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陈海贤
动机在杭州(陈海贤)的个人公众号,主要用来发我自己原创的关于幸福和成长的活动、问答、文章和书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简单心理  ·  如何与患「情绪障碍」的父母相处 ·  昨天  
WhatonBusiness商业评论  ·  学会内观自己,审视生活,才是尊重自己热爱生命的表现 ·  2 天前  
WhatonBusiness商业评论  ·  学会内观自己,审视生活,才是尊重自己热爱生命的表现 ·  2 天前  
陈忻儿童心理  ·  《从心理解孩子》课程简单介绍(2025春季班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陈海贤

如何“理直气壮”爱自己?

陈海贤  · 公众号  · 心理学  · 2024-10-28 16:20

正文





人生总有一些重要的节点,会决定它发展和变化的进程。对于我来说,《了不起的我》出版,绝对是其中一件。


在这本书出版之前,我只出过一本不太畅销的心理书,还算不上名正言顺的心理学作家;得到也没有全流程地出版过一本自己的图书,还没有成立正式的图书业务。我们在各自的行业里都有了很多积累,但出版这本书的时候,我们都是新手。大家多少都有点惴惴不安。就像一个少年即将踏上未知的世界,开始自己的征程。


后来我才知道,将牛未牛,这正是人最有力量的时候。元气满满,等着发光。


一本好书从书名开始。当得到的CEO脱不花老师最终提出了书名《了不起的我》时,大家都很激动,只有我有点不安地想:“会不会让人觉得作者太自恋,以为自己很了不起?”这个想法遭到了无情的反驳:“是你太自恋了。这明明说的不是你,是我们每个读者!”


这本书出版以后,得益于罗振宇老师、脱不花老师、得到很多同事朋友不遗余力的推广,和这本书本身的生命力,它很快成了一本畅销书。它入选了豆瓣“2019年度十大高分图书”榜单,至今豆瓣评分还维持在8.8分。


有很多读者推荐它。我知道,重庆有一个规模很大的年轻人社群,把《了不起的我》当作他们第一本社群共读书;有一个互联网大厂,给公司的HR团队里每个人都发了这本书,来学习帮助员工自我发展的心理学;有一个大型的医药公司,在年会上给所有员工都发了一本《了不起的我》,希望他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有一个著名学校的校长,送了每个老师一本《了不起的我》,希望他们用这本书来帮助学生成长;还有一位著名高中的班主任,给班里每个同学都送了一本《了不起的我》,激励同学努力向前……


有无数读者在各种场合告诉我他们对这本书的喜爱,以及这本书带给他们的感动和帮助。


有好几个人拿出了密密麻麻的读书笔记,这些笔记本身就够一本书的体量了。他们说,自己曾陷入某种人生低谷,是这本书帮助他们找到了走出低谷的方法。


也有很多人告诉我,他们曾为自己是否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犹豫不决,是这本书帮他们下定了决心,并陪他们度过了转变期的迷茫。


还有很多人说:“陈老师,这本书真是一本材料丰富的百宝箱,每次我遇到了新的事,重新去读它的时候,都会有新的感受,对它的感悟也会更深。”


有一个读者深情道:“我想把这本《了不起的我》送给20岁的自己。”


我想任谁都会有过那样的时刻:活在他人或是自我设置的标准里,担忧自己不够好、不够优秀,想要改变却又不知道如何开始,甚至怀疑自己此生是否已经定型,再也不会感到幸福。20岁的我,那时候就是这么想的。


但更可怕的是,往往在那样的时刻里,我们以为自己是孤独的。那些痛苦和折磨,只能由自己承受。


后来我来到上海工作、辞职、创业,兜兜转转、起起伏伏,直到今天。我变成了别人眼中羡慕的对象,甚至有人会来问我:“为什么你好像每天都过得很开心?”


《了不起的我》伴随我走过了这样的旅程。这本书告诉我们, 我们所经历过的这些挣扎与痛苦,是普遍和必要的,正是有了这些探索的过程,我们才成为了今天的自己。


我们所有人,都是如此的不同。正是这些不同,令我们独立于世。如果我能回到过去,我会告诉20岁的我: “我不想成为更好的人,我只想成为更好的自己。”


另一个读者说:“我相信,这本书每多一位读者,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好一些。这是一本很温暖的书,它数次让我起鸡皮疙瘩,又让我平静。”


过去的两年里,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我更愿意去改变了。我会根据环境的变化积极探索一个舒适的“坐姿”,同时勇敢地尝试新事物,在这个过程中,生长出了一个个新的自我。改变意味着探索,意味着创造,而这需要承担失败的风险。


面对各种各样的失败,我当然会痛哭流涕,伤心到不能自已,幸运的是,大哭过后,我重新收拾行囊,带着“我坚信我的未来会变好”的心态,再次出发,再次探索,再次寻找。

……


这样的例子数不数胜。有少数是我知道的,还有更多我不知道的。这些了不起的读者,把这本书带进他们的人生,参与和见证了他们的发展和转变,变成了他们人生故事的一部分。他们从书里学习方法、找到共鸣、得到安慰、分享启发。是他们,成就了《了不起的我》。




从2019年10月《了不起的我》上市,到2024年10月,五年已经过去了。这五年来,《了不起的我》实销超过50万册。说明至少有50万人通过各种渠道看到了这本书。


五年弹指一挥间,很多人从学校步入社会,从初入职场成长为行业中坚,从动荡到稳定,或者从稳定到迎来新的变化,进入新的人生阶段。但这本书,连同它所阐释的自我发展的底层规律,却并未过时,甚至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当然,这本书也改变了我。还记得这本书销量超过10万册的时候,得到图书板块的负责人白丽丽老师打趣地祝贺我:“一本书过了10万册,作者就可以称自己为‘畅销书作家’了。祝贺海贤老师,你又多了一个新头衔。”我很开心,有了自己的代表作,离“了不起的我”,又进了一大步。


变化远远不止于此。这五年,我不断加深对自我发展的理解,也在不断用书里的方法帮助人。我自己也在不断实践书里讲的理念和方法。以前我看过一个故事,博学的灵性诗人鲁米第一次遇到他后来的导师——古怪的云游僧夏姆士,夏姆士就把鲁米所有的书都扔进了喷泉中,包括他父亲珍贵的心灵笔记。他说: “现在不需要知道这些智慧。你要活出这些智慧。”


这几年,我也开始从讲出这些道理,到活出这些道理。也带领我的来访者,努力活出书里的道理。这改变了很多人的生活。


这本书到底讲了什么,能给人带来这么大的安慰和启发?


就像它的副标题《自我发展心理学》,这本书讲的是自我发展的知识。本书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启行为的改变,讲的是行为背后的逻辑。 过去的经验如何变成了我们熟悉的应对方式,变成了我们的心理舒适区,变成了限制我们的假设。我们如何通过创造新的经验,突破自己的心理舒适区。


第二部分推动思维的进化,讲的是支撑行为的思考模式。 从僵固型思维到成长型思维,从问题解决到创造型思维,如何通过改进我们的思维方式,容纳和创造变化。


第三部分发展关系中的自我,讲的是自我和他人的关系。 从他人的眼光、情感、他人所期待的角色、三角关系,到逐渐长出自我,用课题分离的原则保护自我的边界,并以新的、独立的方式与他人重新联结。


第四部分走出人生的瓶颈期,讲的是我们如何度过人生的低谷。 如何从旧自我的结束,到中间过度阶段的迷茫,再到新自我逐渐清晰的重生。我们如何把这些重要的人生变动,变成人生故事的一部分。


第五部分绘制人生地图,讲的是我们不断突破自我中心,从离开到重聚的旅程。


这本书零零总总,归纳了大部分自我发展都会遇到的课题和可能的出路。


有时候我也会想:“既然这么多的读者从这本书中获益,怎么才能让这本书帮到更多的人?”


2024年初,我们开始策划筹备《了不起的我》漫画版,因为我们认为时代的进步带来了获取知识的不同方式,不论是文字版、音频版,还是漫画版,都具备其各自的魅力。而现在图文并茂、碎片化阅读也成为了流行的方式。年轻人了解世界的方式变得多样化,喜欢看动漫的孩子也成长起来了,我们希望用更丰富的形式,把更好的内容展现给更多的读者。


很多人会关心你的吃穿用度,却很少有人会关注你的心理、情绪。能否化解消极情绪是一个人非常重要的能力。而现在的很多年轻人,刚刚接触社会,就已经被时代的洪流裹挟其中了,如何让内心变得强大,如何与世界交手,如何走这条艰难却能帮助你成长的自我发展之路,需要学习。


《理直气壮爱自己》用1700幅精美漫画演绎了心理咨询场景,用日常化、场景化、视觉化的方式带领你轻松阅读,并成就最精彩的自己。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