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复旦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 复旦发展研究院 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复旦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

精彩论点 | 朱春阳:互联网让社会向买方市场转变

复旦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  · 公众号  ·  · 2018-05-18 08:4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欢迎点击上方订阅本公众号。


导读

本文为CCSGR研究员、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朱春阳的《互联网让社会向买方市场转变》全文。

本文认为,互联网之所以能够释放中国人的创新能力和智慧,是因为它遵循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社会行动准则。创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是互联网经济效应得以实现的基本保障。只有把用户体验作为产品创新的逻辑起点和最终的归宿点,才能保证市场优势的连续性。在这个时代,谁读懂了互联网精神,谁尊重用户,谁愿意把用户的体验当成自身进步的坐标与指南,谁就能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弄潮儿,互联网也就能够成为谁进步的加速器。



春节期间,网上流传着许多让中国人长脸的视频。有的是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回了国,抱怨没有便利的移动支付工具,导致生活消费十分不便,也有中国人到国外抱怨没有微信等通讯工具不方便。


仿佛每一次出国都成一次爱国主义教育之旅。互联网是如何成就中国领先世界之梦?这其实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问题。



互联网为何能够释放中国人的创新能力和智慧?因为它遵循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社会行动准则。


刚刚公布的胡润富豪榜上,排名华人富豪榜第一位的马化腾曾经总结过腾讯成功的三个武器:用户体验、快速迭代和灰度机制。


▲3月,胡润研究院发布《2018胡润全球富豪榜》,马化腾成为全球华人首富


用户体验的重要性众人皆知,但能够将其转化为创新的却寥寥无几。传统商业社会中,商家在市场上拥有绝对控制权,所谓“南京到北京,买家没有卖家精”,正是这种市场权力关系的客观反映。


当带着传统社会的傲慢到互联网时代,面对用户的“吐槽”,许多“卖家”大概内心很难平静。不少人选择把“吐槽”的用户拉进黑名单,乐得清静。而腾讯却恰恰相反,对于市场的赞叹并不是太在意,但对用户的吐槽却特别重视, 因为任何完美的创新方案都需要经过市场实践和修正才能真正与用户需求契合。



同时,新产品上市面临的最大挑战还包括能否快速迭代。 完成一代产品创新设计已是消耗心神,要不断迭代,这对创新者来说是个非常大的挑战。


对于腾讯来说,这恰恰是一件再简单不过的事,迭代的方向不过是用户吐槽最多的环节,用户吐槽成为腾讯创新的指南和坐标。那些“抱怨”竟能够成为腾讯称霸市场的指路人。




腾讯是目前中国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原本可以傲视群雄,不理会那些吐槽,但腾讯却能从中发现积极能量,并转化为自身高成长性获取的智慧源泉,这一法宝被马化腾称之为“灰度机制”。


什么叫灰度机制呢?按照传统的产品设计原则,产品设计出来十分清晰,要么是黑的,要么是白的。但马化腾认为, 一款互联网产品是黑的还是白的,最终要由用户说了算。 因此,腾讯推出的新产品通常是“灰色的”,用户的体验最终决定了产品的演化走势,也就是说,用户是创新过程的参与者和最终的裁决者。



最终,用户的体验实践检验了创新设计者的方案,也让腾讯成为行业的领先者。 创新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是互联网经济效应得以实现的基本保障。正是能够听得进用户的吐槽,腾讯才获得了创新发展、快速迭代的方向与落点,正是把用户体验作为产品创新的逻辑起点和最终的归宿点,才保证了市场优势的连续性。


互联网精神的内核也在于此,互联网时代的基本法则也在于此,正是因为腾讯等互联网公司顺应了这一时代规则,才最终成就了中国互联网产业的领先,最终实现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与领先。



可以说,在这个时代,谁读懂了互联网精神,谁尊重用户,谁愿意把用户的体验当成自身进步的坐标与指南,谁就能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弄潮儿,互联网也就能够成为谁进步的加速器。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 朱春阳

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 研究员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教授


版权声明

本篇文章发表于《当代贵州》2018年第11期。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个人转载不在版权限制之内)。如公开出版机构需转载使用,请联系刊发杂志及作者本人获得授权。

引用格式

朱春阳.互联网让社会向买方市场转变[J].当代贵州,2018(11):78.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