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龙商网超市周刊
《超市周刊》秉承服务于连锁业的宗旨,在关注连锁业趋势走向、报道业内新闻热点焦点、传播先进经营理念、介绍实用管理方法与技术、提升现代商业文明、促进商品供需双方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与实践,并成为国内连锁业内最具影响力的权威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美股投资网  ·  英伟达黄仁勋首谈DeepSeek:投资者搞错 ... ·  13 小时前  
爱股君2020  ·  今夜,暴涨了! ·  3 天前  
超短龙补切  ·  大帅晒出3亿账户 ·  4 天前  
超短龙补切  ·  大帅晒出3亿账户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龙商网超市周刊

便利店进入混战时代,血洗之后一地鸡毛还是百花齐放?

龙商网超市周刊  · 公众号  ·  · 2018-11-30 06:30

正文



作者:胡宗利

————

本文2546字左右,阅读约需8分钟


早在去年京东便放出狠话,“要在5年内开100万家便利店”。


今年9月初天猫小店2.0升级计划发布。


如坐针毡的苏宁不久前也发出公告:称将全部自营的苏宁小店分拆出来,防止未来苏宁小店扩张造成的亏损影响到上市公司的业绩,也方便独立融资发展。


物美接盘邻家便利,开出多点便利店。


……


是什么让这些大咖们盯上了便利店?新老零售玩家们如此重视便利店背后,究竟打的是什么算盘?



传统巨头转战便利


2018年1至8月份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1.5%,增速较上年同期放缓1.7个百分点。其中,家用电器类商品零售额同比下降1.2%,增速较上年同期放缓3.7个百分点,是今年大型零售企业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


这迫使苏宁从电器品类向综合品类延伸,把生意盘子做大,以抵抗风险。


不仅是苏宁,大卖场业态增长疲态也很明显:今年上半年,沃尔玛关店16家,家乐福关店6家,华润万家关店3家,永辉、永旺关店2家,而受“萨德事件”影响的乐天玛特直接撤出中国,门店被物美和利群接盘。


在大卖场和百货关店潮下,便利店却保持高速增长,近几年复合增长速度17%,显示出强大的需求。因此,便利店便成为一些大型零售企业的“赌注”。


“今年1至7月份,苏宁小店营收1.43亿元,亏损2.96亿元,债务高达6.53亿元。”长期关注零售板块的某证券公司研究员刘健对超市周刊记者说,“7个月亏损近3亿,这既彰显了苏宁进军便利店的执着,也意味着风险。”


即便如此,苏宁小店公司总裁鲍俊伟仍认为,小店扩张的速度需要更快些,鲍俊伟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在苏宁对后端供应链的常年积累下,只有迅速开店扩张占领市场,并通过更灵活、差异化的管理才能获得市场。


刘健认为,苏宁小店的亏损和负债与其迅速圈地扩张有很大关系。截至2018年7月31日,苏宁小店在全国新开的店面已达878家。


与苏宁的“疯狂”相比,物美则略显谨慎。


从物美对媒体的公开表示看,今年年底物美便利店数量将达370家左右。明年物美计划新开260家门店,其中160家都是小业态门店。


而接盘邻家便利后,部分邻家门店被物美打造升级为多点便利店,其与传统的物美便利店存在明显差异。值得注意的是,多点便利店一出场就主打智能技术风格,借技术和新品牌切入市场,体现了物美对便利店的独特思考。


专业玩家严阵以待


我国目前的实体零售市场,便利店和超市的占比大体是8:92,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中国超600万的线下小店中,70%以上在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分布零散。


谁能整合这些小店,谁就有可能在混战中脱颖而出。


基本上各省都有本地很大的便利店品牌,例如东莞美宜佳,全国门店数量超14000家,山西唐久超1400家,浙江十足超1700家。


以加盟模式为主的美宜佳,截至目前销售规模突破 120 亿元,已覆盖14个省市83个城市。 曾在美宜佳工作多年、现任某便利管理公司总经理的卢青山在给回复超市周刊记者的采访邮件里解释了美宜佳能成功实现规模扩张的三个关键:


1、明确的市场定位


定位于“社区便利生活中心”的美宜佳门店主要选在住宅区、商业街、城乡结合部、医院等位置附近,店铺装修简洁,运营成本相对偏低,较低日销售额下实现了较高的净利率水平,有良好的盈利模型。


2、标准化的流程管理及强大的后端管理系统


公司打造了全流程化的开店程序,并建立了强大的后端供应链、信息化系统,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并拟基于数据能力建立 S2B2C 平台模式,为实现门店的区域性复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用便利服务黏住客户


提供全方位的社区便利服务形成较强用户黏性,美宜佳为周边居民提供日常服务包括代收 包裹、代缴水电费等项目30多项,成为社区邻里的“好帮手”,形成了较强客户黏性。


专注于便利店研究的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林鑫认为,这三条几乎是以特许加盟为主的便利店专业玩家共同的成功关键,“当前便利店行业虽静态来看集中度相对偏高,但因行业规模和集中度的统计通常只针对行业内的品牌连锁企业,而实际便利业态中仍存在大量分散的独立店,连锁化率偏低,因此较早实现连锁经营、具备标准化复制扩张能力的龙头便利店企业有望持续整合市场。”


“实际上这些专业玩家正在这么做。” 卢青山认为,“在传统巨头和电商平台进军便利店的态势下,专业选手正在强化内功,严阵以待。”


电商平台磨刀霍霍


在这波便利店大战中,京东、阿里则主要争夺“夫妻店”,以旧店改造的方式迅速扩张。


与传统零售企业不同,电商平台出手便是大手笔。


阿里巴巴表示零售通将在2018年覆盖100万家零售小店,将帮助完成1万家天猫小店的改造,改造内容包括:选品,会员、营销、门店改造、数据化等,其中重点是通过大数据连接品牌商和夫妻店,搭建智能分销网络,让小店可以足不出户完成商品补货,压低进货成本。


京东也不甘落后,早在一年前,刘强东就在其微头条上发布了“百万京东便利店计划”,要求京东通过大数据、物流、金融等技术来赋能传统“夫妻店”。


京东和阿里都采取“翻牌”模式改造“夫妻店”。通过对店家提供一些培训、进行店面装修指导,授权品牌,接入线上数据系统等让传统零售店大变身。


“夫妻店遍布每个社区、是最接近消费者的终端资源,在中国,这样小店的数量在600万家左右,它们像毛细血管一样,对于京东和阿里而言,大规模抢占夫妻店,能为其带来更加全面、丰富的消费者数据反馈。”林鑫认为这是电商平台争夺夫妻店的关键原因。


“在中国便利店市场,一直有两种业态互为补充,又彼此无法取代。一种是连锁型便利店,包括日系和区域连锁型便利店,另一种则是数量庞大的“夫妻店”。在这波便利店浪潮里,传统零售商和投资机构,更为青睐连锁便利店。而京东、阿里则主要争夺“夫妻店”,以改造“夫妻店”的方式迅速扩张。”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认为,“这必将深深影响着整个中国便利店的发展,最终也必将引来传统零售商、专业玩家与电商平台之间的竞争甚至血战。”


作为解决最后一公里甚至是100米的重要业态,便利店一直受到各大零售企业和电商平台青睐。


门店小、密度大、贴近社区生活,能产生网络效应的便利小店,无论对电商还是传统商超,都是不能失去的战略要地。随着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的加入,便利店行业的竞争也进入白热化阶段。


亏损负债不少的苏宁小店想要熬到盈利,仍需要不断投入资金,以加盟为主的专业选手旗下小店很容易改旗易帜,电商平台的模式能否成功尚存变数,混战在所难免。


问题是血洗之后是一地鸡毛还是百花齐放?


只有时间才能回答这个问题。


12月9日-11日,龙商网&超市周刊联袂信阳西亚将在 河南信阳 2018年中国零售业总裁峰会! 敬请关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