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公众号“一饮一啄Video"(微信ID:yiyinyizhuotv)授权转载。
2009年,布什卸任美国总统,开始作画。他早期最喜欢画狗,随意感受一下:
布什的爱犬一只苏格兰小猎狗,是友人在他过生日的时候送给他的。布什把它活脱脱培养成一名宠物界“网红”,不仅有自己的“脸书”、网站,白宫还以它为主角拍过节日短片。在总统院子里,它甚至有一块专属的“领地”。
除了小狗巴尼,布什还喜欢画沐浴中的自己。
这两幅看似很得意的画作却遭到了《赫芬顿邮报》的讽刺:这幅平淡无奇的画,惟一“有点意思”的,就是他的“肉体”。
前总统学画画这件事本来没人知道,一个名为“Guccifer”的黑客黑进了小布什妹妹的邮箱,发现了这两幅画,这才昭告天下。没过多久,小布什就办了个人画展,名叫《领导人艺术:总统的个人外交》。
这个画展展出了布什绘制的24位世界领导人肖像,然而,《纽约时报》说他的画“谜之技法,将照片变成了更加令人尴尬的图像,辅之以扭曲和笨拙的笔法”。
布什自己倒很享受从绘画中获得的目的感,他说:“我被驱使着尽可能做到完美,你知道的,我是一个任务导向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讲,每幅画都是一项任务。我从绘画中获得兴奋感,因为我在开始学习。第一次画画时,我试图像一款相机那样。我不断学习,如何让颜色看起来有种不同的感觉。”
普京的硬汉形象,大家都知道,看熊、斗虎、骑马、开赛车、蹲潜艇、掰铁锅、玩柔道、开飞机,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其实他也会画画,还是抽象派的。
一次,普京去学校视察。在公开课上,老师向普京展示学校的现代化电子黑板,就是那种可以直接用手指在上面书写的黑板。没想到普京心血来潮,走到黑板前很认真地画起来。
讲台下面的学生看得一头雾水:一开始,大家以为他要画胡萝卜;后来,又以为画的是狮子;再一看,又像是白菜卷火腿肠。最后,一名学生忍不住高声问正要离开的普京:“这画的是什么啊?”普京站在门口说:“是只猫,猫的背影。”
除了即兴画猫,普京曾用20分钟现场完成一幅水彩画。这幅画题为《刺绣》,在一场慈善拍卖会上拍出了3700万卢布(约合人民币777万)。有专业画家认为,可以从普京画线条的手法中看出自信。也有画家说《刺绣》的作者“完全像一个多愁善感的女人”。
普京和他的《刺绣》
丘吉尔曾说:“如果不是绘画,我几乎活不下去,我无法承受这些打击。”
丘吉尔开始画画源于一次受挫。1915年,丘吉尔被免去海军大臣的职务,一次家庭聚会,他看着一旁的亲戚在作画,忽然心中一动,隐隐听到缪斯女神的呼唤。回家后,便开始尝试油画。
一开始,丘吉尔战战兢兢,在画布上点了豆粒大的一笔就不敢继续。妻子在身后鼓励他:“画呀!你还犹豫什么?这可不像你啊,亲爱的!”他这才放飞自我,洋洋洒洒地画了几大笔——由此走上了画家的路。
然而,丘吉尔的创作历程伴随着人生逆境。1921年,丘吉尔的母亲病逝,不久后,3岁的爱女也不幸夭折,丘吉尔悲痛欲绝,开始无休止地画画。在英国保守党败选后,丘吉尔被冷落,于是他寄情于绘画,潜心研究,刻苦雕琢,画技日渐精湛。
写生:《马拉克什城景色》,是丘吉尔二战期间的唯一作品
二战后,再次卸任首相的丘吉尔完全投入到绘画中,在画架前一站就是小半天。他说:“没有一个喜欢绘画的人接连站立三四个钟头画画,会感到有些微的不适。“
丘吉尔并没有报名所谓的美术课程,而是靠自学,他严格意义上的启蒙老师是他在伦敦的邻居,爱尔兰著名画家John Lavery 爵士。当然,出身贵族的丘吉尔有的是机会认识艺术家,并且得到他们的指点。
《在Chartwell喝茶》是丘吉尔受著名印象画派画家希克特的启发,用幻灯投影放大照片的方法创作的
丘吉尔一生留下超过530幅绘画作品,80多岁时,被皇家美术学院选举为特别荣誉院士。然而,丘吉尔只是把自己的这些成就形容为“my little daubs”(我小小的涂鸦)。
艾森豪威尔:给自己画了自画像
自画像源于中世纪,存世的中世纪早期自画像多见于带彩色插图的手抄本,它们在图书馆中历经几百年,得以保存至今。15至16世纪,镜子的发明和流行让西欧的艺术家们似乎一夜之间看到了自己的样子,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画像开始风靡。
最早描绘艺术家画自画像的是薄伽丘的手抄本《名媛》,里面有一副《玛西娅画自画像》:金碧辉煌的屋子里,古罗马艺术家玛西娅坐在桌前,看着镜子里自己的头部映像,在画布上细细勾勒。
美国第34位总统艾森豪威尔一次在观察艺术家Tomas E. Stephens为妻子画肖像时突然有了灵感,开始拿起画笔,他还声称自己受到丘吉尔的启发。艾森豪威尔偏爱风景画和爱国主义肖像,他认为创作的目的是为了放松,还说:“如果我不是前总统的话,这些画可能早就被人拿去烧了。”
艾森豪威尔的自画像
一句大白话胜过千条枪的红军标语:国民党旅长表示很怕“穷人不打穷人”的口号
虽然时光已经过去了近一个世纪,但今天的人们不会忘记共产党当年那些充满革命斗志和豪情。而在湖南东南部的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中,我们更能切身体会到那个激情的燎原岁月。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侵华战争日军何以敢以一挑五?陆军轻兵器产能竟不如中国地方军阀!
九一八事变后的中日关系,一直如车行刀刃之上,时有彻底倾覆之险。
△点击图片进入文章
△点击图片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