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集思会读书
最给力的图书推送,让阅读更简单; 官网:www.kindlepush.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十点读书  ·  全世界会玩的人,都来广东过年了 ·  2 天前  
十点读书  ·  女人在这3个地方越舍得,越有福 ·  5 天前  
壹读  ·  今天,无数人想问一个问题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集思会读书

读书会 | 没有爱,何以生存。

集思会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18-01-29 12:05

正文


第25期读书会总结

《切尔诺贝利的悲鸣》


149:

首先给大家介绍下故事背景。


1986年4月26日当地时间1点24分,苏联的乌克兰共和国切尔诺贝(Чорнобиль,Chernobyl)核能发电厂(原本以列宁的名字来命名)4号反应堆发生严重泄漏及爆炸事故,大约有1650平方千米的土地被辐射。后续的爆炸引发了大火并散发出大量高辐射物质到大气层中,涵盖了大面积区域。这次灾难所释放出的辐射线剂量是广岛原子弹的400倍以上。事故导致32人当场死亡,上万人由于放射性物质的长期影响而致命或患上重病,至今仍有被放射影响而导致畸形胎儿的出生。[1]


这是一起严重的核事故。外泄的辐射尘随着大气飘散到前苏联的西部地区、东欧地区、北欧的斯堪地那维亚半岛。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受污最为严重,由于风向的关系,据估计约有60%的放射性物质落在白俄罗斯的土地。但根据2006年的TORCH(The Other Report On Chernobyl)报告指出,半数的辐射尘都落在上述的三个前苏联国家以外。此事故引起大众对于前苏联的核电厂安全性的关注,也间接导致了前苏联的瓦解。苏联瓦解后独立的国家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等每年仍然在事故的善后以及居民的健康保健方面投入经费与人力。因事故而直接或间接死亡的人数难以估计,且事故后的长期影响到目前为止仍是个未知数。

149:

我第一次读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书是锌皮娃娃兵,这本书曾经作为禁书。去年的时候,她的新书在《二手时间》在中国也被列为禁书。国家没有给出原因,这本书是在出版了一段时间后在中国下架的。不过现在又解禁了,还是能买到的。特别厚实的一本书,风格和切尔诺贝利相似


记者追求的是真实,而且是客观的真实,不应该带有任何导向性。阿列克谢耶维奇做到了,她把所有的事实就在你眼前,就像切尔诺贝利一样,至于你所感所想,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太阳上的雪:

看来是有新闻工作者的特点和精神。

149:

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真实的视角。作者采访的这些人这些人有当地的猎人,有参与泄露救援的士兵,有核电站的工作人员,更多的是一些普普通通得经历者。


毕竟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会明白当时是多么的可怕,那样才是真是的切尔诺贝利。这本书讲苦难下真实的故事讲出来,所有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都是血淋淋的事实。所以切尔诺贝利不再是一个概念,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曾经有人在这凄惨的离去,有人在这里像英雄一样战斗,有人畏畏缩缩欺下瞒上,但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普通家庭的悲鸣这本书的视角给人非常真实的体验.。所有的死亡,不再是一个个数字概念,而是一个存在着的生命。


如果你是政府决定者,如果你是士兵


149:

给大家分享一段原文:

我该不该去,该不该飞?我是共产党员,怎么能不去? 两个伞兵拒绝去,他们的妻子很年轻,还没生小孩。他们遭到羞辱和惩罚,不会有前途了。去那里也关乎男子气概和荣誉!那是吸引我去的一个原因——他不去,所以我去。可是现在我会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件事,经过九次手术,两度心脏病发作,我不会批评他们了,我了解他们的想法,他们还很年轻。可是无论如何我都会去,这点我很肯定。他不能去,我去,那才算男子汉。


这段原文不知道你们还有没有印象。中国有位圣人老子,曾经说过这么一段话: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类比出来,国家有难,有英雄。

小妖:

必有人出来顶天立地,要是没有,就全盘崩溃,历史重新洗牌。


Tsin:

乱世出英雄。

149:

无论是被骗的,还是知道真相的,能在那种情况下维护核电站的人都应该被称为英雄。


人生无聊才读书: 我当时看完感觉,最受苦的真就是百姓,就连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小妖:

也可以反着说,英雄造时势


苹果:

清理人也很惨


小妖:

嗯,有的人是被骗,有的人是有强烈的民族主义

149:

所以,今天想和大家讨论的一个问题,如果当时你是士兵,在那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做?然后如果作为领导人,你又会怎么做?



Tsin:

不知道有没有人看过一部美剧叫地球百子,第一季的前几集就有一个场景,背景是地球发生一场核战争,已经没有地方可以生存了,然后有一批人建造了方舟在太空中生存,之后过了很多年方舟老化,机器有坏,过滤空气的机器坏了,然后就有了领导人争执的一幕是告诉人们真相,还是不告诉人们真相。因为方舟内的空气开始稀薄,除非减少人口,否则大家实在想不出什么其他方法可以解决了。


但是戏剧性的是,在地球百子里面,领导选择了公布,结果你知道发生什么了吗?所有人开始自愿放逐,这样可以减少方舟人口。所以我觉得地球百子这一幕拍的挺好,跟这个挺像。


璟:

其实他们不理解我觉得还是在那个年代普及知识的程度不够,不然最起码自己也会穿上防护服的


小妖:

稳定社会,安抚人心肯定是需要的,但要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借基督徒的话来说,感谢上帝没有拿灾难来试探我


Amiiii:

其实我觉得作为领导人 隐瞒人民群众真相短期可能是可以的 毕竟大部分群众啥也不懂 给他们解释清楚了真的可能动乱 而且那个年代的人文化教育程度真的不高


A.I.HooK

对于中国来说除了军队应该很少人会去。甚至军队的家属会有很大的抗议声


人生无聊才读书:

那如果是领导,你会公布吗?


149: 不会


小妖:

那可不一定,当年有共产主义信仰,还是有很多人救国救民


A.I.HooK:

信仰的力量在削弱,看在我周围的年轻的党员,以及党员进行的一些拍照活动,我实在很难想象关键时刻能让他们担起大责来


小妖: 是的,现在是和平年代


149:

还是用老子的那句话回答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A.I.HooK:

肯定有 我也热爱着这个国家 也相信着共产党。我非常庆幸自己出生在中国。真心话


人生无聊才读书:

所以我觉得我们不能怪苏联的信息封锁,因为要是我们,也不会公布的。


小妖:

公布是一回事,不采取措施是另一回事


149:

前几日看纪录片的时候,又个故事也分享下。爆炸发生后,官方担心会引起人民恐慌,甚至在普里皮亚季还在举行有乌克兰第一书记参加的五一节,后来乌克兰第一书记自杀了


Michelle.L: 政府一般都如此


yuxiangmi:

日本也是想封锁,结果没封锁住,被媒体铺天盖地怼。记得书里说 他当时的装扮一切如常,但是在五月的盛夏给他女儿披上了雨衣


人生无聊才读书:

我爱国家是爱国家 相信dang是相信,但是让 所谓的【舍小我,成大我】我现在做不到,以前一定能。现在发现,自己好才是真的好


149:

因为一旦发出消息给外界,引起恐慌是很难处理的,不知道你们还记得日本福岛事件后沿海地区疯狂抢盐的时间。而且,媒体界不是所有人都像阿列克谢耶维奇这样追求事实的报道,为博眼球,很多媒体也是没有下限的


A.I.HooK: 是的,我记得


小妖: 是的,其实需要的是碘


人生无聊才读书:

甭说沿海了,我们这东北山沟了 连酱都抢没了…………


游细妹:

其实说真的,身为一个小小的小市民;在没有经历过什么关乎生命危险和较大的利益关系的情况下,我是坚信国家,并且也是十分庆幸自己生于中国;但这一切也只是限制在没有大风大浪的情况下。可是如果灾难来临,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会如何选择。如果我是一个士兵,我会怎么做?很显然,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在利益面前,人是最脆弱,意志力也最容易垮塌。


A.I.HooK:

国家需要通过控制媒体来控制舆论的走向

人生无聊才读书:士兵很简单 让你去 你就得去 我们的士兵是 【服从命令】是让打鸟都不能抓鸡的那种服从,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生死之间的人性


149:

我们都说在生死之时,往往是最体现人性的时刻。面对死亡,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会干干净净地暴露出来,所以,我们见过太多的爱情,但是还是被第一个故事中消防员和妻子的爱情给感动到,因为爱情经历生死,美好得让人心疼

Amiiii:

我觉得生死之间人们更容易放大和察觉到人性的恶心,人性一直没变,和平年代也许大家为了安生 而且也不涉及切身利益 也就对于很多恶心的事眼不见心不烦。但是战争年代 都攸关生死 人性就放大了。



yuxiangmi:

印象最深 好像是哪个斯坦的难民由于战乱,来到了废弃的切尔诺贝利生存,他说相比于切尔诺贝利,他更害怕人类残害人类


Tsin:

我觉得其实到最后也应该不能放弃人性本善吧


149:

人性的善恶不是一句话就能说清的,越现实的东西,越不可能一刀切,越不可能黑白分明

小妖:看看小孩子未经琢磨的生命,有的时候也让你觉得可怕


Tsin:

一瞬之间一万个想法。但是至少某些的还是要坚持吧


149:

凡事你刻意坚持的东西,都不是人性的东西,都是你后天的教育产物


Tsin:

后天的教育就是在不断磨练自己,这样也是不错的方法啊


书中印象比较深的片段


chick:



看完《切尔诺贝利的悲鸣》,悲限制了想象,鸣不出。没感想,不敢想。从书中分享两句


"我恨你们的科学!我恨科学!"

"我不怕上帝,我怕的是人。"

人生无聊才读书:



“我要活下去,我还很小”

——1名6岁的女孩

yuxiangmi:



母亲:


战争,我只能谈战争。我们为什么来切尔诺贝利?因为这里没有人赶我们走,没有人把我们踢出去,这里不是任何人的土地了,上帝收回这里,住在这里的人都离开了。


我在杜尚别是火车站的副站长,另一个副站长是塔吉克人,我们的孩子从小一起长大、一起上学,每逢元旦假期或五一劳动节…………


到了早上,我把那些孩子送上开往阿斯特拉罕的火车,请列车长把他们当成西瓜运送,不要开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