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菌又发文了。
城乡建设用地主要包括居住、工矿、商业、交通等用地类型,是人类生活场所、工作空间和工程载体。它的空间分布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资源配置、产业布局和经济情况,其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的一些列改变反映了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强度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本文所指的城乡建设用地,与原来的国土和住建部门对城乡建设用地的含义略有不同,主要是指人造地表为下垫面的土地覆盖形态。其来源为全球地表覆盖30m分辨率遥感数据制图成果(GlobalLand 30)。
全国尺度
虽然其实没什么技术含量,但是因为数据量大(不管是数量还是大小),主页菌深深的觉得自己的笔记本很可怜,一直发出年老的哀嚎==总之就是将原有的栅格数据“栅格转面”并投影后,就可以计算“每一块”建设用地的面积了。
先看下全国尺度下,2010年建设用地的空间分布情况:
(就算你点开大图,也看不清的啦)
没错就算你点开大图也是看不清的,迫于无奈换了种表达方式,又有一种夜灯图的感觉了:
(没错,只是换了个表达方式而已的图)
从直观的感觉来看,“三大城市群”(哦可能没这个说法,我自己瞎编的)城乡建设用地较为紧凑集中,在黑色的底色上较为明显,山东、河南这些地方比其他省份明显更为密集。主页菌从空间分布的角度来进行分析,把全国划分成5000m*5000m的网格,计算每个网格内的建设用地面积,再将网格转为点数据,从而对此进行密度分析,希望能够发现一些分布规律。
(网格切割建设用地,计算每一格内建设用地面积)
==对于主页菌这样的人,一般就是做事做一半,从呈现的效果来看,三大城市群由于本身建设规模大,并且拥有较为完善的城镇体系,密度最高很好理解,而且表现出明显的中心扩散模式,而对于整个华北平原,可以结合整个中国地形,思考==(哦我就是不喜欢写结论)
城乡建设用地密度分布
中国地形
当然,还有更通常用的方法,那就是以行政区划为单元计算。主页菌把城乡建设用地的面积落到每一个地市(州),得到了以地市级行政单元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统计结果。
从结果上来看,东部高于西部,北方高于南方。其中,面积最多的为北京市,共计3825.15平方公里,其次是齐齐哈尔3764.10平方公里。
市域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分布
2010年各城市城乡建设用地面积排名
考虑到市域面积差别较大,特别是北方城市市域范围普遍大于南方城市,因此将每个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与市域面积进行比较,计算每个城市城乡建设用地面积的占比情况。
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占行政管辖面积比例最高的是深圳市,达到了37.91%,其次上海达到了34.67%。西藏、青海和新疆地区城市,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占比普遍未达到1%。
城乡建设用地面积占比情况
2010年各城市城乡建设用地占比排名
城市群尺度
大概从全国尺度对数据有基本认知后,从中观的尺度,比如城市群的尺度结合6普人口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这个就是下一期的内容了~~~(这次会很快的!我保证!)
这次的推送将先提供2000年的长三角城市群城乡建设用地数据。后台回复
“长三角”
哦。
上海10年间城乡建设用地扩张
长三角10年间城乡建设用地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