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服务广大考生及考生家长;发布各类招生简章;提供报考资讯及报考指南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技  ·  浙大王征科课题组《Appl. Mater. ... ·  昨天  
艾邦高分子  ·  【邀请函】2025艾邦东南亚新材料论坛(4月 ... ·  昨天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南方科技大学赵天寿院士、李一举等《Angew ... ·  昨天  
高分子科技  ·  清华大学杨忠强课题组 Matter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青年|四川大学三星堆遗址考古队队员刘槃:青春在考古中积淀成金

四川大学本科招生  · 公众号  ·  · 2024-02-22 20:21

正文



在神秘的巴蜀土地上,三星堆遗址静静地躺在那里, 像一颗被岁月遗忘的珍珠,深藏着古蜀文明的秘密,它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人类的生活,感受那个遥远的时代。 而三星堆遗址考古队,就是连接这跨越千年对话的信使。


在四川大学三星堆遗址考古队,有这样一群考古青年,他们扎根于三星堆,用青春和热血探寻着古蜀文明的秘密。 他们与泥土为伴,与历史对话,用专业的知识和技术,层层揭开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解读着这片土地上的古老记忆。 刘槃,就是其中的一员。




初见:用青春唤醒遗址




2021年初,刘槃加入了四川大学三星堆祭祀坑发掘考古队。 穿上防护服走进方舱,踏入那片埋藏着瑰丽文明的土地,这个刚刚保研进入考古系深造的研究生就此成为了参与三星堆发掘的一代人。


作为三星堆祭祀坑发掘项目的合作单位之一,四川大学考古队主要负责三号舱k5、k6、k7三个祭祀坑的发掘工作。 这个由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的师生组成,35岁以下的年轻队员占比达到87.5%的队伍,在充满浑厚历史感的三星堆土地上展现出来了巨大的年轻力量——广为人知的黄金面具、镇坑之宝龟背型网格状器“月光宝盒”等都从他们负责的七号祭祀坑出土,整个中国由此熟知七号坑,也开始认识作为考古队一份子的他们。


图为刘槃(右二)和考古队部分成员


包括带队老师,刘槃所在三号舱的工作团队一般只有十人左右。成员们分为文字记录、考古发掘、摄影摄像、信息采集等多个岗位。


刘槃在舱内的工作是文字记录,一是方便后来的工作人员翻阅查找,二是记录员在不同时段都会有自己的思考和疑惑,记录后可以提供给之后的“复盘”更多思考。 根据每日的工作进展,刘槃在日志里记录下每一件文物重新焕发生机、展露真颜的过程,也记录下了成员们围绕着神秘又美丽的古蜀文明展开的畅想与在讨论中碰撞出的思维火花。


图为刘槃文字记录工作

图为刘槃所记录的发掘细节


成员们会讨论它们的外形、用途与制作工艺,并将疑惑的问题向带队的老师请教。 即使这些讨论不是每一次都能得到确切的结论,但比起获得切实的答案,思维碰撞的过程也已经能让这群以探索历史为己任的青年们沉迷其中。上下求索,这是考古青年的浪漫主义。 想象与实证的交互,一次次刷新着人类对自身的认知,也是追寻者的乐趣之源。


工作之余,成员们身上穿的防护服便成了青年们无处安放的青春活力的承载物 ——起初是规规矩矩的成员姓名,然后不知不觉间加上了大家的个性签名,最终演变成可爱的涂鸦。刘槃的工作服背面,是国漫动画形象“罗小黑”正用钓竿钓起5号坑的巨大黄金面具。这是她想出来的创意,并在工作之余由自己手绘而成。可爱的罗小黑动漫形象与黄金面具融合在一起,青春活力与历史厚重在这群承载着探索三星堆使命的年轻人在舱中穿梭的身影间牵手舞蹈。


图为刘槃的画

图为穿着涂鸦防护服的刘槃




再行:以沉潜深耕当下




今年5月,四川大学三星堆遗址考古队被授予第27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也成为四川省唯一荣获此奖的青年集体。 同时,考古队还在2022年与2023年还分别获得了第25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在十月份“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大思政课活动上,古蜀国的瑰丽文物牵引着三星堆考古队成员登上舞台,刘槃也是其中的一员。四川大学三星堆考古队队长黎海超教授代表整个考古队自豪地向公众介绍他们所负责的三星堆7号坑祭祀坑的“镇坑之宝”——龟背形网格状器。


“我会把接下来的30年,甚至一辈子都献给三星堆,去揭开中华文化的神秘面纱。” 演讲的最后,黎海超教授一番肺腑之言,道出了四川大学三星堆遗址考古队始终如一的赤子情怀。


图为刘槃(左二)登上大思政课舞台


刘槃在采访中多次提及了三星堆遗址的重要程度。“三星堆考古工作是国家近年来最重视的项目之一,其本身的文物也极为惊艳,所应用的考古设备也更为系统化规范化。”无论是区别于传统田野考古的方舱考古模式创新,还是在资源本身的特殊性和媒体关注倾斜的加持下,三星堆所获得的巨大关注,都给当时的刘槃带来了巨大的新鲜感。 除却被外界关注受到大量报道,三星堆考古队也积极回应社会关注,在多地举办了五十余场相关讲座。 “我只是沾了三星堆的光,很开心团队的努力能被大家看见。”刘槃笑着说。


而真正去了解了之后才发现,比光环更动人的是真实——光环之外的、作为普通考古者的他们所面临的困惑、思考和选择。


谈及日常的考古工作,刘槃表示他,许多科研人员长时间的努力几乎是不被人看到的。 “很多情况下我们也是在偏远的村落、渺无人烟的山上做着田野考古,和在三星堆的工作状态完全不同”,考古工作者们的常态是既没有灯光也没有舞台,但他们依旧是自己田野之上最认真雕琢的匠人。 “在考古学领域里,一个人选择一个小小的研究方向、一个小小的研究领域就足够做上一辈子。”




未来:旧日已往砥砺仍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