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你好张江
聚焦张江热点资讯,全方位服务创新创业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你好张江

先赛生物:为什么在阿尔茨海默病领域,诊断大于治疗?

你好张江  · 公众号  ·  · 2024-04-25 18:1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在阿尔茨海默病(AD)早期诊断赛道上, 先赛生物 的身影起先还算不上引人注目。直到2023年底,一篇突破性研究成果在国际神经免疫学顶刊 Brain,Behavior,and Immunity 上发表,人们才意识到,这家入驻于张江科学城上海国际医学园区(以下简称“张江医谷”)的企业已在这个领域深耕许久,积累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和成果。


先赛生物发表论文
(图片来源:Brain,Behavior,and Immunity官方网站)


这篇题为“ Specific Serum Autoantibodies Predict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 with High Accuracy (血清特异性自身抗体准确预测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发展)”的论文由先赛生物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沈璐教授团队等合作发布,影响因子达15.1。论文显示,该合作团队首次鉴定出具有诊断价值的7种特异性血清自身抗体。这些基于外周血循环的新的AD早期诊断标志物,为AD早期诊断创新产品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领跑不是我们给自己的评价。顶刊不发,我们不敢讲;顶刊发了,我们也不会讲。”先赛生物创始人曹利勤谦逊地表示,“去年7月,AAIC(全球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国际会议)邀请我们向全球同行分享这一突破性发现,对我们而言也是意料之外。因为AAIC一直执行的是邀请制,只有他们认定你的科研成果确实具有很高的价值,才会发出邀请。”


“但回头细想,这份殊荣又是意料之中。毕竟我们已在这个领域深耕了10年,我们坚信自己能做出落地的成果。”曹利勤的话语中又充满了自信。


转身,寻找真正的创新

1998年从陕西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的曹利勤,先后进入施普瑞药业、长沙双鹤药业(现华润双鹤)、德康制药等多家制药公司任职。“在此期间,我主导过产品市场化,担任过政府事务部门总监、创新事业部总监、总经理,就差没当过车间主任。”曹利勤笑言。


那时,为了让老百姓用上既能替代原研药、价格又相对低廉的仿制药品,众多药企纷纷涌入仿制药大潮,曹利勤也是该潮流中的一员。2003年左右,曹利勤开始围绕仿制药赛道自主创业,并在此后几年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2008年,曹利勤全资全环节运作了产后镇痛药物“新生化片”的早期研发和注册推广,该药现已成为国家医保独家产品并连续畅销十余年,销售额常年破亿;2014年,曹利勤参与了青霉素类药品注射用哌拉西林舒巴坦钠在全国的推广,使该药品年销售峰值达到近2000万支,在全国抗生素销量中排名前列。


历经十几年在生命健康领域的摸爬滚打,曹利勤逐渐意识到,仿制药的辉煌时代正悄然落幕。“仿制药毕竟是一种同质化竞争,我们需要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我们也比任何时代都渴望创新。”


为此,曹利勤开始寻找真正的创新方向,解决未能满足的临床需求。在美国西北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各大高校实验室交流期间,他有幸结识了一批专注于神经科学领域的顶尖教授,其中一些团队在各自专注的细分领域已持续进行长达三十多年的临床研究,只为挖掘“冰山表面之下的问题”,即机理机制的问题。在与这些专家团队的频繁交流和深入探讨中,曹利勤对神经科学的热情和兴趣越来越浓厚,同时也意识到, 部分 中老年人对老年痴呆等相关疾病的关注度较低,认识也不甚全面。


举例来说,部分老年人在出现失忆性认知障碍时,往往会误以为是老龄导致的正常情况。事实上,阿尔茨海默病的形成过程可能长达数年乃至数十年,分为轻度认知障碍前期(preMCI,又称前临床期)、轻度认知障碍期(MCI)、痴呆期(AD)三个阶段,持续时间分别为1~3年、2~10年、8~12年。


AD患者的大脑神经元大量受损而出现记忆力衰退,这一过程不可逆转,现有的药物治疗手段只能减缓认知功能下降的速度。因此,在AD领域,尽早诊断并配合认知训练等干预手段延缓疾病的进展,往往比单纯治疗更为重要。这也促使曹利勤下定决心布局神经及血管类疾病的早期精准诊断。

创立先赛生物,打造三大平台

2014年前后,曹利勤创立了先赛生物前身的IVD研发公司;2018年,曹利勤重新成立了先赛生物,并入驻张江医谷。 “除了看中张江的人才集聚,以及产业氛围和创新生态之外,我们也看中了张江数十年来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持续支持。 合作伙伴和园区工作人员专业度高,给予了我们许多帮助。


如今,先赛生物已汇聚了一大批高精尖人才,例如担任公司首席科学家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后吴齐辉,担任技术总监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后、上海交大医学院研究员、病原微生物智能快速诊断课题组负责人殷堃等。

同时,团队内有礼来制药前AD、帕金森病(PD)抗体药物研发负责人刘晓崚,也有德国汉诺威生物医学研究院博士、汉诺威医学院病毒学研究所博士后朱树勇,霍普金斯大学博士、美国执业病理医师、病理学家Jim Lu等一线专家教授。


在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先赛生物迅速搭建起三大技术平台: 合成生物学平台、蛋白组学平台、基因组学平台。


✏ “ 合成生物学平台 是最基础的底层工具。利用这个平台,我们能够精准设计出各种各样的酶和蛋白。”曹利勤介绍,“然后通过蛋白质分离、定量和定性分析等技术,比较正常蛋白质与疾病蛋白质表达量的变化、翻译后的加工修饰、蛋白质在亚细胞水平上的改变,发现和鉴定特定功能的蛋白,寻找疾病的诊断标志。”


✏ “然而 蛋白组学研究领域 也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例如天然存在的蛋白质稳定性较差,难以保存。多年来,我们团队一直致力于发挥合成生物学平台技术优势,打造了蛋白组学平台,更好地解决以上痛点,并进行相关产品的创新研发和改进。”曹利勤表示。


在基因组学研究领域 ,先赛生物专注于移动PCR相关检测技术的改良。目前,先赛生物已对LAMP技术进行了重大改良,推出了先赛高敏LAMP技术,并将以此为基础打造家用一次性试剂盒,用于支原体、衣原体、HIV感染以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传染疾病的检测,顺应居家检测技术趋势。通过高度便捷自主的分子POCT自检,使得灵敏度、特异性等同于大型PCR仪器的分子检测能摆脱设备束缚随时开展。

以AD试剂盒为抓手,多方布局



在长期埋头研发的积淀下,先赛生物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沈璐教授团队合作开发的第一个重要产品—— AD早期精准血液诊断产品 终于瓜熟蒂落。


“我们这款创新产品的核心亮点,正是基于对AD机制机理的积极探索和原创性发现。”曹利勤介绍。2016年发表在 Nature 上的一篇文章,已经证实了脑部存在经典的淋巴引流系统。近年来,大脑中的自身抗体可以早期通过淋巴引流系统进入血液已逐步成为科学界的共识。而先赛生物团队早在十年前就洞悉了这一机制,成为了全球第一批基于此进行针对性产品开发与应用的企业。


先赛生物实验室
(图片来源:先赛生物)


自1992年神经炎症假说提出以来,由炎症性神经免疫系统紊乱引起的神经炎症已成为AD的第三个核心病理特征。免疫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当两者的联系被打乱时,容易诱发神经炎症和AD。“我们研究发现,大脑中的持续炎症会加速其他AD核心病理变化,这使得炎症机制成为治疗发展的可行方案。”


“我们根据对AD与自身免疫、神经炎症之间关系的深入研究,特别是对大脑特殊的免疫运作机制的理解,研发了阿尔茨海默7项自身抗体检测试剂盒。”曹利勤说。目前,该试剂盒已通过湖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二类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同时正在申报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证。


与传统的脑脊液/血液检测方式相比,先赛生物的诊断试剂盒具有早期、准确以及无创的优势,是ROC曲线计算下的最佳诊断标准,能够仅通过抽取患者的外周血,实现疾病的早期精准诊断。


“脑脊液检查虽然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在MCI期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可达85%-90%,但脑脊液检查需要做腰椎穿刺,伴有创伤且疼痛,不适合用于老年患者的早期筛查或体检。血液采集普及度高、易采集、易重复取样,但同时具有低丰度、检测灵敏度要求极高等特点。”曹利勤介绍。


先赛生物实验室
(图片来源:先赛生物)


除了AD之外,许多神经内科医生也向曹利勤提出,PD等血脑屏障、自身免疫相关疾病是否也可能通过早期诊断,实现早发现早治疗早获益。在了解这些需求后,曹利勤团队很快就投入研发。这样的研发立项过程还囊括了其他具有未被解决的临床痛点、早治早诊困难的重大疾病项目。


许多研究表明,引发自身免疫反应的过程并不是AD所独有。PD、慢性创伤性脑病等患者,以及一些重大疾病、传染病患者的血液标志物都会在早期存在异常升高的情况,难点在于如何筛选并“去除噪音”。


“我们就将其作为抓手,布局了多个创新诊断项目,包括以脑梗死为代表的猝死性疾病、肺炎支原体为代表的呼吸道疾病等,其中基于自身抗体检测的脑梗死诊断项目也在2024年1月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目前即将进入NMPA注册程序。”

立足张江,加速推动创新成果转化落地



“接下来,我们计划进一步加速提升先赛生物创新产品的入院率,并期待在张江的支持下,这个目标可以早日实现。”曹利勤说。“张江拥有极其丰富的生命健康产业应用场景,‘医学、医疗、医药、医械、医养’的融合发展,让张江可以加速推动更多医疗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落地。”


“我们期冀从张江出发,用我们的产品,为全世界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带去更多的帮助。”曹利表示,企业要想成功出海,靠的是其产品的创新性。“产品研发没有什么投机取巧,只能是‘硬碰硬’,不断地在临床上验证。对于药物就看有效性,对于诊断就看准确性。”


如今,先赛生物在持续深耕AD早期诊断产品赛道的同时,也正在逐步切入AD治疗领域。“我们已经清楚了AD疾病的部分机理机制,希望以此为切入口去研发创新药,满足AD以及更多领域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解决未被解决的问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