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春节前的资金流动性情况,分析了央行投放流动性的策略、资金紧张的原因及影响,以及后续可能的货币操作和风险提示。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央行流动性投放显著积极,节前资金转松。
文章指出,在保持流动性充裕的要求下,央行投放流动性工具多样化,流动性压力大概率不会延续,可能即将进入跨节拐点、转向均衡。
关键观点2: 资金紧张的原因及影响。
文章认为本次资金紧张与前两次有所不同,客观因素对资金面的压力有限,重点在于央行意图。影响因素包括税期、规范同业存款等。
关键观点3: 资金面变动对债市的影响。
资金紧张期间,短端调整更明显。过去几年中,不同年份的资金紧张导致的债市调整情况有所不同。
关键观点4: 后续货币操作的可能性及风险提示。
央行暂停买入国债是为了降低利率市场波动,但会使用其他工具投放流动性,维持资金面均衡。文章认为为了防范外部冲击、稳定预期,稳定的流动性环境是首要条件,降准可能性仍在。同时提示了央行流动性投放、市场走势、基本面修复等可能出现的超预期情况。
正文
节前资金转松的关键在于央行流动性投放显著积极,按照历史,资金紧张持续到节前 4 天、10 天、14 天不等。春节临近,在保持流动性充裕的要求下,后续资金进一步收敛的空间有限。目前央行流动性投放工具多样化,可观察性降低,重点在于逻辑判断。我们认为,基本面修复仍需流动性充裕,汇率扰动有限。流动性压力大概率不会延续,可能即将进入跨节拐点、转向均衡。
本次资金紧张与以往有所不同
2020 年是降准后短期流动性投放较少;2021 年和 2023 年资金转紧均发生在前期资金充分宽松之后,分别对应永煤事件和疫情冲击消退,央行引导资金回升。本次资金紧张之前宽松有度。客观因素对资金面的压力有限,重点在于央行意图近期信贷动能可能有限,政府债发行也未显著放量。影响因素在于,一是税期,二是规范同业存款。重点在于央行意图:防止空转套利、应对汇率贬值压力、防范利率风险。除 2020 年受疫情冲击外,资金紧张往往导致短端带动债市调整。2021 年 1Y 调整幅度最大,约 28bp;2023 年 3-5Y 调整幅度最大,约 10-14bp;2025 年至今 1-3Y 调整幅度最大,约 16-18bp。央行暂停买入国债是为了降低利率市场波动,但会使用其他工具投放流动性,维持资金面均衡。而且为了防范外部冲击、稳定预期,稳定的流动性环境是首要条件,降准可能性仍在。风险提示:央行流动性投放超预期、市场走势超预期、基本面修复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