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数字力场
抵抗熵增,打捞有趣。你的内心,就是力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君哥说房  ·  2025番禺最值得买的房子原来是它 ·  7 小时前  
君哥说房  ·  2025番禺最值得买的房子原来是它 ·  7 小时前  
天玑-无极领域  ·  所有女的,都希望嫁给高富帅。所有屌丝,都希望 ... ·  15 小时前  
卢泓言  ·  华人的新大陆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数字力场

直播带货界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家人不够用了」

数字力场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24-09-13 14:15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讨论了直播带货界的社会现象,特别是超级主播之间的竞争。指出主播们为了吸引流量,不仅演得好,更学会了讲好故事,强调商业竞争中‘人’和‘场’的重要性。文章也提到,主播间的竞争导致了矛盾冲突不断升级,这些冲突的根源在于生态位的争夺和投入产出的衡量。最终指出消费者正在围观这场大戏,虽然看起来是‘群众斗群众’,但其实反映了行业的竞争现状。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直播带货界竞争激烈,主播们通过讲故事吸引流量。

主播们通过演绎不同的角色,讲述吸引人的故事来吸引观众。在大众头脑被短视频直播格式化的年代,讲故事成为网红必备的素养。

关键观点2: 主播们通过演绎故事来建立自己的生态位。

每个主播都有自己的生态位,决定了他们的用户心智和直接竞争对手。在直播带货从增量开拓期进入存量竞争期的大背景下,这些生态位的争夺导致一些超级主播之间的互撕大战。

关键观点3: 直播带货界的冲突源于对流量的争夺。

流量大师们通过各种手段争夺用户的注意力。虽然他们都打着正义的旗号,但背后其实是追求商业利益的动机。这些冲突反映了直播带货行业的竞争现状。

关键观点4: 直播带货界的竞争类比于战国时代的诸侯争霸。

春秋时代无义战,战国时代无君子。直播带货界的竞争也到了战国时代的节点上,各大主播争夺市场的主导权。消费者则在这场大戏中充当了观众的角色。


正文

东方好莱坞不在横店,在直播间。

















文 | 佘宗明




看得出来,这届超级主播真的是有把用户当「家人」的。


家人是什么?


「船新版本」专利拥有人渣渣辉说过:是兄弟,就来砍我。


某丈母娘群体的「共享女婿」说过:亲人之间就是要互相麻烦,最怕互不亏欠。


这算是对家人的精准定义。


亲人未必能让你掏心掏肺,但通常会让你掏腰包。


亲人未必能帮你把价格打下来,但经常需要你把他的价格 (身价) 打上去。


燕窝糖水、糟头肉、假芬迪月饼、养殖型野生海捕虾,是坑家人杀熟?


不,那是没把家人当外人啊。


有意思的是,这些天,直播圈乱成了一锅潮汕海鲜砂锅粥。


以往几大带货天王也有擦枪走火,但冲突烈度可防可控,这次则是直接进入了隔空发射大杀器的热战阶段。


发生热战的根本原因大概还在于一点——


直播带货界的社会主要矛盾,变成了主播还想多薅点和家人不够用了的矛盾。




01

都说「文体娱不分家」,但在咱们这,「文」和「体娱」肯定分家。


但「播」和「娱」确实不分家——因为都得靠演。


整个生日会,群星祝福;办个电音节,众星捧场;电影上映,主创团队还得到直播间吆喝……即为佐证。


直播带货,不光是说着说着就把货给卖了,还是演着演着就把钱给挣了。


就眼下看,卷带货的尽头是卷流量,卷流量的终点是卷演技。


你以为「只剩最后几单了」是清仓大甩卖,结果那只是无限流游戏。


你以为直播间里的「主播和厂家互撕」情节不够 Love&Peace ,可他们内心的 os 可能是「看,屏幕前那几个傻子当真了」。


直播间里,太多主播漂亮得不像实力派,自然得不像演技派。


▲真·流量大师,从不在意细节。


区别在于,有的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一脉的体验派,有的是布莱希特一脉的表现派。


但不论是体验派、表现派还是蛋黄派,加戏都是基本素养,抢戏也是惯常操作。


所以,东方好莱坞不在横店,在直播间。


对很多头部主播而言,他们不光能做私董会成功学导师,还可以做中戏北影编外导师,要是 哪天摈弃了「口嫌体正直」情结,真的厌烦了带货转去逐梦演艺圈,那也只能称得上「 1.5 曲线」转型。


这段时间上演的超级主播对垒,其实就可以看成是大型真人秀。


名字就叫「超级主播之演员请归位」。



02

乍看起来,有些戏多近乎妖的超级主播已经接近于魔性了。


可众人眼中的「癫」,不过是他们经过了一套复杂的 ROI (投入产出比) 算法核算后的「演」。


对于他们的「演」,可以有三个理解维度——


1,讲故事已成直播带货的核心能力。


2,每个主播都有自己的生态位。

3,直播带货场已从春秋时代进入战国时代。


在大众头脑被短视频直播格式化的年代,用视频语言讲故事成了做网红的必备素养。演,就是直播场域里讲故事的常见方式。

生态位决定了大主播的用户心智,也决定了其直接竞争对手是谁。同位态的竞争对手,免不了在某些时候狭路相逢。


直播带货从增量开拓期进入存量竞争期,则是某些超级主播互撕的大背景。


虽然所有战斗都会冠上正义之名,但这三点基本可以解释这些冲突的由来。



03

《喜剧之王》里,导演问跑龙套的尹天仇:「你怎么死来死去都死不了啊?」


尹天仇说:「因为我设计的角色性格是比较调皮的,所以我内心的潜在台词是我不想死……」


剧情到了超级主播们这,就成了「我的潜台词不光是我不想死,我还想赚。」


你说:喂,不加戏行不行啊?

他们回了一句:不加,你买我啊?


都知道,商业讲究「人,货,场」。


直播带货形式为什么会存在?


当然不是因为「货」,而是因为「人」和「场」。


从「货」的角度讲,那些超级主播直播间没法跟电商平台的货架比。


「人」和「场」才是其存在价值的支点。


切换到直播带货语境中,「人」对应的是人格化的人设,「场」对应的就是情绪价值提供场。


无论是立人设,还是提供情绪价值,都免不了要讲故事。


所以直播带货的几个顶流,有的会立「耿直人」人设,有的会立「整蛊一家人」人设,有的会立「真还传男主」人设,有的会立「读书人」人设。


再看他们在直播间的表现:豪掷 1 个亿为手撕对象「善后」,含泪诉衷情后迅速来上一句「 3 2 1 ,上链接」,动辄拿「真还」说事,张口就是小作文……都跟自己的人设对上了。



▲小杨哥贡献了「含泪上链接」的名场面。


他们的共同点是:都是流量大师。


有人以 1 亿慰问金撬动了 10 亿级的关注度——这杠杆率谁看了都得迷糊。


有人从眼睛泛红到喊「上链接」不过几秒,像是深得川剧变脸大师的绝技。


有人假名牌月饼卖了 3 单,就拿自己「假一赔三」去拉踩另一方,这矛盾转移法不入公关教材经典案例库有些可惜。


他们愣是把热搜战抢出了奥运夺冠的热度。


真的,故事会都没他们会讲故事。



04

郭德纲说:同行是冤家。


更具体些说,说单口相声的跟讲单口相声的容易成冤家,说脱口秀的跟说脱口秀的容易成冤家,细分领域稍微错点行,都很难成冤家。


毕竟,「××第一人」的名头就只有一个。


每个主播都有自己的生态位,有的主攻都市女性,有的主攻知识分子,有的主攻五环外人群。


这次「狮羊大战」里,两方走的都是偏下沉路线。


所以,尽管两方此前都手撕过其他主播,但这次互撕起来都是按七寸打。


我说「我有一万种方法知道你在干什么」,你曝出我「走过的一些弯路」,这是下死手的节奏。


另一位顶流主播刚喊话完盛产「俞汤」的前 Boss 后,还专门澄清,我不是针对其他两位。


说个小插曲:俞敏洪刚决定走直播带货这条路时,有些人说,俞是摸着罗过河。


眼下的情势却是,罗一直找机会指着俞的鼻子说:丫怎么把河水给弄脏了?


雨还没下,气氛并不融洽。


气氛这么紧张,说明了什么?


说明他们都知道自己的生态位在哪里——枪口都对得很准。



05

值得注意的是,掀起那些战火的人,都在打着主持公道的名义。


理由基本上都是: - 你不假一赔三。 - 你不讲武德。


我支持他们搞正当的同行监督:打假吗,就算互咬过后一嘴毛,至少对消费者是好的。


但他们口中的正义旗号,我连标点符号都不信。


真要替消费者行道,真用不着等翻旧账时。


为什么不在对方刚曝出问题时就怼上去?还不是因为「时候不到」——那时候,直播带货行业还需要大家一起携手做大做强。


现在就不一样了,存量竞争,你多一块,我就少一块,免不了得拼个你死我活。


从地缘政治层面看,两个国家从「可以合作共赢」到「矛盾不可调和」,不就是因为核心利益发生正面冲突了吗?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