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我奶奶给黄训做了一件翻新的大衣,第二天她很高兴的给了黄训,而黄训突然变得很失措。也许对他来说,这件大衣太过昂贵,连忙说‘不不不’,不敢接受奶奶的心意。”
哈萨克斯坦音乐家拜卡达莫夫的后人动情地回忆着一家人与中国音乐家冼星海相识相交的情景:
“当时奶奶就看着他,急忙说到‘你看看我的手’,奶奶的手指头上都是针扎的血迹,‘为了做这件大衣我缝了一晚上呢!’”
在国新办对外推广局指导下,由五洲传播中心和哈萨克斯坦总统电视台联合摄制、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和纪录频道播出纪录片《光阴的故事-中哈友好》中的一幕幕场景,震撼了我们的心灵。
这部纪录片从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两国亲历者的故事着手切入,由人及事,小中见大,朴实真挚,让人嘘唏感动,这样的体验是中哈两国媒体团队通力合作的成果。
该片由两个国家的拍摄团队分别在中哈两国全程拍摄,用国际化视角带领观众在中国和哈萨克斯坦的不同时空穿梭,情感交融,以情动人,从古证到今记,见证了中哈两国民心相连的深厚友谊,超越了时空,跨越了国界,跨越了文化差异,真实的力量最感人。
这是两国媒体首次深度的合作,是两国制作团队的智慧结晶,是文化全球化趋势下跨国媒体合作的尝试性成果。
《光阴的故事-中哈友好》见证的不仅是中哈普通民众间的感人故事,更代表了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两国间的深厚友谊。正如冼星海的后人冼妮娜含泪回忆拜卡达莫夫妻子的话:“哈萨克人有一个习惯,要跟需要的朋友分食最后一片面包。”
的确,1700多公里的共同边界、三千年的交往历史、广泛的共同利益,把两国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两国友谊历史悠久,文化相连,民心相通。“中哈两国是唇齿相依的友好邻邦”,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在哈萨克斯坦演讲时这样评价两国关系,并首次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
“一带一路”让中哈两国文化教育民生交流往来更畅通。纪录片娓娓道来,把倡议提出4年来两国人民的深刻变化和更紧密联系真实展现在人们面前。
青年歌手迪玛希收获了中国万千歌迷的掌声,哈萨克斯坦“九零后”小伙鲁斯兰无偿捐献“熊猫血”给需要的中国人,他们每个人都是中哈两国交流的使者,承载着“一带一路”两国共生共享共建的时代使命。
两国摄制团队全面合作,全程录制,更有助于两国人民对彼此民族文化理解,化解文化冲突。
在“一带一路”启动的最初,西方国家公开对倡议进行抹黑,质疑中国此举是“朝贡制度”的翻版,是“马歇尔计划”,是新的霸权主义。
纪录片通过两国媒体深度合作,用哈萨克斯坦民众亲历者的视角展示了“一带一路”是和平之路,是文明互鉴之路,是共生共享共建的幸福之路,用哈萨克斯坦民众亲身的经历和话语有力反击了西方媒体的谬论,突破了西方媒体话语体系,增加了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在南南国家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各国间的关系发展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文化交流的“软”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历史文化宗教不同,只有通过文化交流与合作,才能让各国人民产生共同语言、增强信任、加深彼此感情。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此纪录片的“跨文化”合作有助于夯实“一带一路”的民意舆论基础,通过文化交流促进民心互信互亲,进一步促进国家之间经济民生的交流,从文化角度更实践了“一带一路”不仅是经贸往来之路,更是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之路这个道理。
在当前文化全球化的时代,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也逐渐加深。文化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全球化时代中国文化传播力的构建,对提升我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光阴的故事》纪录片通过跨国深度媒体合作的方式,把“中国梦”同周边各国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望与各地区发展的前景对接起来,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世界梦”相衔接,增加了解,释疑认同。
该片意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推进跨文化传播中对丝路文化和“和聚天下、和而不同、和衷共济”的东方智慧的认知,推动沿线各国各层面对命运共同体的认知和认同,从这个角度来说无疑开启了我国跨国跨文化媒体合作的新格局,堪称“一带一路”东方文艺复兴的媒体先行者。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深度透视影视产业规律,由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新版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可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