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有一些大人,理所当然地伤害孩子而不自知?
就像那个山东爸爸,看到儿子获奖,脱口而出的不是“孩子,你真棒”,而是“这奖状含金量不高”。
答案是:大人们的分别心太重,功利心太甚。
山东那个爸爸认为,既然班里很多孩子都拿到了奖状,那这奖状就是含金量不高的。含金量不高,又有什么好高兴的?
只有拿到班级第一、年级第一或全市第一的独一无二的奖状,才是含金量高的,才是值得庆贺的。
当爸爸说出“含金量不高”时,他压根就没去看自己孩子站在一堆孩子中间露出的明媚笑容。
他陷入了“第一才是最好”的功利思维和面子考评里。
哪怕他自己小时候也没有考过班级第一。
这才是这件事中细思极恐的一点:
唯有第一,才是最好的;与大多数人为伍,就是可耻的。
这种分“高低贵贱好坏”的二元对立,以及由此带来的攀比和焦虑,才是当下教育的“万恶之源”:
第一名才是好,第十名就是差;
学习好才是好,劳动好就是没多好;
考上名校才是好,考上技校就是丢人;
光宗耀祖就是好,平平凡凡就是没出息……
从家长、学校到社会的二元对立,正在不断给孩子压力。
而很多孩子,尤其是6岁之前的幼童,是压根儿没有分别心的。
不信你去观察幼童,他们都是纯净明亮的,不会功利化待人。
他们不管是遇见月薪3000元的保安,还是遇见开着300万豪车的亲戚,都是露出同样的笑容,都会甜甜叫一声“叔叔”或“伯伯”。
你带他们去吃豪华大餐还是给他们煮碗方便面,他们都吃得开开心心。
你是月薪5000元的普通员工,还是月薪50万的老板,他们都会开心地搂着你的脖子说“爸爸妈妈,我爱你”。
这就是赤子之心。
图/摄图网
那孩子们是怎么一步步弄丢赤子之心,陷入二元对立,渐渐变得面目全非的呢?
答案是:上学后。
尤其是进入“教育竞赛”后。
被二元对立的大人们比较来比较去后。
在犯了错和做得不够好,被大人贴上“失败者”的标签后。
或者明明很努力,拿到自己拼尽全力得来的荣耀,却被大人嘲笑“含金量不高”后。
简而言之,孩子们的赤子之心,是被功利思想的大人们一点点打击后,才残缺消失的。
由此延伸出另一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