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伍倩MargotWU
        作者伍倩,代表作《匣心记》 小说作者,代表作《匣心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伍倩MargotWU

不少人喜欢晴雯,但爆炭一般的晴雯老了,大概率就是另一个怼天怼地的-20210406120801

伍倩MargotWU  · 微博  ·  · 2021-04-06 12:0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2021-04-06 12:08

不少人喜欢晴雯,但爆炭一般的晴雯老了,大概率就是另一个怼天怼地的赵姨娘。怜香惜玉的贾宝玉老了,就是另一个不务正业、天天想着怎么摸人家漂亮姑娘一把的贾赦。所以呢,人到了一定年龄,最好还是能成熟、得体起来,否则自觉活得挺凄美挺文艺,孤芳自赏,自命风流,旁人见了只怕要骇笑。 [并不简单]
水溶老师讲红楼里的赵姨娘:

【赵姨娘的前半生,简直像个逆袭女主角。
她兄弟是贾府的仆人,赵姨娘是和鸳鸯一样的家生女儿。

丫鬟到了一定年龄就要放出去配人,有的丫鬟比较幸运,被指配那个男子,恰好业务强,一路做到了总管,她们就成了管家娘子。

可赵姨娘的运气显然更好,她被当时的二爷贾政看上,做了姨娘。

估计赵姨娘被选中的时候,她家人一定高兴坏了,如同鸳鸯嫂子的反应一样:
“姑娘,让我来告诉你——真是天大的喜事!”

当时的贾政是青年公子,最喜读书,大有祖父遗风,除了正配,一辈子只有两位姨娘。

既不像贾赦左一个右一个姬妾,也不像贾琏那样偷腥,更不像贾珍“专在女人身上做功夫”。

按书中所写,贾政似乎经常翻赵姨娘的牌子,到她屋里歇宿。
而正室王夫人又是个讲规则的人,不像王熙凤那样嫉妒,甚至为凤姐的嫉妒深深忧虑。

好运气要来的时候,真是挡都挡不住,周姨娘偏偏没有生育,赵姨娘接连生下了探春贾环,儿女双全,得天独厚。

想当年和她一起做丫鬟的人,估计都变成了“XX家的”,纵然能嫁到林之孝,生下个小红还不是继续做丫鬟?拿什么和她的探春比?

赵姨娘的前半生,简直可以做一部书的女主角,当然小说到这里一般就结尾了。

然后剧情大反转,跌破眼镜。
这个上集最成功的丫鬟,混成了下集最失败的姨娘。

这个幸运的人,从来没有幸福感,总是在抱怨,怨天怨地怨社会,怨儿怨女怨神仙。
抱怨探春,主要是因为银钱,抱怨贾环,主要是因为地位。

这两点其实就是赵姨娘的心结所在,她把自己心里的不平衡都加诸在儿女身上。

赵姨娘看到的都是富足和奢侈,看久了,都变成了怨气和戾气。

其实她不像她自己说的那么糟糕,她有两个丫鬟使唤,每月有二两银子月钱。

贾府有自己的体面,绝不会让一个正式妾室蓬头垢面,二两银子虽不多,用刘姥姥的算法,可以养活庄稼人一家子人了。

邢夫人劝鸳鸯做贾赦房里人的时候,曾经说:“生个一男半女的,你就和我并肩了”。

这种话信不得。鸳鸯聪慧,根本不屑。但赵姨娘显然是信的。她生了一双儿女,自以为可以和王夫人并肩,但事实并非如此,所以时时觉得委屈。

上不去,又下不来,徒劳挣扎,不停抱怨。

她本来不用多说,一双儿女就是最好的台阶,可以完美遮住她“半个下人”的那一面,前提是只要她肯闭嘴。

当初她拿着茉莉粉来到怡红院时,众人忙都起身让“姨奶奶吃饭”,这时赵姨娘确是被当做半个主子尊敬的。

但她偏刺激着别人想起她的另半个身份。
怨妇是一种可怕的生物,走到哪里都让人避之不及。

那些真正活得艰难的人,往往不抱怨,刘姥姥能打到秋风,就觉得是意外之喜了。

最喜欢抱怨的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只喜欢往上看,觉得苍天只亏待了自己一个人。
滚滚红尘,没有谁活得容易。这世上本来就没有什么幸福的人,只有想得开的人和想不开的人。

心宽路就宽,心窄,路也只会越走越窄,最后窄成了牛角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