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要围绕小张参加VEX机器人比赛的事情展开,作者纠结于让孩子参加比赛可能会影响学业,反映了孩子在追求兴趣和应对学业压力之间的困境。文章还涉及了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选择和平衡问题。
文章反映了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的挣扎和纠结,包括在保护和放手之间的平衡,以及在短期目标与长期发展之间的取舍。
文 | 吉米妈
最近,我们家因为小张的事儿,都battle了好几轮了。
事情是这样的,小张不是一直在一个俱乐部学习
VEX
机器人
么?
去年,他们在国内打了几场联赛,成绩很不错,
获得了去美国参加
VEX
机器人世锦赛的资格。
比赛时间是今年
5
月初。
小张是很想去的,但是我却陷入了纠结。
纠结的主要原因是要请很长时间的假,前前后后加起来大概得两周左右。
也就是说,他刚刚考完期中试,就要去参加这个比赛。
有两周的课几乎完全上不了。
他现在已经是一个初中生了,课业的繁重程度和小学没法比。
两周的课程真空期,对初中生来说简直是“知识黑洞”
。
在学习上,他也不属于游刃有余,落一点课也不会有啥影响的尖子生。
所以,他比赛回来后,可能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把落下的课补回来。
尽管小张信誓旦旦地说,
没事,他能补上来
。
但是
知子莫若母。
作为新时代的
“四懒新人”
(懒得背、懒得写、懒得读、懒得算)
,他连日常的作业都是能不做就不做,可做可不做绝不做,必须做的随便做。
所以,我很怀疑他这句话的可信度。
我猜,他很有可能,在比赛回来以后,看着堆积如山的作业和难题,就知难而退了。
或者随便糊弄一下就过去了。
但是欠下的债终究还是要还的。
尤其是数学这样的学科,一环扣一环。
落下其中的几个章节,就等于是给自己挖了坑。
挖坑容易填坑难
。
这个坑填不上,之后遇到相关问题,可能还是跳不过去。
况且今年
9
月他就上初二了,要学的东西更多,学习节奏更紧张。
如果他还欠这么多债的话,很有可能会影响后面的学习。
所以,
我反复和小张确认,他想去参加这个比赛的意愿是不是很强烈
。
如果不那么强烈的话,其实也可以不用去的。
小张听我这么一说,刚开始还说,也可以不去的。
后来又琢磨了一下,
反而更坚定表示,他想去
。
为此,他还提出了尽量缩短时间的建议,比如他可以不跟俱乐部的大部队走。
可以自己飞,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节约时间,打完比赛他可以立即回来,所以只要
请一周的假就够了
。
但我和他仔细分析后,觉得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
首先,北京没有直飞达拉斯的飞机,中间还要转机,飞过去就需要花一天多的时间。
到了那,也不可能直接就参加比赛,至少得留一天倒时差。
打比赛需要三天的时间。
比赛结束后,还要稍微休整一下子,再飞回来,又得好几天。
所以,说到底,还是要请七八天的假
。
老张看我和小张在那掰扯。
就劝我
别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既然孩子热情这么高,就让他去吧
。
我觉得这件事吧,也不能说谁对谁错。
只能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可能,也有人会说,去打比赛也不算耽误学习。
打得好的话,
也可以走科技特长生赛道,还拓宽了升学路径呢。
这句话没错,但是现在尴尬的点在于,小张学的这个
VEX
机器人属于硬件编程。
虽然目前在国内也有一些学校招相关的科技特长生,
但相比于软件编程来说,数量还是有点少。
有不明白软件编程和硬件编程区别的,可以去看我以前写的这篇文章:
拼不过成绩的孩子,开始走向一条新的“升学赛道”
。
因为VEX
机器人要组装机器人,要搭校队,这些成本远比软件编程要高得多,所以,
大部分学校的科技特长生还是招学习软编程的。
小张当初之所以选择
VEX
机器人,主要还是因为他喜欢。
再加上我也是第一次做妈妈,没经验,觉得只孩子喜欢就够了,哪还考虑到后来的升学?
但小张上初中以后,
我逐渐体会到,孩子的热爱最好和他的升学路径结合起来,才能走得更长远。
去年我还专门请了编程行业的专家到直播间,跟姐妹们科普干货和升学信息差,很多姐妹听完都和我一样学到了很多。
有些姐妹可能错过了那一场,所以
清明假期后的周二
,
也就是
4月8号中午12点
,
我又特意把
编程升学规划专家朱老师
请来直播间,跟妈妈们分享其中的门道,打破信息差,帮大家更好地给孩子做教育规划。
👇
感兴趣的姐妹先预约直播
👇
扯远了,咱们再说回来,正是因为觉得小张参加的这个比赛,对他走国内升学这条路的帮助不太大。
所以,我才会这么纠结。
我当然知道,孩子的兴趣选择也不能太功利,无关升学的梦想也要支持
。
但身为一个老母亲,我自然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到。
争取在孩子的热爱和守住学业底线之间做个平衡。
但生活抛给我们的选择题,往往很难有两全其美的选项。
大多数时候只能有一美,甚至更多时候是两难选择。
所以,老母亲在这些选择中间就难免有各种挣扎。
其实,小张对机器人课程的喜欢。
我是看在眼里的。
他学这个课程,已经有五年多的时间了。
原来我们住在朝阳,上课的地方其实离我家很远,几乎要横垮大半个北京城。
但是,小张几乎节节不落,每个周末都会风雨无阻地从朝阳奔赴大海淀。
而且,他们时常要参加国内各种级别的比赛。
小张每次都是自己收拾行李,自己带好比赛要用的各种组件,跟随俱乐部到各个城市去打比赛。
能让
“懒人”小张如此这么折腾还不嫌烦的,说明是他的“真爱”。
所以,这些年,我也非常支持他奔赴自己的热爱。
这种支持,包括大把的银子和大量的时间,外加各种口头和精神鼓励。
但是这次,我之所以想劝退他,还是因为小张也到了一个重要的学习阶段。
对于现阶段的孩子来说,中考依然是一座无法跨越的大山。
更何况,这两年,各种升学政策不断变化,什么
1+3
,
0.5+3
还有
集团直升
等等。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考的选拔,从孩子初二甚至初一就开始了。
所以,上了初中以后,考试成绩还是挺重要的。
如果因为参加了一次比赛,影响了后续的学习,我觉得也有点得不偿失。
况且,
这样的比赛也不是什么千载难逢的机会
。
即使这次不去,
以后类似的比赛还会有
。
可以等到寒暑假或者学习不那么紧张的时候再去。
这样既不耽误学习,又能安心地打比赛。
岂不是更好?
当然,你也可以说,相比于眼前的成绩,孩子的梦想和热爱才是更重要的。
但是,
在一个遥不可及和梦想和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之间做选择。
其实真的挺难的。
在不知道究竟哪种才是最优选择的时候,像我这样有点偏传统的老母亲,
还是想让孩子能两条腿走路,不要顾此失彼。
在反复纠结了几天以后,我还是决定同意小张去参加这次比赛。
为什么我说了上面一大堆,最后还是同意了呢?
原因有两条。
我后来又和小张反复确认了几次,他都表示他非常想去。
当孩子想做一件事的愿望特别强烈的时候。
我觉得就没必要非得和他对着干了。
随着孩子长大,类似的事儿可能还会有很多。
包括以后的升学、就业甚至结婚生子,我们彼此可能都会有不同的意见。
当分歧出现的时候,父母能做的或许就是帮助他分析各种选择的利弊,以及由此会带来的结果。
至于最后怎么选,可能还是要看他自己。
我们不能一直替孩子做决定。
所谓的母子一场,终归是他有他的人生,我有我的旅程。
他自己的人生,终究还是他做主。
放手,有时候比紧握更需要勇气。
作为父母,
我们本能地希望孩子能走一条安全稳妥的道路。
目前这个阶段,虽然我还是希望小张能以学业为重,兼顾热爱。
但是,这段时间,我也逐渐想明白,
生活总是充满了变数,
我们无法预知未来,更无法确保每一步都走得完美无缺
。
与其追求所谓的完美,不如
追求
一种动态的平衡。
在保护与放手之间找到平衡。
在学业与兴趣之间找到平衡。
在短期目标与长期发展之间找到平衡。
绝对的平衡可能不存在,
那就尽量保持一个相对的平衡吧。
可能在某个阶段,
“热爱”占用的时间多一些,而在另外一个阶段,“学业”占用的时间多一些,某个阶段以学业为重,某个阶段以“热爱”为重。
说到这儿,还是不得不感慨一下,
当妈可真难啊。
总之,就把这次经历当作我们在小张成长路上的一次“放手”
尝试吧。
至于尝试的结果如何?大家可以等着我的后续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