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灵毓秀,人文荟萃
英才辈出,汇聚南雍
2024级小蓝鲸即将向南而至
开启人生新的篇章
他们心中有火,眼里有光
怀揣对一切未知的好奇与向往
他们心怀“ai”,奔赴未来
昂首阔步走在新时代奋进路上
推开通往新旅程的大门
让我们共同倾听——
毕业于
天津市第七中学
录取于
汉语言文学专业
的小蓝鲸
王一卓
的“新声”
亲爱的南京大学:
展信如晤!
由于光怪陆离的世俗声音非常嘈杂,我总是喜欢积累“勇于做自己”的小句子,其中最钟爱的便是铁生的“且视他人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去走你的夜路。”对我来说,因为这条夜路朝向南京,朝向南大,才让我不惧鬼火与苦难。
我初识你,是因为你的出身家世。身为纯纯北方人的我,对江浙沪一带的好奇,可不比马可波罗对神秘东方的向往差,于是我一眼就盯上了六朝古都的南京。历史科目经常要求背诵朝代都城,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东晋、南朝宋齐梁陈的都城所在——建康,初中我只是单纯的认为他们最容易记住,后来长大一些便更想探究这名字的来源和寓意。建康:建功立业、平康安乐,这对于一代君王,一个朝代来讲都是莫大的祝福,我想这也是五朝一直延续此名的原因吧。而南京,东傍钟山,南枕秦淮,西倚大江,北临玄武,处天然屏障之内。我想,那古代十二外郭定有重兵把守;那东南城外定有千帆经秦淮河的烟波浩淼,将瓜果蔬菜运往远方;那城内定是人烟凑密,市井繁华;那南京大学里的学子定然是非比寻常,书卷气也肯定甚是浓郁。我靠近这座城,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去到那里,去那里求学读书!可惜未到金陵时只能如此向往与想象。
再次崇拜你是在2024年7月份,身为文科生的我对时事热点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当然也与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飞天奔月”梦有关,我对探月工程尤其关注。在6月25日这个振奋人心的日子,携带着月球背面“土特产”的嫦娥六号终于载誉归来。随之而到的,便是各大学得到用于研究月壤的累计克数,你——南京大学,获得总克数位于排名第一!惊人的是这份名单打破了人们对国内大学的刻板印象,也让我有机会重新认识你——这个122年高龄的老先生。文理兼优,根红苗正,紧跟时代,内有诗书(汉语言专业位列第一梯队),外有科研(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作出重大贡献),试想哪位学生能不为你倾倒。就这样,我的梦想愈加向你侧重,独上西楼,只为望你。
该怎么给你形容我的高三呢?是早操时随手揣兜的单词小条?是缩短午休时间写数学作业只为能给背书留出时间?是一下课就冲进生物办公室排队问问题的争分夺秒?是害怕睡着而坐在楼梯上背知识点的备考日常?是半夜十二点一人从高三专属楼抹黑回家?是看到成绩完全没有进步后只有五分钟的崩溃呐喊?是,但不完全是,这只是高三那二分之一的面容。毕淑敏先生曾在书中写到:我们总是下意识的去反对自己,将苦放大化,习惯了将幸福和苦难比较,可这本身就是一种苦难。高三的我又何尝不是呢。
其实完整的高三还差这一部分:差了孟春四月海棠盛开,老师破天荒让拿手机,拍出的春和青春的碰撞,花儿与少年的融合;差了两个月举办一次的生日会,大家的歌声延续的了一整个晚自习;差了高三早晨轮流点播的醒脑神曲;差了学校旁小报亭卖的,冰凉整个夏天的绿豆方糕;差了半夜犯“猪瘾”时自己消化的袋装方便面;差了老师奖励的祝福贺卡,当然,还差了陪着我的他们。
青春的力量无可压抑,即便身处黑暗,也能绽放出光。现在的我已然不能准确的描述出高三到底是怎样的,只是依稀记得自己为了奔向一个目标,大胆的走着夜路。可能是青春闪着光,也可能是想考南大的梦想点燃了我心中的火把,即使衣带渐宽,即使人憔悴,也毅然奔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