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21世纪经济报道
21君陪你度过经济、投资里的漫长岁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有限次重复博弈  ·  视频一是沃尔玛的Zipline高速送货无人机 ... ·  昨天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依然的神仙 ... ·  昨天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msd美思德发泡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21世纪经济报道

一大波福利来袭:这七类人收入看涨!你在其中吗?

21世纪经济报道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7-24 13:13

正文


点击上方 蓝字 ,关注21君~

走进经济生活里的一切


导读: 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等七大群体代表了劳动者中的大多数和关键少数,增收潜力大,带动能力强,对这些群体的有效激励,就是牵住了“牛鼻子”


来 源丨人民网、中国新闻网、央视新闻


近期,浙江、河北、安徽等多地出台了城乡居民增收实施方案, 瞄准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科研人员、小微创业者、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基层干部队伍 、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等七大重点群体推出激励计划,出台了不少促进居民增收的实招、硬招。



多地出台城乡居民增收实施方案


国务院去年公布了《关于激发重点群体活力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的实施意见》,提出实施七大群体激励计划,并要求各地区可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本地区促进居民增收的具体办法,建立健全统筹协调工作机制,对重点群体实施精准激励。


目前已经对外公布相关实施方案或工作方案的至少有广东、甘肃、云南、安徽、河北、浙江、福建、天津等地。


在专家看来,技能人才、新型职业农民等七大群体代表了劳动者中的大多数和关键少数,增收潜力大,带动能力强,对这些群体的有效激励,就是牵住了“牛鼻子”,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全体城乡居民增收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




七大重点群体增收!


梳理可见,上述已经出台方案的地区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了诸多促进居民增收的实招、硬招。



对于技能人才


浙江、广东、甘肃等地要求,对重点领域紧缺的技术工人在城市落户、购租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支持;


云南提出,清除紧缺技术工人在全省大中城市落户、买房、子女就学等方面的障碍。


对于新型职业农民


河北提出,到2020年,全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万人;


浙江明确,支持大中专学校办好涉农专业,培育一批“农创客”“新农人”。到2019年底全面消除集体经济年收入不足10万元薄弱村。


对于科研人员


广东明确,经所在单位同意,科研人员可到企业等兼职、高校教师可开展多点教学并获得合法收入;


甘肃明确,科研人员经所在单位批准,可离岗从事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创业期间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


对于小微创业者


河北提出,开展减费让利,严格限制对小微企业收取财务顾问费、咨询费等,对发展前景好但暂时困难的小微企业,合理确定贷款利率水平;


安徽提出,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提高创业成功率。对创业失败的失业登记人员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并及时提供各种就业服务。


对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


浙江要求,强化民营企业家创业激励,落实市场准入和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切实消除各类隐性壁垒;


安徽也提出,强化民营企业家创业激励。取消对民间资本单独设置的附加条件和歧视性条款,不得设置或提高民间资本准入门槛。


对于基层干部队伍


浙江、安徽等多地提出,提高基本工资在工资性收入中的比重,落实基本工资正常调整机制;


广东还提出,改善基层教师待遇,逐步提高山区和农村边远地区学校教师生活补助标准。


对于有劳动能力的困难群体


福建明确,对实现就业的低保对象,在核算其家庭收入时,可按其就业收入或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20%~30%扣减必要的就业成本;


广东明确,到2018年底,实现有职业技能提升意愿且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员100%得到免费技工教育或技能晋升培训。



避免误区:增收激励不是简单涨工资


很多人看到“增收”这个词语时,会关心这是不是意味着要涨工资了?


对此,国家发改委就业和收入分配司有关负责人曾表示, 其核心是激励导向,不是简单涨工资或提高福利,而是通过有效激励,一方面激发创收创富的内生动力,一方面营造公平的发展环境。


“实施七大群体激励计划,就是要分群体施策,找准各自的重点,”上述负责人称,比如技能人才关键要实现技高者多得,新型职业农民关键是推进职业化,小微创业者关键是降低创业成本,科研人员关键是实现工资性收入、项目激励、成果转化奖励等多重激励,企业家关键是解决产权保护法治化,基层干部队伍关键是完善工资制度,困难群体关键是提升人力资本。


21君

你希望政府还能对哪些群体带来类似的福利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