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和几位好友聊天,大家不约而同提到了家庭的经济负担,高额房贷,养娃费用,未知的破财处...出乎意料的是有位朋友家里是双职工且高薪,只有一个娃,虽然有房贷但也是正常范围,但她坦言每个月都没积蓄,钱都不知道散到哪儿去了,房贷还是只在还利息。大家都劝她得注意了,这样下去房贷要到猴年马月才能还完。
提到家庭理财,大家总感觉离自己很遥远。每天忙于工作和生活,家里的钱似乎也够用,理财嘛,好像常常就因为各种原因搁置起来。但是家庭理财如果不早了解、早规划,可能就会出现今天文章这个家庭的情况——明明收入不低,却因为缺乏理财意识,让家庭经济状况陷入僵局。
作者
孙明展
中山大学统计系硕士,国际金融理财师,候选北美精算师,中山大学金融系、统计系专业硕导。创必承理财教育平台创始人。更多关于家庭保障、儿童财商的实用知识,可以关注他的公众号“孙明展-真理财”。
七年前,我刚创业。那时我认为,家庭财务规划的目标人群,应该是已婚已育的中产阶级家庭,因为孩子,他们最有家庭责任感,他们最有未来的忧患意识。
但是七年过去了,我却意识到,其实最应该帮助的,反而不是三口之家。
因为从生孩子才开始理财规划,已经晚了。
尤其是去年开始,二胎政策放开,许多40岁上下的70后第二次做了父母,在生活中遇到巨大的财务窘境时,才认识到这个问题。
可为时已晚,他们被迫面临生活品质“断崖式”下降,被财务数字逼得焦头烂额。
我曾经帮一个40岁职场成功人士做家庭财务规划,出于隐私考虑,我称他为A。
A在事业上平步青云,30多岁就成为一个跨国企业的部门总监,妻子也工作稳定,生活潇洒。两口子月收入接近4万元,典型的“高收入无子女”家庭。
但他们居然是
“月光族”
。
多年来,由于极度追求生活品质,乐于旅游、购物、享受,加上他们对自己的收入颇为自信,且没有孩子,父母身体良好不需操心,以至于他们几乎没有太多积蓄。
36岁时,夫妻俩终于决定要孩子了,上天赐给他们一对
双胞胎男孩
,全家人高兴之余,生活的重担也随之而来——
两个孩子的
教育
肯定不能省钱;
为了方便老人照顾孩子,换了个大的房子,
掏空了仅有的20多万家底,还背上了20年的房贷,
供款压力骤增;
父母年龄大了,身体不如原来健康,老人的
医疗问题
也逐步浮出水面……
他们的内心隐隐感到了不安。
我们为他们做了详细的家庭财务分析,当未来的一个个数字摆在面前时,他们原先的不安变成了绝望——
A和妻子都希望孩子未来能够在本科阶段就出国留学,但这就意味着,14年后,他们必须支出
近600万元
的现金;
然而在他们原先的计划中,17年后,他们准备退休去环游世界了;现在不仅环游世界的梦想泡汤,还有面临一个事实:
14年后,当孩子要出国本科留学时,他们正值退休年龄,收入锐减,只余社保,根本无法承受这么高额的支出,更不要说退休后的品质生活了。
现在他们意识到,要开始为未来作准备了。又发现,虽然收入不低,但所有花钱的事儿都挤到一起了:
供房、为父母准备医疗费、孩子每个月的教育支出,还要继续保持高品质的生活,真是捉襟见肘,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接受事实后,A向我们提出,无论如何,一定要保住孩子出国留学。
的确,对于我们这一代人而言,
人生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但家庭财务规划是一个整体,除了孩子的教育以外,还有太多和人生状态息息相关的部分,并不能简单的杀伐决断。
所以,我们要从头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从理财的角度考虑,什么是人生重要目标?就是那些对个人和家庭幸福感影响极大的、却又不能确保从当期收入中支付的目标。
退休、教育、住房,
这几件事,过去政府都管,现在都不管了。这几件事,谁也不敢拍胸脯说,大事发生前一年,自己能靠当期收入能够解决,需要提早规划。
何况,我们中很多人还有财务自由、人生自由、环游世界的梦想,年轻时要去,退休后更要去。
而货币通胀速度,尤其是教育金的通胀速度,不必多说,有目共睹。
所以,理财规划第一步,就是让你去面对现实,面对你自己的需求。
理财师在这一步,只是引导、倾听、梳理、记录、收集数据,算出你未来的负担有多重。
基于A家对未来期许,我们梳理出以下理财目标:
1、两个孩子14年后本科留学美国,需要届时有590万元的教育资金储备,现在每月应该储备22000元;
2、A和妻子都决定法定年龄退休,按照每年支出相当于现每年支出20万元的生活品质,退休后刨除社保养老金需要自备420万元,现在每月应储备7600元;
3、父母医疗金储备方面,用5年的时间为A的父母储备20万,10年时间为妻子的父母储备30万,需要每个月分别储备3787元,和2807元。
以上仅是A家庭的各项单一目标梳理,但依据所需年期和目标资金综合规划,家庭需要平均月储存18000元。
以A和妻子过往的花钱习惯,很多时候知道收入多少,却对具体花出去多少没有多少概念,对理财资源的概念就更模糊了。
理财资源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现在已经挣到的钱,即家庭现在的资产。这儿说的资产要减去负债,即净资产。
第二类是:未来我们持续能够赚到的钱,那就是家庭的收入。收入需要减掉支出,即每年的盈余。
净资产和每年的收入盈余,是我们真正可以利用的理财资源。用“
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收支表”
帮助梳理,会更加通透。
而所谓
财务自由
,就是你的理财性收入持续稳定地大于生活支出。
很多家庭,包括我在内,都会觉得这部分是个人隐私。但理财师的角色,相当于家庭财务私人医生。
体检时,我们都希望尽可能把自己的身体状况告诉医生,以得到合适的治疗建议。
理财也是一样,如果你对自己的财务状况守口如瓶,就根本不可能得出一个适合自己的理财方案。
系统梳理后,我们发现,A家目前全年各项收入为47.4万元,全家支出包括夫妻个人支出、家庭生活支出、房贷、教育支出,总共39.48万元,盈余仅有7.92万元。
A家并没有什么理财收入,全靠工作收入。
这就意味着,A和妻子如果
一旦因为任何原因中断工作收入,会直接导致所有财务目标灰飞烟灭。
比如房子断供、教育金短缺、医疗导致一夜返贫……
所以,A家需要先根据家庭的财务目标,资产负债,现金支出状况制定一个充足、性价比高的保障计划。
要达到每时每刻都不用再担心家庭财务情况会因为不可预知的原因瞬间坍塌,这个保障才能称之为合格。
A家里,老人因为年龄原因已经无法购买商业保险,而A和太太、两个孩子仅有社保,需要根据家庭财务目标进行完善和优化。
根据夫妻的收入比例和家庭责任制定保障规划,建议购买寿险和重疾、医疗险,全家全年保费31200元。
综合以上三步,
把所有理财目标放入综合现金流,A家每个月需要储备18000元,加上保障每年所需支付保费31200元,
每年需要24.7万。
目前,A家的年度理财资源只有7.92万元,相差甚远。
在给A家做过风险能力测试后,我们只能建议A通过舍弃过往的生活品质,调低教育目标摆脱财务困境,重新走上正轨。
1、家庭支出中,房贷、教育、家庭生活等属于硬性支出,不能随意压缩。所以建议大幅压缩A和妻子的个人支出部分。
A由原来的6000元/月,压缩到4000元/月;妻子由5000元/月,压缩到3000元/月。调整后一年可释放出48000元的财务资源。
2、两个孩子的留学目标降低,由本科赴美国调整为本科赴新加坡读书,14年后所需资金目标从590万下降到230万。
3、将A和妻子原有退休计划,父母医疗金,教育金放入综合现金流,每月储备降至8000元,加上每年家庭保费31200元,每年需要12.7万元资金储备。
通过以上调整,家庭盈余会由原来的7.92万元上升至13.3万元,刚刚满足12.7万元的资金储备需求。
一旦有新的财务目标,资产和负债情况有所改善或恶化,身体有变,财务状况有变,A家都需要重新进行财务规划回顾和调整,以应对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