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明治
中国年轻人生活状态记录者,非虚构生活写作孵化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成都发布  ·  早安,成都!新闻来了 ·  昨天  
成都日报  ·  95.10亿!刷新双记录!成都全国第三 ·  2 天前  
成都日报  ·  95.10亿!刷新双记录!成都全国第三 ·  2 天前  
清廉蓉城  ·  UP中国丨每一束光芒都熠熠生辉 ·  4 天前  
清廉蓉城  ·  UP 中国丨挺膺担当再出发 ·  3 天前  
成都本地宝  ·  成都寒假必去的10个免费遛娃场馆!地铁直达→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三明治

在互联网大厂工作近十年,这次我主动选择了毕业|三明治

三明治  · 公众号  ·  · 2024-05-23 14:14

正文


作者 | 林一默

编辑 | Jasmine




我现在的状态是一种“薛定谔的离职”的状态,想辞职已经想了很久了,但是一直没有勇气和动力离开。


研究生毕业之后,我一直在互联网大厂做产品经理。那时候的互联网一片繁荣,极少有裁员,极少有差绩效,甚至每年还有薪资普调,现在回过头来看,不禁唏嘘。现在的我在入职即天花板的大厂里挣扎,每天除了要回复数不清的工作消息,还要协同各个团队才能做好一个需求。只做份内的事情是不行的,大厂所谓的ownership就是向你提出更多要求,要创新、要亮点、要结果、要表现。艰辛的过程自己搞定,不好的结果还是由你背锅。


我像是参加了一场全员加速的比赛。我可能做得还不错,但总有人比我更好。我的人生被卡住了,全方位的卡住,每一天都有与日俱增的年龄焦虑。我还能在这里呆多久?离开这份工作我还能做什么?呆得越久越觉得自己断了手脚,什么都不会了。


一个不合理的绩效是辞职最直接的推动因素。我的努力不被看见,业绩增长也可能与我无关。为什么偏偏是我?我无法坦然接受这个绩效考核的结果,一边愤怒一边又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够好。


每个夜晚的梦里,我都反复被纠缠着,急切地想寻求一个确定性的答案,一个官方权威的答案,一个可以告诉我走这条路可以通向幸福的答案。我只想牢牢地抓住一个答案,不想承担选择的代价。



我想要在快车道上刹车,

却停不下来


心理咨询师崔庆龙说,人之所以难以摆脱一些令自己厌恶的东西,是因为厌恶之事还承诺了安全和稳定,在这个意义上,人宁可忍受长久但能够预期的痛苦,也不愿意接受短暂的不确定。因为不确定的东西,向来喜欢对一个人心底深处最不安全的东西作出呼应。


我三十多年的人生一直在一条快速的轨道中,对这种安全的痛苦熟悉极了,却像患上了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一样无法离开。即使现在处在选择的档口,我依然无法百分百地勇敢,百分百地坚定,百分百欣喜地纵身一跃,脱离轨道。


我无法停下来,因为担心自己稍微松懈一下就会被淘汰。从毕业到现在快十年的时间,在互联网公司的高速运转中,工作早已完全渗透到我的个人生活当中。我追求效率,追求结果,却不享受过程,甚至丝毫都回想不起来工作中一个微小的细节。大厂的高工资更是让人离不开的毒药,它提供了超出我能力的稳定现金流,购买我更多的时间,却也让我更依赖大厂以及其熟悉的工作逻辑和做事框架而生存。离开大厂意味着失去稳定的高工资,把自己抛向未知的市场。


而在一个以恐惧来驱动的工作里,让我最难受的还是环境:大部分工作时间都被各种会议所占据,一个事情需要来回反复地沟通、对齐,我每天都被一种无意义感包裹着。而在喜怒无常的老板制造的紧张氛围中,我变成了一个24小时收发消息的机器人,恪守着“随时随地第一时间回复老板的各种消息”的职场潜规则。同事们也只顾自己挣表现,各有心思,越真诚的人会越吃亏。我也越来越看不到这份工作能让我喘息和成长的空间。


我知道我最大的痛苦是同时拥有新、旧两种价值观:一方面,在多年浸润的绩优主义的影响下,我在卷的道路上一路狂飙,毫无感情去厮杀、竞争,似乎只有“赢”才能让我确认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另一方面,我又慢慢地意识到,在大厂里的每个人,包括我,都不是工具,而是有血有肉的人,而每个人也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有权利选择参与或退出这场游戏。可我现在还在这两种价值体系之间徘徊犹疑,一脚还在旧框架里,一脚踩在新框架上。我用两种价值观的标准要求着自己,也无法坚定地做出选择。


在大厂,很多事情都是不设边界的,一切从公司利益出发、追求“卓越”的行为都是被鼓励的。因此每个人都被要求做得更多,做得再好些。当绩效体系在刺激着每一个人时,我感觉自己像是被绑上了一辆开着自动驾驶模式的车,我只能选择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向前,而去忽略心中微弱的一丝对自我的觉察和关怀。


四月的第一天,我和HR的meeting只用了不到 10 分钟,我依然被全程拿捏,没有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是离开吗?还是继续熬下去?我还没有做出选择。




贪恋一些熟悉的安全感,

但还想要跳进荒野


家里的网到期了,但是还没决定好要不要搬家,一方面觉得这个档口是不是要保持一些熟悉的部分,但另一方面我也想要彻底脱离当下的环境。


在这个考虑辞职的档口,我给自己买了拖了很久都没买的医疗险和意外险。这个时代,越发地不确定了。如果辞职了,我希望能依靠保险给自己一个更全面的保障,一种抵抗未来未知风险的安全感。


预约了公司提供免费心理咨询服务的心理咨询师的时间,我又说起了我现在内心的挣扎、犹豫和恐惧,但咨询师好像麻木了,他只是轻微地认同了我。咨询了五次,我一遍遍地重复述说我的感受。好累啊,我需要有人能稳稳地接住我,或者给予我一针见血的反馈。


已经裸辞半年的好朋友对我说:“抱抱,太难了,你真的很不容易了。”辞职后她觉得很快乐,她让我看到了一个裸辞的版本,感觉没那么害怕。


我还需要更多的被肯定、被看见和被接纳。和人生教练咨询的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人生教练告诉了我她之前gap和成功转行的经验。她很坚定地接住了我的恐惧,告诉我这条路是没有那么可怕的,是有希望走出来的。


今天有 60% 的倾向性,觉得还是要跳进荒野,不能被自己的恐惧吓死。




当忧不忧,是宇宙给我的信号


前两天,我和即将离职的同事聊天,她提到在提离职前去火神庙求了个签,觉得还蛮灵验的。于是,我也抱着显而易见的目的来到了火神庙的真武殿,抽的签是中平签。


中平 当忧不忧

当初得意反成失 今日忧危事不危

若遇贵人相接引 千年枯木再生枝

贪多偏惹祸临身 名利从来未是真

但得优游家道乐 知他谁是百年人


当忧不忧,很妙的一句话,不管什么样的道路,都没有那么的危险,也不需要那么地忧虑。Gap 的勇气再加 10 分,达到了 70 分。


两周前,我还找朋友测了塔罗,塔罗的结果也是类似:如果选择 gap,短期损失了金钱,可能会碰到一些问题,但长期会有挣破重生的感觉;如果选择熬着,虽然金钱上有了保障,但也始终有一些问题。朋友说,私心建议我选择方案一。


另一个朋友也给我算了一卦,是个中吉卦:此刻想要做的决定是可行的,做的过程比较顺利,最终导致的结果也有利于我。


在我急切地想要一个确定性答案的时候,其实没有任何人任何事物可以给我这样一个答案,甚至我越想要越没有。我想要借助的玄学力量,无论东方的还是西方的,都不是上上吉,但却颇有禅意,它们都给了我一些信心和力量,让我知道没那么可怕。


昨天偶然看到一篇文章,标题是“面对恐惧,纵身一跃”。这也许是宇宙给我的信号吧?




Why me?


朋友发给我一篇小红书笔记,那是一个同样在互联网大厂获得不合理绩效的姐妹发的视频,她在视频里快乐得都快要溢出屏幕了。最近,小红书也给我推荐了不少相关的内容。很多“大厂毕业”的博主都坦然接纳了这样的结果并开启了新生活,甚至还有人把“被大厂裁员”的标签作为开启个人账号的流量密码,积累粉丝。


但我好像还是没办法做到这么坦然地告诉全世界:我在这个系统内失败了。因为我没法做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小镇做题家”。我甚至还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担忧:如果我在小红书上发布了有关于我拿了一个不好的绩效的内容,万一被熟人刷到岂不是很丢人?他们会怎么看我?我甚至在想,如果我如实告诉我的朋友,我拿了一个不太好的绩效,但他没有在情感上支持我,表现得有些冷漠,我该如何自处?


一种见不得人的羞耻感,让我甚至都没有办法直接说出:我拿了一个 m-的绩效,而是用“不太好的绩效”替代,在最开始的几天里,我甚至用每天戴口罩来掩耳盗铃。深深的不甘心和无力感,让我感觉在这个系统里被贴上了“二等公民”的标签。


虽然我知道,这不是我的错,我说得毫无底气,因为这个制度下,我无法举证我是完美的,我很容易被指出是“还有待改进”的。这是一个巨大的可以被各种叙事篡改的灰色空间,作为权力下位者的我毫无还手之力。不仅如此,我甚至还觉得自己“有罪”,我对自己的价值产生怀疑。在这样的环境中待久了,我对工作对生活都有种无能无力的感觉,也有很多次“活着好没劲”的念头,幻想着意外死亡。


回到这个问题上:why me?尽管想要离职的念头很强烈,但我还是不想成为那个失意离开的人。我会想到,如果我哭哭啼啼和老板说我要离职,她可能会说,如果你在这个环境里还有没有解决的问题,那换个环境能好吗?想到这里,我竟然无法反驳她的话。但也许换个环境,我就不能这么想了。可我还是会担心这些失败的经历、不太好的绩效会影响我后续的工作和生活。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但也许再过一些时日,时间会抹平一些我的羞耻感,我就可以完全放下了。




Maybe it's time


在 2 月份的每日书,我也写了不少关于工作的焦虑,最后写到:maybe it's time。


Yes.


不知道能不能重启人生,但差不多下定决心要告别旧世界了。过程不是丝滑的,悬而未决的状态最是让人难受,当下定决心的那一刻才算是解脱。


四月以来,我哭了很多次,跟心理咨询师哭、跟朋友哭、跟老板哭、跟妈妈也哭了。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哭的次数最多,一个人呆在家里更容易感受到如在深渊的窒息感。上个周末,我好不容易走出家门到后面的厂区逛逛,但坐在奶茶店的门口,我只是边喝奶茶边默默流泪。


从开始的愤怒、委屈、不甘心,盘算到现在才算是真的“算了”,个人的力量如此渺小,还是不要肉身相搏了。


摆在我面前的两条路,一是马上离职拿大礼包;二是死命苟住,可能下一次拿“大礼包”。有不少人劝我苟住,他们的一致观点是:经济形势不好哪里都一样、现在工作不好找可能要降薪。我确实有被吓住,无法做出选择,总担心自己选错道路坠入深渊。


我确实也有很大的担忧:我真的找不到比这更好的工作了吗?尽管这份工作中充满了痛苦,我真的可以gap吗?我可能无法找到自己的热爱,享受不了自由,又变得很空虚?我已经不是年轻人了,年龄越大沉没成本越高,可以这样任性地选择吗?我这样离开是不是太不光彩了,是不是要证明一下自己,再华丽地转身离开?现在我主动选择离开,没有谈判的砝码,在现实利益上有些损失,是不是要再熬一下?如果没有工资带来的持续的金钱,我会不会慌得不行?


但我也在憧憬:如果要我继续在这个环境里呆几个月,想想都难受,还不如马上走人休息一下;现在这个阶段,时间成本是多少金钱都无法替代的,不要跟他们耗;希望在生日之前解决好这些事情,给自己一个重启的机会;如果现在都不能冒险了,以后可能更加不会了,现在是最好的时间;我需要冒险一次,可能会找到自己想做的热爱的事情呢;开启gap之后,我要做的事情还挺多的,学英语、看书、去旅行、陪家人,我还可以多在市场上看看机会。


头脑觉得苟住比较安全,身体和直觉更向往离开。经过清明假期几天的休息后,内心的声音更明确了:离开。


















每日书 5月假装上班主题班 ,作者们在 日复一日的上班之余,通过写作来思索自己跟工作的关系,分享在职场中的困惑和经验,打开视野看到其他行业的酸甜苦辣。


6月每日书报名中!
在每日书,记录你的生活
期待你的书写!

点击小程序报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