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相约新会
新会人,新会事,尽在“相约新会”——新会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运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开平广播电视台  ·  六大行集体宣布!明起实施! ·  23 小时前  
开平广播电视台  ·  @开平街坊,明起,这些新规将影响你我生活 ·  23 小时前  
开平广播电视台  ·  暖心!开平社会各界爱心接力不断→ ·  昨天  
开平广播电视台  ·  @开平街坊,公园内这些行为被禁止!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相约新会

【新会风物】三江“赵建安郡王祠”是“岭南唯一的郡王祠”?林老师认为……

相约新会  · 公众号  · 广东  · 2017-06-17 18:19

正文

“好问”小编又来找“百事通”林老师

问问题啦↓↓↓

坐落在三江镇新江村土名烂面虎小山南麓的“赵建安郡王祠”,是三江新江、联和等村赵氏纪念始祖的祠堂,也是新会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今年4月,它列入新会区公布的9个“祠堂文化示范工程”的古祠名单。

▲《“赵建安郡王祠”》 By青藤@紫筠


宋元崖门海战历史的延伸

崖门海战后,很多氏族留落新会一带开枝散叶,其中“赵宋皇裔村”,如三江新江、联和,古井霞路、慈溪、竹乔龙,沙堆鹅溪等赵氏村落,最具有典型意义。

▲崖门海战

今新江、联和两村,即民国的三江乡,该赵族入粤新会始祖赵必迎(1225-1286年),字恩赉,号海云,出生于宝庆元年乙酉十一月初二日,是宋太宗赵匡义第四子商王赵元份的十世孙。宋末,赵必迎随父赵崇橐由闽入粤募兵勤王,任广州路大参军。1276年,都城临安被元军攻陷后,五月赵昰在福州为帝,诏封赵必迎为“建安郡王”。不久,父逝守孝,后又闻崖山兵败,50多岁的他还无子嗣,为避元朝搜捕,延续皇族血脉,更易姓名,“劳皮赵骨”,潜迹山林。终于在元朝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61岁时生一子良韶。三年后病逝时良韶年仅3岁。1291年(元至元二十八年),良韶随母陈氏,迁潮居里皮子村,翌年又迁到三江开村,成为三江不迁之祖。当年初立足之地是“浅坑”(土名),后人建“赵建安郡王祠”就选择在此地近旁。

▲三江

赵良韶生二子,一名友寿,世居三江。友寿长子宗明,开“连城房”,其子孙分居于今新江村;次子宗思,开“大进房”,其子孙居今联和村,以及新江村,古井镇的竹湾、乔林里,沙堆镇的鹅溪等村。良韶的二子友贤,先居三江后迁睦洲东乡,到第三代迁到今古井镇慈溪村开族。

上述建安郡王子孙居住的赵氏血缘村落,其聚落形成、建筑风格和民风民俗富有特色。我国经济学界泰斗厉以宁参观崖门古战场后,就在2002年首次“江裕时代论坛”演讲中提议,利用这些赵氏村庄与宋朝皇室渊源较深,建成“赵宋皇族村”(称皇裔似更为恰当),办成在全国独一无二的旅游景点。

“建安郡王祠”是赵氏子孙兴建的始祖(又俗称太祖)祠,正是反映这段独特历史的标志物,是宋元崖门海战历史的延伸,除作为氏族祖祠外,可展示崖门海战历史文化,供游客游览、怀古。但祠建于明代后期而非宋代,有些新闻推介将它说成是宋代文化,硬是推前到宋代,有误导之虞。

此“郡王祠”的性质是祖祠,由于建安郡王及其家族与崖门海战的关系,其意义和影响又远远超出一般氏族的祖祠,晋身地方重要历史文物,也成为新会祠堂的代表作之一。


族人灵魂深处的记忆和精神依托

该赵族由“建安郡王”赵必迎的血脉延续而来,明代得以恢复赵姓,以后又建此拜祀他的祠堂,堂号为“祥光堂”。

初建的准确时间已无可考,但据族谱所记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福建宗亲来“祥光堂”致祭,说明其时(已近明末)有祠。可见该祠有400年历史。也有文说,大约在1559年之前建。

三江土地大部分为浅海淤积,原海底蚝壳资源十分丰富,该祠始建为蚝壳墙。1935年农历七月十六,墙被台风刮倒,重修始改为青砖。这次重修后,为三进三间、两旁有附祠的大型建筑,两侧还有文昌宫、魁星楼等,占地面积7392平方米,建筑面积4650平方米,正祠中座大厅为八柱硬山搁檩式梁架。据族人描述,祠堂规模大,规格高,建筑风格精巧别致,集建筑、雕刻和绘画等艺术于一体。其中,正门前悬挂雕龙鎏金木匾,书“赵建安郡王祠”6个大字,当地相传为明代大儒陈献章所书。

“不屈于元,不屈于日”,抗日战争时期,三江抗战气壮山河,“毋忝于国,毋忝于宗”(摘自张发奎将军献联)。但该祠遭受侵华日寇和伪军严重破坏。1945年抗战胜利后,村民又对“郡王祠”重修。

据《龙乡三江》一书介绍,1957年该祠暂充卫生院,这使得祠的中座、后座及两间附祠得以保留。1993年卫生院搬出后,却变成无人看管的状态,海内外宗亲回乡瞻仰时,目睹残宇寥落、杂草丛生,纷纷提出重修。

▲“赵建安郡王祠”重修前

2004年4月23日开始,新江、联和两村赵姓村民、旅外乡亲自发组织起来,募集经费,对该祠进行本世纪的第一次大规模重修,翻修残旧的瓦面、墙体和地面,重建正祠前座(头门)和不知何时拆去的文昌宫、魁星楼等9处房子。此次修复工作,得到三江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三江海内外1.7万余名赵氏族人的捐款支持。

2009年5月22日,“赵建安郡王祠”重修竣工开光,来自新会、台山、肇庆、香港以及美国的赵姓宗亲约1000人参加。

三江赵族枝繁叶茂,族人遍布世界各地,这祖祠就是他们的根,维系着海内外赵氏族人的乡情、亲情。当年,老教师赵汝基先生退休回乡时,怀着沉重感情作了《长歌当哭吊祖祠》一文,刊载于2003年8月26日《新会报》第1247期。其中写有这样一段话,道出了三江人对“郡王祠”的感情:“我带着缱绻的思念,在世纪末的年三十晚回到故乡,寻找祖祠。我寻找祖祠,不是去重温宗法制度的恶梦,而是去寻找一段历史,寻找一种乡愁,寻找历史文化的景观。”


“岭南唯一的郡王祠”是个伪命题

一直以来,此祠堂门额“赵建安郡王祠”,为正名,而“郡王祠”则是三江族人对该祠堂的简称、民间的俗称,当地甚至出现“王祠”的“超级”简称。正名之意是赵氏拜祀“建安郡王”的祠堂,该祠的性质是始祖祠,而将“郡王祠”、“王祠”的简称用为正式文字的话,是不规范的,容易使人引发想象,变换了概念,就像“郡王府”那样的理解,变成“郡王的祠堂”,因此过分关注它的官位“级重”。如赵汝基先生的上文中也说,“新会也难得‘郡王’级的祠庙”。“赵建安郡王祠”始建于明代后期,是族人用来拜祖(纪念)使用的,实不宜在“郡王”的级数上大做文章。

最初的新闻报道只说,省文物专家称“它是省内惟一一座‘郡王’级祠庙”,后渐演进为“广东唯一的郡王祠”、“岭南唯一的郡王祠”,这可不是当年专家的原话,也不是族人所敢称的,大概是新闻推介的讹变,并且以此作为大“卖点”。“郡王祠”本是简称、俗称,竟拿一地的民间俗称来与其他地方作空头比较,有点滑稽,不无文字游戏之嫌。

其实,我们无需去理会“岭南唯一的郡王祠”这个伪命题,而应去注重它的岭南祠堂艺术特色,挖掘它的历史文化内涵,脚踏实地开展祠堂文化活动,把它作为一个特殊平台,展示皇裔村的历史、乡村民俗民风,出版祠刊祠讯,凝聚海内外乡亲,发挥它在申报古村落中重要作用,显扬三江名乡大族风采。


运营丨新会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

编辑丨阮晓雯

责任编辑丨陈长灿

监制丨夏景星

版权声明
公众号如需转载“相约新会”原创内容,请后台联系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猜你喜欢

🔗【权威发布】梁明建提名为新会区区长候选人

🔗【重磅】钟南山院士耗时两年,最新研究成果显示:新会陈皮竟有这个功效!

🔗【重磅】今晚起,城区这些路段可以夜间停车了!

🔗【提醒】剧毒!食药监总局紧急通知,这种海鲜绝对不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