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单位名称
|
|
建设项目名称
|
|
建设项目性质
|
新建□ 改建□ 扩建□ 技术引进□ 技术改造□
|
建设项目行业类别
|
|
危害风险类别
|
职业病危害一般□ 职业病危害较重□ 职业病危害严重□
|
评价单位名称
|
|
评审会议地点
|
|
评审人员姓名
|
|
职 称
|
|
专 业
|
|
评审人员单位
|
|
联系电话
|
|
评审人员
能力水平
|
职业卫生专家库专家(国家级□ 省级□ 市级□ 县级□)
注册安全工程师(是□ 否□)
职业卫生相关专业(是□ 否□)
|
序号
|
评审内容
|
评 审 要 点
|
权重
划分
|
评审意见
|
一、合法合规性评审
|
1
|
项目合法性
|
有无相关部门开展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文件;无前期工作文件及无需审批、核准或者备案的建设项目是否有工商部门出具的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或营业执照。
|
A
|
|
2
|
评价项目的名称、地址和范围是否与前期工作的文件、拟报批或报备内容、预先核准通知书或营业执照等基本一致。
|
B
|
|
3
|
评价报告
合 规 性
|
评价报告编制的整体性是否符合ZW-JB-2014-004《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编制要求》和有关规定的要求。
|
A
|
|
4
|
如采用类比法,类比调查数据是否为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出具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
A
|
|
5
|
如采用类比法,类比调查数据所属的用人单位是否与建设项目规模和工艺类似。
|
B
|
|
6
|
评价单元划分是否合理,评价方法选用是否恰当,章节设置与报告书格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
B
|
|
二、预评价报告主要内容的评审
|
(一)建设项目概况
|
7
|
项目概况
|
建设项目名称、性质、规模、拟建地点、项目组成及主要工程内容、工作制度、岗位设置及人员数量、辐射源项等描述是否清楚。
|
B
|
|
8
|
对改、扩建和技术引进、改造项目的建设单位现有职业卫生管理和工程利旧情况阐述是否清楚。
|
B
|
|
(二)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评价
|
9
|
危害因素
识别与评价
|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来源、理化性质与分布的识别是否准确。
|
A
|
|
10
|
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工种(岗位)、工作地点及其作业方法、接触时间与频度,以及可能引起的职业病及其他健康影响与危害程度等的分析是否准确、全面。
|
B
|
|
11
|
根据类比检测结果或定性定量分析,对职业病危害作业工种(岗位)及其相关工作地点危害因素的预期接触水平的评价或推算是否客观、正确。
|
B
|
|
12
|
根据类比检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分析超标原因是否准确,提出的控制措施是否具有针对性。
|
B
|
|
13
|
防护设施
分析与评价
|
建设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发生(散)源或生产过程相应的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置状况分析是否准确、全面。
|
B
|
|
14
|
对拟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合理性与符合性的评价是否客观、正确。
|
B
|
|
15
|
提出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建议与建设项目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水平是否具有针对性。
|
A
|
|
16
|
个人使用的
防护用品
分析与评价
|
建设项目的运行与建设施工过程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作业工种(岗位)相应的防护用品的配备状况分析是否准确、全面。
|
B
|
|
17
|
对拟配备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合理性与符合性的评价是否客观、正确。
|
B
|
|
18
|
提出的配备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建议与岗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水平是否具有针对性。
|
B
|
|
19
|
应急救援设施
分析与评价
|
建设项目的运行与建设施工过程可能存在的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工作场所应急救援设施的设置状况分析是否准确、全面。
|
B
|
|
20
|
对拟设置的应急救援设施合理性与符合性的评价是否客观、正确。
|
B
|
|
21
|
提出的设置应急救援设施建议与建设项目工作场所导致急性职业损伤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理化性质和危害特点、可能发生泄露(逸出)或聚积的状况等是否具有针对性。
|
B
|
|
(三)综合性评价
|
22
|
总体布局
分析与评价
|
提出的总体布局情况分析是否准确、全面。
|
B
|
|
23
|
对总体布局的符合性评价是否客观、正确。
|
B
|
|
24
|
工艺及设备布局
分析与评价
|
提出的工艺及设备布局情况分析是否准确、全面。
|
B
|
|
25
|
对工艺及设备布局的符合性评价是否客观、正确。
|
B
|
|
26
|
建筑卫生学
分析与评价
|
提出的建筑卫生学状况的分析是否准确、全面。
|
B
|
|
27
|
对建筑卫生学要求的符合性评价是否客观、正确。
|
B
|
|
28
|
辅助用室
分析与评价
|
不同车间的卫生特征等级的确定是否准确。
|
B
|
|
29
|
提出的辅助用室设置情况分析是否准确、全面。
|
B
|
|
30
|
对辅助用室设置的符合性评价是否客观、正确。
|
B
|
|
31
|
职业卫生管理分析与评价
|
提出的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与人员配置、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职业卫生培训、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健康监护、警示标识设置等分析是否准确、全面。
|
B
|
|
32
|
对拟采取的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符合性评价是否客观、正确。
|
B
|
|
33
|
职业卫生
专项投资
分析与评价
|
提出的职业卫生专项投资概算及所列支的项目分析是否准确、全面。
|
B
|
|
34
|
对其满足职业卫生“三同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与建设等预算需求的符合性评价是否客观、正确。
|
B
|
|
(四)职业病防护措施及建议
|
35
|
措施及建议
|
在全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综合提出的控制职业病危害的具体补充措施(应尽可能明确各类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置地点、设施种类、技术要求等)是否准确、可行;提出的相关建议是否具有针对性。
|
A
|
|
36
|
针对建设项目施工过程的职业卫生管理,从建设工程的发包、施工组织设计、防护设施与主体工程的施工过程以及施工监理等方面,提出的原则性的措施建议是否可行。
|
B
|
|
(五)附件
|
37
|
评价依据
|
所列出适用于建设项目评价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是否完整、现行、有效。
|
B
|
|
38
|
工程分析
|
工程分析内容是否全面、真实、准确。
|
B
|
|
39
|
评价方法
|
如采用类比法,其类比企业职业卫生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资料收集等是否全面、准确、真实;是否具备类比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报告。
|
A
|
|
40
|
通过类比调查分析,得出的具有类比可比性的结论是否客观、正确。如采用其他评价方法,其评价方法选用是否恰当,评价内容是否全面,评价结果是否客观、正确。
|
B
|
|
41
|
其它附件资料
|
其它重要附件资料是否齐全。如:评价方法列举;辐射源项分析;类比企业职业健康监护资料;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分析、检测、检查、计算等方法和技术性过程内容;有关图纸(地理位置图、周边环境图、总平面布置图);等等。
|
B
|
|
三、预评价报告结论的评审
|
42
|
评价结论
|
对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职业病防治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要求的判定是否客观、正确。
|
A
|
|
43
|
职业病危害风险类别是否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进行综合判定;判定的结果是否准确。
|
A
|
|
44
|
对建设项目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及其关键控制点是否进行了明确、准确的说明。
|
B
|
|
45
|
在采取了评价报告所提出防护措施前提下,给出能满足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要求的结论判定是否客观、正确。
|
A
|
|
评审权重
结果汇总
|
A项(共10项)
|
B项(共35项)
|
符合项
|
不符合项
|
符合项
|
基本符合项
|
不符合项
|
|
|
|
|
|
评审人员签名
|
|
评审日期
|
年 月 日
|
评审要点备注及说明:
1、表中“建设项目行业类别”按“安监总安健〔2012〕73号”文的分类进行选择。
2、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存在《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监总局令第90令)第十三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则预评价报告评审为“不予通过”。
3、权重划分栏中标注“A”的属否决项。A项内容的评审意见按“符合”、“不符合”填写在评审意见栏中。A项中只要有1项为“不符合”的,则预评价报告评审为“不予通过”。
4、权重划分栏中标注“B”的属非否决项。B项内容的评审意见按“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填写在评审意见栏中。B项中有11项以上(含11项)为“不符合”的,则预评价报告评审为“不予通过”;B项中如“符合”项不足B项总数一半的(少于等于18项),则预评价报告评审也为“不予通过”。
5、所有A、B均为“符合”的,则预评价报告评审为“通过”。
6、除2、3、4、5项所列情形外,预评价报告评审为“整改后通过”。
7、本评审要点不适用于职业病危害放射防护评价报告。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