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进门财经
进门财经是专注金融领域的财经直播平台,聚焦金融信息传播生态,以分析师路演直播为核心,延伸至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新三板公司路演、金融培训和财经社群活动等各类财经领域的直播场景,为投资者提供高品质的证券研究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前端大全  ·  从 DeepSeek 看25年前端的一个小趋势 ·  昨天  
前端早读课  ·  【第3455期】快手主站前端工程化探索:Gu ... ·  昨天  
前端早读课  ·  【第3454期】如何用语音学习编程的 ·  2 天前  
前端大全  ·  前端行情变了,差别真的挺大。。。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进门财经

在斯坦福对话段永平:投资不应该做什么

进门财经  · 公众号  ·  · 2018-10-06 21:42

正文

美国时间2018年9月30日下午2点-5点,段永平先生在斯坦福校园和华人学子们进行了交流分享。


问:为什么您认为基业长青的秘密在于要有Stop Doing List?


段:不做的事情更重要。聚焦,才能做长期正确的事情。


人们常说Do right thing, do things right,要做对的事、要把事情做对,道理大家都懂,怎样做到呢?就是不做错的事。多数人不是判断不了对错,而是明知是错的还要去做,因为时常会有短期的诱惑。


我的学习笔记:


德鲁克说过,“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则是“做正确的事”。效率和效能不应偏废,但这并不意味着效率和效能具有同样的重要性。我们当然希望同时提高效率和效能,但在效率与效能无法兼得时,我们首先应着眼于效能,然后再设法提高效率。”


如何成为一个理性的人?别做非理性的事。这其实也是波普尔的“证伪”理论的某种应用。


塔勒布说,知识是递减的,不是递增的;是我们减掉的内容(什么行不通,什么不该做),不是我们增加的内容(什么该做)。


怎样识别吹牛的人:某人(例如咨询师或者股票经纪人)告诉你该做什么,而不是不该做什么。

想要基业长青,要想让时间产生复利,就需要有长期思维,相信时间的力量。看看 S&P 指数,这些年涨了多少了?这样你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坚持做对的事,才能识别并承受住波动不动摇。


我的学习笔记:


非凡与平凡,主要体现于对时间的理解差异;

说起来,有多少投资美股的朋友跑赢了S&P 指数?

用长期思维看问题,很多事情就都不算什么事,现在中美贸易战,如果你用十年以上的视角去看事物的本质,完全可以把贸易战这样的波动跳过去、忽略掉。


其实我们一直都是在动荡中,有人有危、有人有机,危机对于好公司和投资者都是机会,贸易战是好公司的机会、坏公司的借口。


我的学习笔记:


拉长时间看,人类历史上多大的事儿都不算事儿;


不过段也算做好了对冲准备,例如长居美国,重仓苹果。

而有一个Stop Doing List,反过来有利于建立和坚持长期思维。有了列表和意识还不够,行动上要坚持,得跟自己较点劲:如果确认一件事、一个方向是错的,我就立刻停止,而不是非要等着这条路上出现下一个所谓“更好的”。


我的学习笔记:


知错就改,做到不容易啊。


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所以你需要平静、勇气、和智慧;


有些人的确很会Stop,结果一辈子都如猴子般在跳来跳去。

问:您是怎样建立起来自己的Stop Doing List?


段:今天我们主题是“基业长青的秘密:Stop Doing List”。


《基业长青》正是斯坦福一位教授 Jim Collins 的代表作,他还有另一本《 Good to Great 》(从优秀到卓越),通过对许多长青企业持续观察、大量定量分析,给出了一套方法论,只要领悟并坚持去做,都有机会走向卓越,你所在行业是不是处在潮流之中,其实并不重要。


厉害都是一点点攒出来的,这个list也是一条条攒出来的,通过对成功经验的扬弃和对犯错误经历的总结,攒出来的。


建立这个list,确定有些事要停的时候确实很难接受。特别是当你实际是通过做某事做到优秀的时候,这一度是你的成功经验,决定不做是很难的。但是受 Good to Great 启发,难但是对,就还是得去做。你必须要有这个勇气,我把自己都从公司里淘汰了。


我的学习笔记(《基业长青》):


要做造钟师,而不要做报时人;(一个良好的体制比一个强力的领导人更重要)


保存核心理念,不断刺激进步;(明白哪些是根本不能变的,哪些是可以舍弃的。还要有明确的目标)


追求持续一贯的协调一致。 (多元化是可以的,但是要和谐)

问:您的 Stop Doing List 是什么?可以举些例子说明么?


段:先举几个通用的:

1、不要盲目地扩充自己的能力圈。人能做的事有限,人说啥、能说啥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做啥、能做啥。


2、不要一年做20个决策。1年做20个决策,肯定会出错,那不是价值投资。一辈子做20个投资决策就够了。


3、不懂不做、不熟不投。不懂、不熟的事上不能下重注,抓住你能抓住的机会。


4、不要走捷径,不要相信弯道超车。弯道超车是不开车和不坐车的人说的,总会被反超的。


我的学习笔记:


段永平几乎只看巴菲特的东西,以上几点基本上都来自老巴;


人的一辈子的确不需要太多智慧。我们有时候看到某些不怎么读书的“草莽”能够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也许他们因“不读书”而更能聚焦在几条关键智慧上,并反复锤炼之。

关于投资也有几条:

1、不做长期有息贷款。这样在经济危机中才有最大的生存机会,我买房子都不贷款。


2、不做空。这方面我曾经犯过错误,尤其是不要做空长期的好公司,比如早年的百度。


3、不做短期的投机。有人说这件事我不指望赚钱,就当消费玩玩,一次一次这样就不聚焦了。常在河边走,难免会湿鞋,湿一回鞋子就会湿一辈子。


的学习笔记:


现金为王;


做空和加杠杆,都是与时间为敌;

“职业化”必须克服“无所谓”。

关于做企业我举两个例子:

1、不做代工,拒绝沃尔玛。沃尔玛要拧成本毛巾,给他代工你会很难受,企业会被弄死。


2、不做折扣和返利。Oppo、Vivo 的年收入合计有400亿美金,没有 Sales 部门,没有折扣、返利,大小客户一视同仁。


问:这让我想起巴菲特的“能力圈”原则。普通人怎样学习巴菲特呢?


段:巴菲特是有大智慧,对人也是真心诚意地好。在美国这样的企业家,我见过不少,在中国基本没见过。


他能把特别复杂的东西讲得让他妈妈都能听懂。普通人多看他的东西就好了,看他的书信、听他的演讲,多看多听就够了,像听音乐一样去听他的分享。


我的学习笔记:


既坚守原则,又对人好;


费曼学习法,就是将你认为懂了的东西讲给别人听,让别人也懂;


此外,巴菲特更厉害的是,一辈子说的都是一样的东西,他自己说不腻。能够颠来倒去说一样东西,是重要的企业家特质;


我们似乎听了几十年,也总觉得有新意,证明了一点:真正理解并且做到老巴的那一套“简单东西”其实非常艰难。

问:什么公司是您认为好的投资标的?


段:无非就是找right business、right people、right price,找能拿10年以上的公司,你不想拿10年的公司,10天也不要拿。


1、好生意:就是生命周期中能产生现金流、并且能让人睡好觉的。能不能让经营者、投资者睡好觉,是判断是否好生意的重要标志。


2、对的人:就是看创始人、团队和企业文化。一个企业最重要的是文化,包括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这能够帮你找到同道中人,你也不用去尝试说服无法相信你的人。有些企业并购不成功,根子就是因为文化不一样,比如 HP 并购 Compad 。企业文化其实都是 founder 形成的,一旦形成也很难改变。好的企业家、创始人,最大的特性就是 integrity。


3、对的价格:其实只要是好的公司,长期都不贵,移动互联网 Arpu 就一直在涨。我们能知道什么会发生,但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比较难。


我的学习笔记:


好公司就是好生意,好生意就是未来现金流折现;

好的公司多少有点儿传销公司的气质。找对人,别试图改变人;


好的东西从来不便宜,真便宜的时候也没人敢下手。苹果和茅台都出现过超级便宜的机会,没多少人敢买。

问:您怎么看待智能投资?AI在投资领域可以做好吗?


段:价值投资,AI比不过人;投机,人比不过机器。


我自己在投资上没犯过错误,投机上犯过。


问:您现在投资主要投哪些方向和公司?


段:我现在主要投公众公司,因为有更多信息可以看,也容易对标验证平均回报率是不是能超越 S&P 。我不太看市场怎么看,那些信息在你买某个标的的时候跟你有关、卖的时候有关,中间都没有关系。


我现在95%的投资投在 Apple 里。


我的学习笔记:


从iPhone5开始,每年媒体和网络都说苹果不行了;


看空苹果,是一件能显得自己有想法、并且被打脸也不疼的事儿。

问:Apple 已经是众人皆知的好公司了,市值和股价都这样高,还可以投资么?


段:Apple 是最好的公司,我会一直持有。之前我认为它能一年赚500亿美金,现在做到了,未来我相信它能赚1000亿美金。而且你不要光看它手机,手表未来可能会贡献50%的销量,反过来带动手机的销售。


这家公司文化很强,非常聚焦,利润至上。Tim Cook 说“我们就是要把产品融入到生活里去”,做到这一点它不是靠做最多的产品,而是始终做最好的产品、做对的产品、把产品作对来满足用户,用广告影响20%的人、让这些人再去影响其他80%的人,这样的公司很少。它的竞争对手很多是在同质化领域做事情,同质化的公司是很难做大的。


做产品要聚焦性能,性价比就是性能不够好、自己找借口。这点Apple做得很好,OV还在努力、做得也很好了,品牌和营销反而没那么重要。我们敢为天下后,要后中争先。我对 Tim Cook 说,Oppo、Vivo 是 Apple 竞争对手的敌人,我们不和 Apple 比,希望未来手机只剩下 Apple 、Oppo 和 Vivo 。


我的学习笔记:


参见我此前的一篇文章:iPhone那么贵的10个秘密

问:拼多多的黄峥,说受您影响大,把您看作是他生命中的贵人,他也用很短的时间把拼多多带上市。您怎么看待黄峥?


段:做人、做事,快慢不是问题,人是一条好汉,快一点慢一点都是好汉。


黄峥有成功企业家许多必要的特性,我和他能相互不断深入地问问题,拼多多的企业文化也是抄的 Oppo 的。


短时间看拼多多会有机会也有问题,时间会是他做企业遇到的最大问题。给他更长时间,人们能看到他的厉害。


我的学习笔记:


参见我此前的一篇文章:你们都在笑拼多多,我买了点儿他的股票(“拼多多简史”之一)

问:投资网易是您最经典的案例之一。现在您怎么看现在的网易?


段:现在基本卖掉了。为啥卖掉,具体不能说。不过我觉得丁磊是个大孩子,不能放那么多钱在他那里。


问:您持仓本就不多,还卖掉过哪些股票?


段:Tesla 我卖了。作为CEO,需要rational,一不rational就会出问题,前边得到的很多得还回去。Charlie 说 Elon Musk 智商有190,但是 Elon 可能自己觉得智商有250……


我的学习笔记:


知道自己的智商边界,比智商高低更重要;


我是Tesla的用户,但没有买Tesla的股票;


我看不懂特斯拉的网络效应与护城河在哪儿,尽管Tesla 3的销售可能会非常厉害。段永平是觉得特斯拉的文化有大问题。

问:您现在主要是跟亲友在一起,回中国很少了。您怎么看中国的创业机会?


段:现在一年都不一定能回去一次,也不愿意见媒体,我不希望别人误解我还在运营公司,像Oppo早期我有参与,Vivo完全没有参与。


创业肯定是中美都很有机会。创业的土壤,美国更好一些,相比起来中国的创业者肯定要更辛苦一点,还得自己做警察的事、做保安的事之类。


人生都不同的阶段,我现在觉得亲情、友情最重要,并且要给孩子安全感。对朋友要宽容,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不用太多解释、说服,你把你交给他、他把他交给你。


对亲友,重要的是陪伴,而且要高质量的陪伴,是非问题、边界问题要说、要讲清楚达成共识,其他的都不要计较、不要say no;平时陪伴亲友,也把手机藏起来、一起好好待着,不要各看各的手机。


我的学习笔记:


将家庭、亲友放在第一位,可能是中国企业家最该补的一课。

问:如果让您给人提几条做人做事的建议,您最想提哪几条?


段:1、重要的是做个好汉,快、慢都没关系;


2、简单的事都不容易,始终做对的事而不是容易的事;


3、不用老提“双赢”,不占别人便宜就行;


4、做你喜欢的事,当你做自己喜欢的,就不会觉得有加班这回事了;


5、想尽办法在做事情,就都能够做好,别的不要想太多。


我的学习笔记:


围棋里有“本手”的概念。意为掌握一般分寸的合乎本分之著手。特点就在于:这步棋走的时候,功用不明显,但若不走,需要时又无法补救,为了防患于未然,不能只注意眼前的利益,必须舒展宽裕地下出本手来。


以下是交流实录,包括了上述内容,来自虎嗅的整理。

1. 对你来说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为什么?

段永平:不同年龄答案是不同的。现在是家人、亲情、友情。这还需要说为什么吗?

2. 没有销售部,那你的价格决策机制是什么?

段永平:做市场调研,在上市的时候就尽可能定准价,错了及时调整。(电子产品)竞争的本质在于产品差异化,要做别人提供不了的东西。没有差异化,就成了日用基础商品,只能靠价格来竞争,很难挣钱。

3. 你有没有试图改变过性格和思维方式?

段永平:我觉得没有,性格很难改。中欧有个统计,世界500强的CEO中什么样的性格都有,而他们只有一个共性,就是integrity(诚实)。

4. 中国民营企业应该怎么应对贸易战的挑战?

段永平:最主要的是取决于企业本身,做的好,有没有贸易战都无所谓。很多做的不好的企业,会拿贸易战当遮羞布。好的企业,危机来的时候,反而是机会。我们不贷款, 有充裕的现金流,所以每一次危机来的时候都是机会。

5. 投资早期企业的逻辑是什么?

段永平:我不投早期,只投上市企业。投黄峥是因为个人原因,他是我朋友,我了解他、相信他。黄峥是我知道的少见的很有悟性的人,他关注事物本质。

6. 谈一谈营销方法论?

段永平:(外界)有个误解,以为我们很看重营销。其实对于我们来说,营销一点儿都不重要,最重要的还是产品。没有哪家公司的失败,是因为营销失败。公司失败,本质都是因为产品的失败。当然我不是说不要营销,事实上我们营销做得很好。营销,就是用最简单的语言,把你想传播的信息传播出去(给你的用户)。

我这里是要强调,营销不是本质,本质是产品。营销最重要的,就是不能瞎说。企业文化最重要。广告最多只能影响20%的人,剩下80%是靠这20%影响的。营销不好,顶多就是卖的慢一点,但是只要产品好,不论营销好坏,20年后结果都一样。

7. 中国品牌在新兴市场国家有哪些机遇?

段永平:这个我不太懂,但我不觉得会有太大差别,都是要关注用户的需求。平常心,就是回到事物的本原。

8. 巴菲特饭局上发生了什么?

段永平:我做公益,老巴(巴菲特)也做公益。我直接捐出去,和通过老巴捐出去是一样的,所以就拍下了巴菲特午餐,只当做公益了,还能向老巴学习。不一定要吃饭,看老巴在网上的视频、讲话、股东信,就可以了。老巴(说)的东西,逻辑上很顺,听起来像音乐一样享受。

9. 现在手机(企业)有两种模式,一是小米这种先圈用户,再通过其他方式变现;二是苹果这样,靠产品本身赚钱。哪种好?

段永平:首先,圈客户的角度,苹果比小米厉害;其次,长远来看,没有什么企业是靠便宜赚钱的。性价比,都是给自己找借口。一定要把重心聚焦在用户上,也不是我们非要做高端还是低端,只是把自己能做的事情做好了,满足了一部分人群的需求。即使苹果,也没有满足所有人。

我们早年经常提性价比,直到我有一次跟一个中国通的日本人谈合作说到我们的产品性价比高时,对方很困惑地问道,什么是性价比,是“sex-price” ratio吗?我当时就愣了一下,觉得日本人的词典里似乎是没有性价比这个东西的,之后又花了很久才悟到,“性价比”实际上就是性能不够好的借口啊。我希望我们公司不会再在任何地方使用这个词了。

10. 未来的投资/创业趋势?

段永平:这个问题对我来说有点儿难。我个人不太关心前沿的东西,我一般比较滞后,看懂了好的公司再投。前沿的东西,是苹果这类公司关注的,我做的是找到苹果这样的公司。

11. 这么多手机公司,为什么苹果最成功?

段永平:苹果很难得,focus(聚焦)在自己做的事情上。苹果有利润之上的追求,就是做最好的产品。苹果文化的强度很强,有严格的“Stop Doing List”,一定要满足用户,一定做最好的产品。我们不和苹果比,因为1000个功能里面,有一些比苹果强,说明不了什么。就像CBA篮球打不过NBA,说我们会功夫,不是扯嘛。

12. 社交方面的“Stop Doing List”,与投资的关系?

段永平:我是anti-social的,社交很累,很费时间。泛泛的社交里朋友太少,看起来认识很多人,其实很难深入了解。有时间我更喜欢去打打球。我投资只是爱好,average(平均)能beat (打败)S&P。

13. 为什么说“敢为天下后,后中争先”?

段永平:所有的高手都是敢为天下后的,只是做的比别人更好。我们公司成功不是偶然的, 坚持自己的“Stop Doing List”,筛合伙人,筛供货商,慢慢地就会攒下好圈子,长期来看很有价值。

敢为天下后,指的是产品类别,是因为你猜市场的需求往往很难,但是别人已经把需求明确了,你去满足这个需求,就更确定。(敢为天下后指的是产品类别,后中争先指的是做好产品的能力。或者说,敢为天下后指的是“做对的事情”,后中争先指的是“把事情做对”的能力。)

14. 有没有过一些投资错误?

段永平:投资没犯过错误,投机犯过。(投资其实也犯过,但错误很小,当时可能没想起来。)投机百度的时候被short squeeze(夹空)了,亏了1亿~2亿美金。我学老巴:想不通的我不碰,肯定会错失很多好机会,但是保证抓住的都是对的。投资遵循老巴的逻辑:先看商业模式,理解企业怎么挣钱。95%的人投资都是focus在市场上的,这就是不懂投资。一定要focus在生意上。公司是要挣钱的。

15. 什么时候卖苹果,为什么?

段永平:好公司是不需要卖的!

16. 你来美国后,能力圈有什么提升?

段永平:能力圈不是拿金箍棒在地上画个圈,说待在里面不要出去,外面有妖怪。能力圈是:诚实对自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有这样的态度,然后如果能看懂一个东西,那它就是在我能力圈内,否则就不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