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问西东》这部电影中,有一位教官在征兵时说了这样一句话: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自己心底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正是这句话,台下的沈光耀记住了,开始走上为保卫家国献出青春和生命的这条路、无怨无悔的一条路。
这位教官是一位地道的美国人,他的名字叫做陈纳德。
01
1893年9月6日,陈纳德出生于美国德克萨斯州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1911年,18岁的陈纳德在路易斯安那州州立师范学院毕业,并成为一名乡间教师。
陈纳德干过的工作还真不少:乡村教师、英语教师、体育教练、陆军中尉、空军军官、飞行教官、战术教官、中华民国空军顾问……。
1917年,陈纳德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美国对德宣战,他应征入伍。
1936年,在美国空军一次竞技小组的飞行特技表演上,当时台下中国空军代表观礼的空军上校毛邦初注意到一位叫做陈纳德的教官表现非常优异。
毛邦初说话顶用,也许是因为他是蒋介石原配的侄儿。
看上了陈纳德的毛邦初把这位美国人推荐给宋美龄,那时的中国空军徒有虚名并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国民政府非常想组建一支优秀的空军队伍,但是没有好的教练。
于是,国民政府化身为猎头,希望陈纳德能帮忙担任教练。
毛邦初邀请陈纳德到杭州的中央航空学校担任飞行教官,陈纳德答应了。
这一年陈纳德43周岁,如果没有来中国,他的人生或就沉寂在历史长河中,也无法遇到那位美丽的战地记者。
02
1937年6月,陈纳德被任命为中华民国空军顾问,蒋介石对他非常看重,请他帮助国民党建立空军。
1937年7月,“七七事变”后,陈纳德并没有打算打道回府,准备继续干下去。
这让国民政府当局非常喜欢。
事实上陈纳德做了很多有利于中国的事情。
——1938年来到昆明的中国航空学校培训中国飞行员。
——陈纳德带来了美国先进的空中作战技术,很多东西比如轰炸机的机场建设、空袭预警系统,对于中国都是新玩意。
——蒋介石委托陈纳德去美国购买飞机,招募优秀飞行员军官,陈纳德不负众望。
陈纳德把中国当成自己的家了,终于在1941年8月1日,中国空军美国自愿大队正式成立,这名字比较陌生。
它后来的名字或许你熟悉了——飞虎队。
飞虎队对于中国的意义太大了,这是一个牛逼的部队,尤其是陈纳德招募的一群雇佣兵,这是一群特立独行的人——从美国召集包括100多名年轻飞行员,机械人员、文职人员300余人组成了有名的"飞虎队"。
对于中国的很多民众而言,这个飞虎队就是一个谜。
03
有人想解开这个谜,让更多人了解飞虎队。
一个19岁的小女孩在中央通讯社昆明分社,正好接到了这个任务。
她就是以后的陈纳德夫人,陈香梅。
生于1925年的陈香梅,较陈纳德小32岁,正好是小迷妹喜欢英雄叔叔的故事情节。
陈香梅的家也不错的,父亲是外交家,母亲是知识分子,祖父与廖仲恺是亲兄弟。
在“七七事变”后,全家最终辗转去了美国,她的父亲希望她也去美国,但是陈香梅打算与祖国共存亡,打死不走。
打死不走的陈香梅要去见陈纳德。
陈纳德在她的采访人物背景调查里,是英雄,更是一个暴躁的男人,一个酷酷的老头,一个内分泌失调的老虎。
她非常苦恼,接到了一个既让人兴奋又让人困恼的活。
硬着头皮上了。
04
事实上,没有她想的那么严重。
陈纳德对陈香梅也是了解的,他与她的父亲有交情,陈香梅的姐姐陈静宜恰好也在陈纳德所在的航空队做护士。
有这一层关系,这一次采访是比较顺利的。
她在《一千个春天》中回忆他们初次见面的场景:陈纳德在陈香梅面前似乎很乖,谈笑风生,很有素养,结束了还邀请陈香梅喝咖啡。
这次采访后,陈香梅对陈纳德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尤其是一开始的反差更让这位姑娘深深的着迷。
着迷也就算了,年龄不是问题,但是陈纳德在做乡村教师时就已有老婆了。
到此为此,不会有下文的。
而,陈纳德却对这个姑娘深深留意。
05
抗战胜利后,陈纳德和他的飞虎队要回到美国。
1945年7月6日,陈纳德卸任,中国政府授予他最高荣誉,昆明市区到机场的路也更名为“陈纳德路”。
1945年8月2日,中国政府举办了欢送仪式,上万人到了现场,他流着泪对着这片他奋战的土地和人民,说了“顶好”。
他拥抱陈香梅并对她说,我一定会回来。
回到美国后,陈纳德发现自己与妻子在分别8年后,已渐行渐远了,陌生了。
陈纳德也告诉了妻子,他可能爱上了一名中国的小姑娘,他的妻子,表示高度理解,很快他们办理了离婚手续。
和平分手,一拍两散。
06
陈纳德回到了中国,到了上海,与陈香梅说,我离婚了,我自由了。
在晚宴上陈纳德向陈香梅表达了自己的爱意,向她求婚。
这一年,陈纳德52岁,陈香梅20岁。
陈纳德精神饱满地开始追求陈香梅,而陈香梅虽然盼望有激情的爱情,但是,真的来临时,她也开始犹豫了。
一切都太突然了。
她对陈纳德说道:“ 给我一点时间,将军,我需要时间来考虑。”
陈香梅的父亲知道这事,不答应。
自己的好朋友、比自己还大几岁,拐跑了自己的宝贝女儿,心里无论如何接受不了。
于是他决定把女儿从上海带到杭州,希望距离能改变两人的关系、希望距离能让陈香梅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的未来、想一想与陈纳德之间的关系。
但是,聪明的老爷子没有想明白一个道理,远香近臭、距离产生美。
见不到陈纳德的陈香梅想来想去,对陈纳德更思念,什么年龄的差距、什么父亲的反对,统统被抛的一干二净。
陈香梅对她父亲说: 我宁愿和一个我爱的人,共度五年或十年的日子,而不愿跟一个我没有兴趣的人相处终生。
好吧,父亲不得不同意这门亲事。
07
1947年12月21日, 陈纳德与陈香梅在上海举行婚礼。
婚礼很轰动,蒋介石、宋美龄送来祝福,并委托外交部次长叶公超代为出席婚礼。
这一年,陈纳德53岁,陈香梅21岁。
1949年,陈香梅随陈纳德的民航公司撤离大陆,迁居台湾。
1958年,陈纳德病逝,终年65岁。
1960年,32岁的陈香梅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移居美国华盛顿,开始了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她在政界、商界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三十多年来,从肯尼迪到克林顿,先后八位总统都对她委以重任。
她著有中英文著作四十余部:《往事知多少》、《留云借月》、《一千个春天》、《陈香梅的散文与诗》、《迷》、《追逸曲》、《春秋岁月》、《春水东流》等。
人走茶凉,并不失去信心的陈香梅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强女人的路。
08
我们都会老去,我们的青春都在曾经的兵荒马乱中跳跃着。
陈纳德敢于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找寻内心真实的感觉。
而陈香梅也敢于接受,不为世俗,活出自己。
在我看来,这就是人之大善。
想要说的就这么多。
祝你晚安。
文/蓝胖2018.01.19
此文写了4个小时,阅读大约6分钟,你只需要花1秒钟,点亮下面的“喜欢”,就可收藏内容——
最好的时光虚度光阴 最坏的年代洗尽铅华
蓝胖,肥而不腻的一个70年后老男人 喜欢研究无厘头的历史
推出“民国系列”“古代系列”“外国系列”“诗词故事系列”等人物历史故事
烹炒煎炸有料、有趣、有味道的故事烩
转载及版权合作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