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死君:对于很多饥饿的影迷而言,8月25日是个开荤的好日子。不仅有《极盗车神》《星际特工》和《赛车总动员3》上映,还能再次去电影院重温一遍《海边的曼彻斯特》。
抛开奥斯卡两项大奖(影帝+原创剧本)的光环,这部带给我的孤独情绪其实至今未愈,亦曾有经历过家庭巨大变故的朋友跟我说,这样的电影他不忍心看第二遍。
作者| 妳的世界几点
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李和侄子坐在船上钓着鱼,聊着琐碎的事,镜头一直对准,然后慢慢淡出。这是电影结尾,平淡寻常的自然而止,又点到为止的恰到好处。一切仿佛都不言而喻,至于将来的事,都泡在渐渐黑场的银幕外了。
与其相呼应的是电影的开场,只是时间停留在几年前叫“海边的曼彻斯特”的一个小镇,李和侄子说着笑,哥哥在开着船。大全景的镜头始终尾随着船上的人们,冷静、克制而写实。生活化的气息像海水一样静静地流淌着。如此和谐,如此美好。
开场与结尾的对立又对称,恰似一道轮回。时间一丝不挂的裸露在观众面前。些许唏嘘,些许感叹。毫无征兆的开场之后,小镇又回到了现在时。接着我们看到了那个铲雪的男人,机械、无奈又毫无生气。
电影用将近十分钟的时间为我们介绍李的工作,李的状态。慢条斯理,循循渐进。直到我们断定,这是一个消沉的男人,这是一个颓废的男人。生活对他而言似乎没有乐趣,就如他“修理工”的工作一样,单调又枯燥。
直到他接到兄长去世的电话,才打破了他现有处境,事情的真相也随着李回到曼彻斯特慢慢浮出水面。电影本身基调缓慢,弥漫着蓝色的忧郁,琐碎的事情围绕着哥哥去世这一条线层层展开,不紧不慢。戏剧矛盾冲突被溶解在李的回忆中,随意切换的时光就像是拼搭丰富的日式便当,好吃又好看。
导演以一种无技巧的方式,来进行“生硬”的闪回。根本没有任何提示,一瞬间就回到了过去。看上去笨拙,但实际上这是最符合人本身回忆的属性。没有征兆,突然就想到过去,极为残酷又极为悲伤。时间的撕裂感,空间的虚无感,在李的大脑里不停地颤动、发酵。
在电影《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中,导演勒鲁什也运用了这种“生硬”的闪回方式,女主在车上不停地回忆亡夫的过去,用记忆的影像代替了台词,在背景欢快音乐的渲染下,显得极为抒情迷人。
相对于前者的浪漫,李的回忆总有些金属味的寒冷。在开往曼彻斯特的车上,律师的办公室,医院的电梯......无时无刻都溢满了回忆,它们构成了他生命中最美好的一部分,同时也夹杂着最痛苦的成分。这种极具冲击力的对比反差,使得影片内容哀伤回肠,形式不落俗套。
这不仅归功于剧作的细致入微和导演的出色掌控,同时更得益于卡西•阿弗莱克的出色表现。他嗓音细软,富有磁性,几分甜蜜的哀愁,又柔中带丝,魅力十足。独特质感的嗓音,辅助了他轻车驾熟的台词功力。
但不同于在《藩篱》中靠台词张力而夺人眼球的丹泽尔·华盛顿而言,卡西更多的是依靠一种天然的感觉,这种感觉来源于自身角色在戏中的体验,从他的肢体动作和眼神中就可窥得一二。
在去见兄长遗体的那场戏中,卡西先是走进来不动,看着医护人员整理兄长遗体,他的两只手稍有些颤抖,不知往哪里放,然后双手叉腰,随即又放下。眉头微皱着,眼神上下流动,之后走到遗体身边,眼睛一直斜斜地盯着死去的兄长,脸上满是不可思议的神情。随即抱住遗体并亲吻兄长的脸颊。
整个过程卡西表现的很平静,但氛围极为凄楚压抑。尤其是他的眼神:无助,无奈,悲伤又痛苦,带着些怀疑,又强忍着坚强,其肢体动作表现的呆滞又延缓,显得极为真实又自然。
在诗意忧郁的影像深处,是卡西闲庭信步的表演。这场戏堪称是卡西在影片中表演风格的缩影,其由内而外的内敛就像平淡的海水,波澜不惊,却又力透纸背。他将一个心碎、消沉、颓废、悲伤的失败者演绎的淋漓尽致。他的表演和电影本身融为一体,我们无法忽略卡西的奉献,就如同我们无法忽略影片所散发的淡淡忧伤。
卡西所饰演的李,一个家庭破碎、内心煎熬的落寞修理工,他本身的存在就是一团巨大的悲伤。李本来有一个美好幸福的家庭,因为自己的失误,酿成一场惨绝人寰的悲剧。在影片进行到将近一半的时候,悲剧的起因过程结果不断的闪回,过去的影像,突显的音响,回绕在李的脑海里。切换凌厉的蒙太奇,强调了悲剧内核,也激发了一直潜在的戏剧冲突点。
李无法原谅自己,因为自己的大意,三个孩子在大火中丧生。妻子也悲愤离他而去。在警察局审讯中,李无法相信警察会宽恕他这个“凶手”。他内心巨大的自责和悔恨,迫使他夺下一位警察的手枪,试图去自杀。
这就是李在曼彻斯特最为不堪的记忆,也是他后来为什么远离曼彻斯特,对于他而言,这是一块伤心地。还好还有他的兄长乔伊,他给予了李活下去的勇气,至少是让李不再去寻死。
但事实上,兄弟之情并没有被刻意的强调,电影中也没有十分表现火灾之后乔伊如何安慰李,只是像朋友一样的关心,只是为他买了买家具,说了几句安慰的话,甚至观众还会感到疑惑:李之后如此之消沉,他的哥哥在哪里?一切都没有说明。
按照以往一些剧情片的套路:先是铺垫感情,后面的爆发才会有说服力。在本片中,似乎好像并没有铺垫太多的感情。只是表现兄弟俩一起去出海,一块喝酒聊天。
但是这种日常生活下,潜移默化的兄弟之情岂不是更动人?导演无意于煽情的制造,而是更多地聚焦于生活本身。这种极具生活化、写实的剧作方式,更容易让人引起共鸣,剥离电影本身,我们从中发掘的是生活的无可奈何,生活的不尽人意,生活的心酸苦辣。
人总是要死的,不知哪一天就会离去,李的兄长乔伊面临着这一境遇,他有一个“疯疯癫癫”的老婆和一个乖巧的儿子,看上去家庭也很美满,可还是会面临随时死亡的状况。心脏骤停的他就像李的那场大火灰飞烟灭,但也间接地将李从泥潭中拉了出来。
李回到曼彻斯特,处理兄长的后事,其实也是在审视回顾自己的过去。当初的他和妻子恩爱,人缘不错,乐观开朗,爱喝点酒,喜欢看冰球。当一切都被打碎时,他选择逃避,选择离开。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讲,这就是一个“懦夫”行为。李没有好好端正自己的态度,也没有那颗迎接美好明天的心,他选择沉沦下去。
面对酒吧姑娘的搭讪无动于衷,“爱情”这个词汇在他字典里似乎找不到;看到对方陌生人无意的眼光,他视为挑衅,并大打一架。典型一个自我麻痹,意志消沉,消极无为的失败男人。当他重新踏上曼彻斯特的土地时,当他开始慢慢回忆那些往事,当他面临抚养侄子的责任时,他的内心也在发生着一些微妙的变化。
不爱打交道独处的他也不得不独自承担兄长后事的应酬,甚至还会为灵车的过路费而争执,但在酒吧挑事打架的是他,抱住别人老婆痛哭的也是他。这也极大丰富了李这个角色。
我们对他无可奈何,因为他太立体饱满,他是活生生的“人”,我们无权去指责他,但我们又这么爱他。我们期待他得到救赎,期待他能重整换新,好好生活。可他似乎还是那样消极,还是那么处事不惊,面对抚养侄子的问题也是最终回避,把这一“难题”推给兄长好友。
偶遇前妻时,前妻因为自己之前说了太多狠毒的话而痛哭流涕,但李更为痛苦,他一直认为自始至终这都是自己的错。他无法正视前妻,无法面对过去,匆匆离去。
看上去好像什么都没有变。任何戏剧性的转折一概都没有出现。在快结尾时,李和侄子参加完葬礼,走在一条小路上,叔侄俩玩着弹力球。球蹦蹦跳跳的样子,调皮又有趣。两人聊着以后的事,李说要租两间屋的房,一个自己住,一个给将来要上大学的侄子住。当李说出这番话,那个对生活无望、迷失自我的男人大概一去不复返了。当然还会有悲伤,会有悔恨,可能藏在自己的心结一辈子也抹不掉。
但李明白生活还是要继续,人是要有责任的。侄子对他来说就是一种责任。看上去,《海边的曼彻斯特》无疑是一个悲伤,关乎失败者的故事,但它讲的不也是我们自己吗?人生还很漫长,尽管会有搁不下的包袱,但还是要走下去。
电影根本就无意于去治愈救赎或励志,它只是讲述每个人都要经历的类似过程,我们都会有不如意的时候,或许会有不堪的历史,或许会有悔恨的过错。但我们不是一个人,而是被亲情爱情朋友包裹着,我们不能自私的自暴自弃,而是要背负着重担继续的活下去。与其深陷泥潭而麻木不仁,还不如清醒悲伤的活着。
是啊,谁说不是呢?
作者| 妳的世界几点;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
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
同 名 小 说《 敦 刻 尔 克 》中 文 版
看 电 影 看 到 死 微 店 8 8 折 预 售
随 书 赠 送 精 美 手 帐 本
作为描写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经典之作,同名小说《敦刻尔克》中文版即将上市。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即可购买!详情请戳《看“敦刻尔克”之前,先读同名小说》!
【 近 期 热 文 】
细思极恐!这脑洞短片你看懂了么
那些年的旷世禁片,我们不会忘记
性爱与死亡,岛国最前卫导演趣谈
郭柯:我拍的不是慰安妇,而是人
这部重口味悬疑片,没过审太可惜
这位老戏骨,演活了鬼城版老炮儿
双性传奇:我既是男孩,也是女孩
电影是艺术的最后一口气
Watch Movies Till The Last Breath
名人荐片|活色生香|花园 | 吉光片羽
看死观影团|鲸鱼放映室|看图猜电影
影史札记|台词时刻|影人访谈|资源共享
合作投稿 | [email protected];微信 | kdykds
喜欢请关注公众号:看电影看到死
死在电影院 是影迷们最大的梦想
死在片场 是导演们最美的绝唱
Dying in the Cinema is the biggest dream for moviegoers,
As dying in the set for directors is the most beautiful w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