岩波书店2000年10.26



===========征稿启事 ===========

如果你有好的设计案例或者要表达的观点与评论

欢迎与微信平台上的朋友共同分享。
稿件发送至 
[email protected] 

主编:韩晓岚
还有机会刊登在美国室内设计中文网或《室内设计》中文版杂志上哦!
建议设计师发小图(格式JPG,像素600*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