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全民较真-腾讯新闻
《较真》是国内专业的事实查证平台,欢迎提供线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方周末  ·  放完烟花,记得打扫 ·  22 小时前  
中国新闻周刊  ·  “无量仙翁”建议:不要给年轻人建议 ·  2 天前  
新闻晨报  ·  频繁失误被陈凯歌怒批,他发长文致歉 ·  3 天前  
江西法院  ·  分手后,他开车撞向前女友的现男友...... ·  3 天前  
江西法院  ·  分手后,他开车撞向前女友的现男友......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全民较真-腾讯新闻

一条海鳗鱼放倒一家六口,吃鱼谨防“遭遇”雪卡毒素 | 较真吃喝

全民较真-腾讯新闻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10-10 18:32

正文


较真要点(赶时间?只看要点就够了!):


1、雪卡毒素是一种海洋藻类毒素,可以通过食物链在海洋鱼类体内蓄积。体积越大的鱼类,聚集的毒素越多。它毒性很强,且难以通过加工等手段消除,人摄入后神经和肌肉功能都会受到影响。


2、我国目前发现的有30多种鱼可能携带雪卡毒素,主要分布于广东、南海诸岛等地。野生鱼类往往风险更大,因为雪卡毒素主要来自海洋藻类,已有的中毒案例包括珊瑚鱼、青斑、苏眉、红鰽和海豚等。而人工养殖的鱼类,可以通过控制环境和饲料,含毒素的可能性比较小。


查证者:阮光锋 | 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微信公号ruan-nutritionlab。



近日有媒体报道,珠海一家六口人从菜市场买了一条海鳗鱼,结果吃后相继出现了上吐下泻,开始还以为只是普通的急性肠胃炎,结果症状越来越严重,送到医院抢救后,一检查发现是雪卡毒素中毒。


这是怎么回事?雪卡毒素是什么东西?海鳗鱼里怎么会有这种危险分子?


雪卡毒素是何方神圣?


雪卡毒素(ciguatoxin)最早在20世纪60年代由科学家从爪哇裸胸鳝(Gymnothorax javanicus)的肝脏中提取发现,它是一类聚醚类毒素,是一种脂溶性的神经毒素。


雪卡毒素主要来自一个叫做 “双鞭毛藻”的海洋微生物, 这种生物通过依附在死去的珊瑚礁和海藻上生长。


但它可通过食物链在鱼类体内蓄积。食草鱼类首先吃下依附在珊瑚礁上的有毒海洋浮游生物,然后体型较大的食肉鱼类吃下这些含有毒素的鱼类,毒素由此在食物链中逐级累积。而且,体型越大的鱼,体内富集的雪卡毒素往往越多。


雪卡毒素有什么特点?


雪卡毒素本身对海洋生物自身是没有什么危害的,所以,即使鱼体内有这种毒素,它自己也不会受影响,不论是外观、气味还是肉质,都和正常鱼差不多,所以,人们很难判断鱼是否有毒。


而且,最令人防不胜防的是,雪卡毒素非常耐热、耐胃酸,稳定性高,即使你用高温烹煮、冷冻、干燥等手段处理或寄希望于人体胃酸消化,均不能除去毒素。


所以,只要你吃了含有雪卡毒素的鱼类,就很容易中毒。


雪卡毒素有多毒?


雪卡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毒性很强,吃0.1微克就会使人中毒。人如果吃了带雪卡毒素的鱼,神经和肌肉功能都会受到影响。


一般来说,吃了含雪卡毒素的鱼后,人们会在30分钟内出现中毒症状,但一般在24至48小时内才发病。中毒的最初症状会出现肠胃或神经系统不适,呕吐、腹泻、恶心及腹痛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唇部及四肢麻痹、皮肤发痒、冷热感觉颠倒、肉及关节疼痛等神经系统不适,更严重者还可能出现低血压、心搏徐缓、呼吸困难及麻痹。


不过,令人庆幸的是,雪卡毒素中毒的死亡案例几乎没有。比如,2004-2006年期间,深圳市疾控中心统计共发生由吃苏眉、东升斑引起的雪卡毒素中毒共有7件案例,中毒人数96人,无死亡病例。


雪卡毒素有多少?


研究发现,雪卡毒素可以在鱼头、鱼皮、内脏和生殖器内蓄积,肌肉和骨骼中含量相对较低。如新西兰鲷鱼肝脏中的毒素含量比肌肉高50倍,而海鳝肝脏中的毒素含量比肌肉高达100 倍。


除此之外,鱼卵也可能富集雪卡毒素,去年浙江就发生过一起因为吃了石斑鱼的鱼卵而导致雪卡毒素中毒的案例。


鱼类在产卵前会储备体内的脂肪,这就存在着成鱼会将体内脂溶性的雪卡毒素转移到卵中的可能性。实验证实,当感染雪卡毒素的成鱼肌肉中含有的毒素大于0.04μg/g 时,在鱼卵中的积蓄大于0.08μg/g(在鱼卵中容易富集的原因是,雪卡毒素是一种脂溶性的神经毒素。而鱼卵中脂肪含量高,自然富集的量也会多一些)。


最近几年,由于海产贸易不断增加,雪卡毒鱼类中毒现已成为一种全球常见的食物中毒现象。


哪些鱼有雪卡毒素?


含有雪卡毒素的鱼类大约有400种,其中,最常见的是珊瑚鱼,如红斑鱼、老虎斑鱼、苏眉鱼、龙趸鱼、东星斑鱼、西星斑鱼、豹星斑鱼、燕尾星斑鱼、老鼠斑鱼、蓝瓜子斑鱼等。


我国目前发现的有30多种鱼可能携带雪卡毒素,主要分布于广东、南海诸岛等地。而且,野生鱼类往往风险更大,因为雪卡毒素主要来自海洋藻类。而人工养殖的鱼类,可以通过控制环境和饲料,含毒素的可能性比较小。


需要提醒的是,只要是深海鱼,都可能存在雪卡毒素,因为它是由海藻在食肉鱼类体内蓄积的。已有的中毒案例包括珊瑚鱼、青斑、苏眉、红鰽和海豚等。而且,海鱼越大,其所含的毒素可能越多,食用起来更危险。


如何避免中毒?


1.   为了避免中毒,消费者应该尽量去正规的地方购买海产鱼类,尽量不要买任何所谓自捕的野生海洋鱼类。吃的时候尽量不要买个头比较大的鱼,尤其是超过三斤的大海鱼,因为个头越大,体内蓄积的毒素可能也越多。


2.   如果实在想吃,最好每次少吃一点,而且优先挑选个头小的鱼。吃的时候也不要吃鱼头、鱼皮、内脏和鱼卵,因为这些部位的毒素可能比较多。


3.   有些因素会加深中毒症状,比如喝酒、吃花生或豆类食物等,所以,如果中毒了就不要喝酒、吃花生和豆类了。


4.   如果不小心中毒、出现不适症状了,一定要尽快就医。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较真平台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不想再被谣言忽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