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看见罗永浩发了一条微博,心想,这下又有好戏看了。
果然,三秒之内到达战场的有:
“穿什么是我的自由”、“我可以骚你不可以扰”、“罗永浩手机做不成又来管穿衣服,是不是暗示下个手机有推荐搭配功能”……
我就很奇怪,他讲的就是什么场合穿什么的问题,一点没错啊。
但是作为真正经历着职场的人,你就知道,
这种一部分人认为是常识的事儿,还就是有另一部分人不行,还非要拿人权来杠。
我印象很深,大概十年前,我还在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学校办学长学姐回访介绍经验的活动。
有一位学姐,好像是在央企工作的,给我们讲了这么一件事。
她们单位对职场穿衣形象之类的,是有明文要求的。
可能就跟银行差不多,不得戴夸张首饰,不能衣着暴露等等。
但毕竟还是内设机构,所以实践中执行起来没有银行那么严格,也没人真的来检查。
然后有一个跟她一起入职的女孩子,分到财务岗去实习,先帮忙做些出纳的工作。
年轻女孩都爱打扮,这个女生特别喜欢弄指甲,每天带着精心贴好的指甲装饰上班,水晶甲、豹纹款、立体花、各种BLINGBLING……
他们这个公司的气氛呢,不是那种传统国企似的,彼此大大咧咧,有事说事。
同事们表面永远是客客气气,看到打扮精致的女孩,会礼貌一句:小姑娘很爱漂亮啊。
可是私底下完全是另一种说法:
这个小孩不行,做出纳要点钱,弄得阴阳怪气,事情做得那么慢……
学姐说,听了觉得很不舒服,尽管不是发生在她自己身上,但她不过是喜欢做指甲而已,怎么就被说了“阴阳怪气”这么重的话。
这帮老古董!
可没有人会去提醒这个女孩。
哪怕听到了这些话的同侪也不会去说,包括有点打抱不平的学姐在内,大家本是竞争关系。
最后,这个女孩被分到了最差的部门。
第一印象弄坏了,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弄不好永远不能翻身。
这个故事被我深深记在脑子里,当时只是觉得,要提醒自己,工作了不能耍个性,哪怕只是穿衣打扮这种看似的小事。
但我自己心里,还是隐隐有些不爽和不认同的。
直到出社会好多年后,我才明白那个女孩“被嫌弃”背后的逻辑。
因为,弄美丽的指甲、穿清凉的衣服——这些在你自己看来,就是一个个人选择,是个爱好。
但是在别人看来,这是你一种“价值选择的外在显露”。
哪种价值选择呢?
就是第二性的那种。
“我算是来工作的,但主要是想通过靠女性资本获得好处的办法工作的。”
“我不好好做也没关系的,这个工作本来就是我人生的装饰之一,嫁妆之一,就是顺便那么一干。“
“我是那种听到男生说女孩子那么辛苦工作干什么,会觉得感动而不是生气的人。”
“我不是可以经常加班出差的人,毕竟精致生活对我是最重要的。”
……
好了,
这么些讯号被释出,她就顺利被踢出可委以重任的名单了。
没有人会把这些个想法说出来,大家只是默默形成了这样一个看法。
你也不可能去摇着人家的脑子说:你不能那么想我,对我有偏见,我只是喜欢这么打扮而已。
你不能。
穿戴什么是你的自由,人家怎么看怎么判断你,是人家的自由。
可是正常职场,永远都是需要能做事的人,永远都是要强上进的人占据主流。
这些人的观感中,你不是同类,那就被排除在大部队之外。
也不知道为啥,这话题没说几句,很快就扯到了性骚扰去。
我觉得这是一道很好的职场题啊,不光女性会碰到,男生也一样。
有一次,我一个朋友,托我们一个共同朋友,帮忙一下她刚刚毕业的小表弟工作的事。
那个共同朋友看了一下这位小表弟的简历,觉得不错,就同意帮他内推一下。
后来面试结果出来了,第一关都没过。
朋友觉得很意外,这个小朋友看起来蛮好的啊,大学里面就做了不少事情,不是浪费时间的大学生。
于是专门去找HR问原因。
HR说,可能这小孩是第一次面试,很多问题都没有想过,而且还穿着破洞牛仔裤,戴着耳钉……
然后这朋友还很委婉地去转达给男孩的表姐,说他可能还没准备好当个社会人儿,你最近有没有见过他。
都说细节决定一切。
我觉得其实不是被细节打败,而是细节透露了整体。
表面上看起来,因为衣着否定一个人,是冤的。
但一个真正准备好的人,有心在这里的人,不可能在“呈现”上这么的随心所欲。
懂得穿衣打扮的人,知道其作用就是,在告诉这个世界,我是谁。
好像是晴予写过,甘比自从嫁给刘銮雄之后,虽然没有整容,但衣着样貌明显变化。
她开始把头发弄得简洁柔顺,再不是一团毛躁,穿衣多以红色、白色为主,面料偏柔和雍容。
因为她现在的身份是富豪太太,再不是那个被质疑的小三,她的形象要透露这一点。
晚晚也是,以前是网红,
但现在配合艺术收藏家贵妇的身份,她甚至自己发明了一套“莫兰迪色”彩妆和穿衣方法。
把古典油画中的配色画到自己脸上,服装也是丝质、羊绒等,加上相应的配色,完成一种统一的气氛。
还有微博著名的李子柒,永远穿着大块着色的棉布衣裙,拎着藤编篮子,定位就是过着乡野生活的仙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