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
阅读原文
”到
学习强国总平台
听精选内容
音乐综艺节目,这个曾经让人为之一振的娱乐业态,如今正面临着一场关乎生存的考验。
“若是月亮还没来,路灯也可照窗台”……出自《天赐的声音》中的旋律,在各大平台频上热搜。这首歌曲巧妙地倾诉了身处他乡为生计奔波者的情感,折射出一种深刻的心酸、无奈与期望,使听众感受到“暮雨朝云,愁与谁言”,不仅听到了异乡人的呼唤,也触摸到了每一个为梦想付出代价者的真诚与执着。通过音乐传达的深刻情感,令人回味无穷,也让音乐成为了传递情感的桥梁,联结了无数同样境遇的人们。
世间的悲欢可以通过音乐短暂相通,音乐就可以成为交流与传承的载体。
音综仍有其不可替代的魅力和广阔的市场潜力。但这样的成功能否持续?出路又在何方?
观察近年来的音综市场,不难发现,不少节目老歌翻唱,重复率高,飙音炫技,后期剪辑,在追求短暂的高流量和话题热度时,忘记了音乐本身的魅力。
《歌手2024》的尝试——“直播、不修音、一遍过”,无疑是一种突破,歌手们功力扎实,气韵与声音阅历抗打,直播时更加能够彰显出那种澎湃有力、态势压倒性的扑面而来,给人纯声乐性的音响震撼。
国内音乐综艺市场的现状,实质上更多在“吃老本”,节目内容相似、选手轮换式的老面孔、缺乏创新的表演形式。也许真正的突破,需要的不仅仅是格式上的翻新,更在于如何深入人心,如何让音乐真正成为文化交流的桥梁,而不仅仅是话题和流量制造机。
《歌手2024》选择引入更多风格多样的音乐和不同国家的艺术家,让海内外观众充分领略不同音乐文化的魅力,感受音乐带来的独特力量,丰富节目的音乐性和国际感。更重要的是,华语音乐能够同世界音乐进行深入交流和文化融合。
在此基础上,我们也更期待音综节目去广泛挖掘和提携原创音乐人才,鼓励原创作品的展示,提供一个多元化的音乐舞台。同时围绕更加深入的社会和文化主题设计节目内容,比如探讨音乐与社会变迁的关系、音乐在全球化中的作用等。通过深入的主题讨论和探索,提升节目的思想深度和文化价值。
不忘初心。音综出世,并非是简单地为了娱乐大众,还是要承担起传递音乐文化的使命。
节目制作的焦点
应该重新聚焦于音乐本身的力量和美,通过真正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来重塑公众对音乐的认识和期待。这不仅仅是一个艺术问题,更是一个文化责任的问题。
还要重视教育与培训功能,通过节目加强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如设立音乐工作坊、大师课程等,邀请专业音乐家教授音乐技巧、传播音乐知识,这不仅可以提升节目质量,还能为音乐教育贡献力量。
更要注重道德和社会责任,音乐综艺节目在追求商业成功的同时,也应承担起传播正面社会价值的责任。应避免过度商业化和低俗化,而是传递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期待音综勇于乐于回归音乐的本质,真正做到“以音乐人心”,不是单纯的“以音为噱头”,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赢得一席之地,重新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