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张是之
笔耕不辍,这里将分享我关于经济学、教育、成长等方面的思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  多款专属周边陪你一起踏上《猫猫的奇幻漂流》! ·  昨天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  多款专属周边陪你一起踏上《猫猫的奇幻漂流》! ·  昨天  
佛山电视台  ·  @佛山人,退钱了!快来预约→ ·  昨天  
广东公共DV现场  ·  上个厕所,夫妻俩接连中招!紧急提醒:没有特效药 ·  2 天前  
广州乐居  ·  乐居探春|开年有戏 广州好房给力! ·  2 天前  
广州乐居  ·  乐居探春|开年有戏 广州好房给力!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张是之

人类文明的暂停键

张是之  · 公众号  ·  · 2021-02-04 23:52

正文

文丨张是之
昨天文章说人人字幕组被一锅端是知识产权问题,有读者和朋友说这并不是单纯的知识产权问题,还跟文化「净化」有关。
当然这个无法完全否认,只不过如果严谨一点,或者说刻板一点来说的话,我们只是不去揣测对方的动机。
不是不能,而是说这种揣测对于论证本身而言没有帮助。
比如我前天文章《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是给腾讯说话,很多微博用户说我这是在给腾讯洗地。
这就是辩论的谬误之一,诉诸动机。
端掉人人字幕组的动机当然可能是多样的,但与其去揣测其他那些看不到的背后动机,不如聚焦于上海 police 自己宣称的那个目的。
聚焦于这个目的和问题,以及其中的逻辑关系,这样问题更容易一个个地讨论清楚。
而不是,这个问题还没说清楚,先牵扯去一大堆其他的问题,掺和在一起,关系捋不清,道理也讲不明。
再说了,就算是真的涉及到文化「净化」的问题,那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对不对?
大家都清楚的问题,没有太多可以讨论的空间。
有讨论空间的,还是知识产权这种模糊的、或者是持有绝对但并不一定正确的观点。
那么我们说回知识产权问题,我昨天文章提到了一点,其中是说,「逻辑上,严格恪守知识产权,新的知识将无法被创造出来。」
朋友长乐未央提出疑问,这个结论是怎么从逻辑上推导出来。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但不容易被点破。
因为如果彻底坚持知识产权的产权属性,也就是我们需要明确每一个知识的产权,并且跟其他的产权一样,我要使用必须征得其同意,那么我们说,这既不可能也无法使得获得新知识。
因为我们今天所有的知识,都是建立在前人累积的基础上的。
当然,现实的法律应用中,会对知识产权、专利、版权等等做一些时间上的限定。
也就是朋友所说的:「知识产权是一种阶段性的权利,期限届满,权利自然消失。并不像物理产权,除非交易,永不易变。」
问题是,为什么要规定一项产权会在某个时间节点突然就消失呢?
比如在今天晚上零点,十几年前的某个专利保护期限到期。
在零点之前一秒和零点之后一秒,那个专利所包含的「知识」,有什么实质性变化吗?
并没有。但为什么原来这个专利权利人的权利就会在这前后一秒的变化之内发生改变,权利就消失了?
所以我说,这事儿吧,在逻辑上找不到这种权利消失的界限应该在哪儿。
长兄认为:「至于界限在哪里,这是无法预知的,自发秩序如何演化,也未可知。就像货币一样,何时该产生无法预测。米塞斯的回溯定理在逻辑上分析了货币必然产生于市场,但是无法回溯到市场的哪一天或哪一天该产生。」
这里我认为长兄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就是误以为今天现存的结果,就是一种自发秩序,或者说是自发演化的结果。
但是很明显,自发演化是需要区分强制还是自愿的。强制使用法币纸钞算不上自发演化,同样强制使用知识产权的概念也算不上自发演化。
市场自发的行为,一定是基于自愿的交易,然后以此为前提进行的演化。
强制的那既不是自愿也不是自发,强制一次都不行,何况像纸钞法币和知识产权这种长时间强制行为。
我相信,这一点并不难加以区分。
另外长兄提出了一个问题:
最近听说青少年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下降到12周岁,这个自然是强制性规定。但是青少年侵犯他人生命的行为是不是犯罪呢,如果不是,那认定青少年的标准是什么?如果是,难道从初生起算吗?我并不是认为12周岁就合理,但是哪个标准合理呢?
我个人观点是,这个主要还是需要经验判断,我倾向于对于刑事犯罪,要看犯罪者的心智成熟程度,而不是年龄。
但这个青少年犯罪年龄的刑事问题,跟知识产权还不太一样,是一个不太恰当的类比。
刑事犯罪的判罚是一个既需要逻辑、法理,也需要具体经验的实务性问题。
但知识没有产权的属性,不需要经验判断,知识不过是我们对外在世界的编码。
我看一本书,我获得了和这本书作者类似的编码能力。
无论是我读给别人听,还是抄下来、复印下来、电子版复制给别人,知识,那个原本的知识都没有在原作者那里灭失。
相反,我的行为让更多的人有了相同的编码能力。
也就是,虽然我很可能没有经过原作者同意,但原作者创作的知识得到了更大范围的传播。当然,是否盈利我们另作讨论。
长兄文:「难道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不能根据经验判断。」
我认为,不是不能,是没有必要。
两种情况。
一种是他们认为需要保护,可以无限期保护,自己保密,秘而不宣即可。
第二种,认为不需要保护,公开即可。
产权范围内自己决定,跟国家和政府无关,也无关强制。
但很多人会问,那高技术的知识、先进的知识怎么传播?怎么造福人类?
我们说,造福人类是你考虑的问题,不是产权人考虑的问题。
产权人产权范围内,他怎么考虑都行。
但是,别人买了你牛 B 的技术产品,那产品的产权就完全是别人,你也不能阻止别人仿造,或者逆向拆解。
你技术牛 B 那是你的事,人家逆向拆解成功,那是人家的牛 B,是人家在产权范围内拆解自己的产品。
你会问,拆解仿造的人比原创牛 B 了怎么办?
好办,市场竞争逼得原创不能止步不前,需要进一步创新。
这才是对消费者、对大家更有利的竞争规则。
所以,是产权观,而不是所谓的「知识产权观」,才是我们分析的根基所在。
而我们人类长期以来的技术进步和积累,也正是基于这样的产权观,而不是什么以 GOV 带头大哥带头的强制保护令。
但是,很遗憾,科学不仅远未普及,今天伪科学大有统治全球之势。
知识产权就是其中最大的伪科学,甚至可以说是人类文明的暂停键。

2021年02月04日

——————

题图: Béla Adalbert von Spányi

上一篇: 逻辑不一致,必然遭反噬

延伸阅读:

1. 盗版非盗

2. 钓鱼岛是中国的,苍井空是世界的

3. 知识产权的僭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