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钱眼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怎样管好自己的钱,让它尽可能地钱生钱,扬子晚报财经微信为您提供独特的理财眼光和实用技巧,哪个“宝宝”收益高,跟我炒股不亏钱,买房买金谁保险,一应俱全快来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凤凰网财经  ·  裁员超50%?!知名车企最新回应! ·  2 天前  
有限次重复博弈  ·  #学习一下动量策略# 3. ... ·  4 天前  
专注业绩潜伏  ·  低估值业绩超预期! ·  5 天前  
专注业绩潜伏  ·  低估值业绩超预期! ·  5 天前  
凤凰网财经  ·  全系降价!网友:刚买的人好亏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钱眼

直面实体“三大痛点” 潘刚建言“刮骨疗伤”

钱眼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3-08 19:31

正文

春寒些许料峭,一位名为潘刚的政协委员却“热”了!此时,2017全国两会帷幕刚刚拉开。


一向低调的潘刚骤然变“热”,源于在两会前夕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流露的一思和一问:“为什么中国实业界还没有出现乔布斯式的企业家?”“中国的乔布斯在哪里?”


在当前振兴实体经济的紧要关口,“潘刚之问”因直面实业界的一处“痛点”而引发高度关注。


相关资料显示,身兼全球一流乳企伊利集团的董事长、总裁,潘刚委员本人正身处中国领先的实业企业家阵营之列。



提案直面 “三大痛点” 

潘刚委员现身说法


在潘刚看来,追求极致创新、追求完美品质,无疑是乔布斯精神中最为闪亮的两大特质。


“反照一下,这也正是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痛点,与企业自身和外部环境都密切相关。”他认为,创新与品质并非割裂的两个话题,而是相互交织相辅相成。


在振兴实体经济的这份提案中,潘刚委员道出了三大痛点。


“第一个痛点就是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低下甚至严重缺失。” 潘刚表示,基于这一现状,在产业链的很多环节中,我国很多实业企业表现都非常弱势,只能依靠高价进口产品和技术。


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研发投入虽然在持续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却仍处于较低水平。这份提案涉及的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约占销售收入的0.9%,而发达国家企业的这一比例平均为2%。科技成果转化率方面,我国大致在30%左右,科技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50%,而这两个指标先进国家高达60%-70%之间。


“不少实体企业对研发创新的积极性不高,这导致创新能力不足的主观因素。”潘刚认为,客观因素也不容忽视。他并不讳言:缺乏鼓励企业创新的制度和环境,对知识产权缺乏足够的制度性保护、创新成果转化得不到应有回报,等等,“这些都是重要原因”。 


“把脉”实体经济,潘刚将“综合成本持续上升”视为第二大痛点。


“这个现象已经持续多年,而且还在继续上升。”他坦言,我国实体企业的综合成本不仅高于东南亚、东欧等地区,像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甚至接近美国的水平。


我国企业利润率的持续走低,无疑与成本优势的丧失密切相关。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课题组发布的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有66家企业亏损,比上年多20家,亏损额1184.1亿元,比上年增亏143%。


在这组数字背后,潘刚认为,只有一部分原因,可以归结于人力、能源、土地等市场因素导致的成本攀升,“融资成本的居高不下和沉重的非税负担”,这是致使实体企业步履艰难的两座成本“大山”。


“我国正常的银行借款成本年利率仅为4.35%,但事实上,多数的中小实体企业很难拿到这样的低息贷款。”他在一线调研中发现,不少企业为获得资金,不得不选择年利率超过10%的私募基金,甚至是滚雪球般的民间高利贷,“这些中小企业的财务成本已经不堪重负。”


在非税负担方面,他更是深有感触。


“我们每年要交的水利建设基金就高达2000万元以上。”据潘刚调研统计,目前向企业征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部门有十多个,收费项目达68项。“我们目前仅新建项目要交的费用就超过30种。”他一一数列:专家评审费、人防费、文物勘探费、白蚁工程防治费、安全评价费、能耗评价费、水土保持费等,其中人防费每平米就要交30~70元,“这么沉重的负担,企业怎么可能轻装上阵呢?”


另一处“隐痛”在于:近年来资本冲击实业的现象频频发生。


调研数据显示,2015年共发生举牌事件次数160次,涉及87家上市公司,2016年虽相比2015年稍有减缓,但举牌事件也达到128次,涉及74家上市公司。其中一些“野蛮”资本方在控股之后很快“变脸”,给这些上市公司屡屡造成管理层震荡,原有经营思路被切断甚至反转,非但没有支持企业的发展,反而损害了原有的稳定经营能力。


“也有好消息,近期政府多个部门已经明确表态,要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管,而且有了实际行动,震慑作用比较明显。”但潘刚的目光放得更远,“这些举措大都还没有上升到制度层面,也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驾护航。”



建言“刮骨疗伤”  

振兴实体需双手合力


 面对振兴实体经济三大痛点,“断箭疗法”,还是“刮骨疗伤”?


站住行业龙头企业多年实践和大量调研的基础上,潘刚委员认为,只有后者才可保障中国实体经济标本兼治。


“刮骨疗伤,动作是比较猛、比较狠的,短时期内甚至会感觉到更痛,但有利于长期的健康发展。”他表示,无论是实体企业自身,还是政府相关部门,都需要付上必要的代价。


习近平主席曾经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在潘刚委员看来,这个指导思想同样适用于振兴实体经济,也是消除痛点的“行医指南”,这“两只手”怎样互相协调形成合力,非常重要。


他表示,作为市场经营主体,实体企业本身应该先在创新、品质、成本管理等多方面练好内功。与此同时,他也期待政府能够从顶层制度设计、产业政策引导、法治营商的环境建造上打好组合拳,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战略支持体系。“该减的减,该放的放,该管的管,该鼓励的大开绿灯,该惩戒的绝不手软。”


以创新痛点为例,潘刚在这份提案中给出的“治疗”意见是:中国实体企业的发展参差不齐,对于那些还不具备自主创新实力的企业,不能坐视不管,而“创新共享平台”是一个可行的帮扶方式。


“建议由政府主导,联合各行业的龙头企业和民间资本,在全国各地共同设立一些产业创新研发中心,重点突破那些具有行业共性的关键性技术,来实现行业整体的提质增效。”他同时建议,对于那些愿意共享重大科技成果的企业,建议政府应该给予高额创新补助,继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也必不可少,以严厉惩罚措施扼制侵权行为,保障企业能获得创新投入应有的回报,从而提高企业的创新意愿和参与共享平台的积极性。


对于成本痛点,潘刚则建议政府一面继续做“减法”,另一面大力做“加法”。


他如是解释:做“减法”就是全面清理整顿行政事业性收费,对不合法以及企业反应强烈的行政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务必下决心进行规范、调整或取消,还要着力规范清理那些垄断性的中介收费;同时继续加大对各种违规收费查处力度,坚决制止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行为,有效降低企业运营的制度性交易成本。


在他的提案里,做“加法”被表述为“积极发展直接融资渠道”,包括:推进资产证券化创新发展,规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加强债券市场“矩阵式”发展,积极发展项目收益债及可转换债券、永续票据等股债结合产品,简化境内企业境外融资核准等等,“这样也可以帮助实体企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财务成本。”


在这份提案中,第三大痛点指向的,实为资本市场上的“恶意收购”。对此,潘刚建议,请“看得见的手”务必严阵以待, “盾牌”、“宝剑”、“防火墙”一个都不能少,为中国实体经济的长治久安来保驾护航。


他所说的这面“盾牌”,即是完善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优化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设计。“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资本市场经验,研究同股不同权的AB双层股权结构;同时也建议增加公司法中任意性规范的范围,使得上市公司能够及时防御,避免短期投机行为对实体企业运营造成严重干扰。”


一把“宝剑”,锋芒直指资本市场改革的深入推进。他在提案中表示,期待政府不仅明确对资本市场并购事件的监管原则,还能进一步改革现有的监管框架,强化功能监管,消除监管“真空”,强化风险识别和预警,同时加强监管联动,加大对资本违规行为的执法力度。 


对于农业、食品等抵御资本冲击能力较差的民生行业,身处其中的潘刚委员则更多一重期待:政府在建造“防火墙”上有所作为。


“通过设置资本进入的审批制度,来防范资本在不对等、不公平的规则下,对民生行业的实体企业造成冲击。”他认为,政府完全可以通过设置合理机制,来引导金融资本恪守本分与经济发展规律,做资本市场的价值挖掘者、发现者和引领者,也能帮助金融资本真正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形成虚实经济良性互动的机制。


“看不见的手、看得见的手互相配合,合力的效果是1+1大于2的。”潘刚委员认为,“挺过阵痛,持之以恒,相信一定能够推动中国实体经济整体性的提质增效。”


潘刚的心声,不仅流露在提案里,在那些以产业报国为己任的实业家的“中国梦”中,也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