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外滩TheBund
《外滩画报》官方微信,由外滩画报全媒体编辑部倾力打造,每日为读者提供具有国际视野的新闻、文化、生活、时尚报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季顺潘  ·  山坂挂耳咖啡-射手座,JSP咖啡日记22 ·  昨天  
无时尚中文网  ·  突发:户外赛道热爆了!Helly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外滩TheBund

赵雷让你想起成都,繁华深处的巷子里有一家博舍

外滩TheBund  · 公众号  · 时尚  · 2017-02-21 12:25

正文

住进成都繁华深处的太古里博舍,现代派的设计风格融入历史建筑,是一次别样的人文体验。



中国最佳设计酒店大奖专题报道





进入博舍酒店的大堂需要经过一段老房子围合的天井通道,我喜欢这一段过渡,在炎夏的成都,它仿佛一道天然的屏障,隔断了周遭闹哄哄的繁华。


通往博舍的小径


这段老房子以及大堂所在的部份,是成都的历史保护建筑,前身是清代晚期官方翻译机构笔贴式署(bithesi)所在地,所以酒店门前的那条街,又叫作笔贴式街,但出租车司机几乎无人 知道。


酒店“The Temple House”的英文命名源自大慈寺。


博舍的外墙


前台的服务生讲话有一股香港口音的味道,接人待物的细致也像极了香港一些好酒店给人的印象,比如金钟的奕居——博舍恰好也是奕居的兄弟酒店,太古酒店House家族的第三个成员。



在设计风格上,博舍跟瑜舍、奕居有很多神似的部份,比如那种清简利落,那种适度距离感和不做作的时髦气场,看似殚精竭虑实则轻松自然,恰好都是我喜欢的做派。


博舍的独特的铁艺楼梯


毕竟在我们这个年代,做简不易。而简,才最容易带给人清静,所以把它当作一个避暑的美好去处也未尝不可。


酒店所在的主楼是全新建筑,外墙的砖构肌肤是为了同历史保护建筑有一个合理的照应,这也与旁边的太古里商业广场建筑群相呼应。


博舍是由英国著名设计师事务所Make Architects担纲设计的,设计理念揉合了成都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传统建筑元素,包括竹、木材、青砖、石材等,并以现代及独特的美学方式在酒店建筑中呈现出来。


博舍内的空间艺术装置


为突显当地的历史及文化传统,设计师把多个相互连通的中式庭院以及多栋历史建筑与酒店融为一体。


成都太古里商业建筑群


房间的色调是精致的灰色、米色,带有雾化效果的遮光帘让房间的气氛变得柔和舒适。



酒店客房内墙身采用深色木质,与中性及浅色色调的内部装潢形成鲜明对比。Make设计师事务所选用浅橡木打造一系列白色的家具,打造了宁静的休憩空间。木材饰面及其柔和质感营造出舒适温馨的感觉。特别定制的家具及传统中式屏风使客房散发出与众不同的魅力。



灯光是多向性光源,明暗恰到好处,人处于其中是很放松的。


盥洗室的开放式布局让方正的空间显得很开阔,卫浴分离,淋浴与泡浴分离,还有独立的衣帽间,空间的功能规划颇为合理,又富有层次。 虽是简单,却不会令人觉得无趣。



Mini bar 里面除了葡萄酒,其他饮品都可以免费享用,起泡水、纯净水、碳酸水、果汁、啤酒,根本取之不尽的感觉。



有一天深夜,我把 mini bar 里的啤酒喝完后,还成功地问前台多要了两瓶。零食、咖啡与茶的种类也相当丰富,或者说“非常慷慨”,对于这种成本并不大但却可以加分许多的部份,很多酒店都是相当保守的。


博舍甚至为客人准备了方便带走的麻质旅行用洗漱包,里面有全套的 APPELLES 护肤用品,以及剃须刀、牙刷、牙膏、漱口水等用品,正好为我接下来的云南之行提供了便利。


博舍内的SPA

令人惊喜的是,博舍的早餐也不同于传统酒店的自助餐,而是提供了西式和中式(亚洲风味)两种选择。个人比较推荐亚洲健康风味的套餐,其中的麦片粥相当不错。


酒店的特色意大利餐厅,设有开放式厨房。餐厅内的酒吧区域为宾客提供了聚会的理想场所。餐厅还设有兩个私人包廂。


比酒店更早运营的酒吧现在仍是成都最热门的lounge bar,虽然地方不大,住在酒店的两个晚上都可以看到即便到深夜12点以后,依然人满为患。城中潮人出没的时髦气氛,也恰好是当下成都的真实风景。


如果不怕蚊虫,坐在室外区域喝酒聊天也是不错的体验。一端是中央绿地,两栋楼之间不时有穿堂风过,也是凉爽的,我非常喜欢那款带有花椒味道的特色调酒“四川骡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