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郑曦原编,三联书店2001年5月北京第一版,第300页-342页。该书系《纽约时报》对华报道选编,起迄年代为1857年1月至1911年10月。
这一时期的中国,正经历着“千年未有之变局”,从独立自主的东方老大帝国沦为“东亚病夫”,传统的帝制和士大夫政治走向终结,军事、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经历了蜕变,人民经受着无与伦比的巨痛
……《纽约时报》以当时中国人还未具备的近代眼光和技术,及时、全面、连续地观察和记录了这段历史,内容涉及内政、外交、国防、文化、社会、革命及华侨等方面,
构成了一部具有独特视角的中国近代史。
本文转自公众号凤凰人文历史
当地时间1896年8月28日,大清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乘“圣·路易斯”号油轮抵达纽约,开始对美国进行访问。李在美国受到了总统克利夫兰的接见,并和美国一些要员及群众见面,受到了“史无前例的礼遇”(《纽约时报》)。这篇采访,现在读来,依然后背发凉。
1896年,李鸿章出访美国时,纽约报纸用李鸿章在美国受欢迎的程度来打响广告:“李鸿章从来没有错过星期天的报纸。”
9月2日上午9时许,李鸿章在纽约华尔道夫饭店接受了记者的采访,本文是1896年9月3日《纽约时报》对这次采访情况的综合报道,李的回答实事求是、有理有节、不卑不亢。
美国记者:尊敬的阁下,您已经谈了我们很多事情,您能否告诉我们,什么是您认为我们做得不好的事呢?
李鸿章:我不想批评美国,我对美国政府给予我的接待毫无怨言,这些都是我所期望的。只是一件事让我吃惊或失望。那就是你们国家有形形色色的政党存在,而我只对其中一部分有所了解。其他政党会不会使国家出现混乱呢?你们的报纸能不能靠国家利益将各个政党联合起来呢?
美国记者:那么阁下,您在这个国家的所见所闻中什么使您最感兴趣呢?
李鸿章:
我对我在美国见到的一切都很喜欢,所有事情都让我高兴。
最使我感到惊讶的是20层或更高一些的摩天大楼,我在清国和欧洲从没见过这种高楼。
这些楼看起来建得很牢固,能抗任何狂风吧?
但清国不能建这么高的楼房,因为台风会很快把它吹倒,而且高层建筑没有你们这样好的电梯配套也很不方便。
美国记者:阁下,您赞成贵国的普通老百姓都接受教育吗?
李鸿章:
我们的习惯是送所有男孩上学。
(翻译插话:
“在清国,男孩,才是真正的孩子”)我们有很好的学校,但只有付得起学费的富家子弟才能入学,穷人家的孩子没有机会上学。
但是,我们现在还没有你们这么多的学校和学堂,我们计划将来在国内建立更多的学校。
美国记者:阁下,您赞成妇女接受教育吗?
李鸿章:(停顿一会儿)在我们清国,女孩在家中请女教师提供教育,所有有经济能力的家庭都会雇请女家庭教师。我们现在还没有供女子就读的公立学校,也没有更高一级的教育机构。这是由于我们的风俗习惯与你们(包括欧洲和美国)不同,也许我们应该学习你们的教育制度,并将最适合我们国情的那种引入国内,这确是我们所需要的。
美国记者:总督阁下,您期待对现存的排华法案进行任何修改吗?
李鸿章:
我知道,你们又将进行选举了,新政府必然会在施政上有些变化。
因此,我不敢在修改法案前发表任何要求废除《格利法》(现译《基瑞法案》,原文:
GearyAct)的言论,我只是期望美国新闻界能助清国移民一臂之力。
我知道报纸在这个国家有很大的影响力,希望整个报界都能帮助清国侨民,呼吁废除排华法案,或至少对《格利法》进行较大修改。
美国记者:阁下,您能说明选择经加拿大而非美国西部回国路线的理由吗?是不是您的同胞在我国西部一些地区没有受到善待?
李鸿章:我有两个原因不愿经过美国西部各州。第一,当我在清国北方港口城市担任高官时,听到了很多加州清国侨民的抱怨。这些抱怨表明,清国人在那里未能获得美国宪法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请求我帮助他们使他们的美国移民身份得到完全承认,并享受作为美国移民所应享有的权利。而你们的《格利法》不但不给予他们与其他国家移民同等的权利,还拒绝保障他们合法的权益,因此我不希望经过以这种方式对待我同胞的地方,也不打算接受当地华人代表递交的要求保证他们在西部各州权益的请愿信。第二,当我还是一名优秀的水手时,就知道必须学会自己照顾自己。我比别人年纪要大好多岁,从温哥华回国的航程要比从旧金山出发更短些。我现在才知道,清国“皇后号”船体宽阔舒适,在太平洋的所有港口都难以找到如此之好的远洋客船。
排华法案是世界上最不公平的法案。所有的政治经济学家都承认,竞争促使全世界的市场迸发活力,而竞争既适用于商品也适用于劳动力。我们知道,《格利法》是由于受到爱尔兰裔移民欲独霸加州劳工市场的影响,因为清国人是他们很强的竞争对手,所以他们想排除华人。如果我们清国也抵制你们的产品,拒绝购买美国商品,取消你们的产品销往清国的特许权,试问你们将作何感想呢?不要把我当成清国什么高官,而要当成一名国际主义者,不要把我当成达官贵人,而要当作清国或世界其他国家一名普通公民。请让我问问,你们把廉价的华人劳工逐出美国究竟能获得什么呢?廉价劳工意味着更便宜的商品,顾客以低廉价格就能买到高质量的商品。
你们不是很为你们作为美国人自豪吗?你们的国家代表着世界上最高的现代文明,你们因你们的民主和自由而自豪,但你们的排华法案对华人来说是自由的吗?这不是自由!因为你们禁止使用廉价劳工生产的产品,不让他们在农场干活。你们专利局的统计数据表明,你们是世界上最有创造力的人,你们发明的东西比任何其他国家的总和都多。在这方面,你们走在了欧洲的前面。因为你们不限制你们在制造业方面的发展,搞农业的人不限于搞农业,他们还将农业、商业和工业结合了起来。你们不象英国,他们只是世界的作坊。你们致力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事业。在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方面,你们也领先于欧洲国家。但不幸的是,你们还竞争不过欧洲,因为你们的产品比他们的贵。这都是因为你们的劳动力太贵,以致生产的产品因价格太高而不能成功地与欧洲国家竞争。劳动力太贵,是因为你们排除华工。这是你们的失误。如果让劳动力自由竞争,你们就能够获得廉价的劳力。华人比爱尔兰人和美国其他劳动阶级都更勤俭,所以其他族裔的劳工仇视华人。
我相信美国报界能帮助华人一臂之力,一取消排华法案。
美国记者:美国资本在清国投资有什么出路吗?
李鸿章:只有将货币、劳动力和土地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产生财富。清国政府非常高兴地欢迎任何资本到我国投资。我的好朋友格兰特将军曾对我说,你们必须要求欧美资本进入清国以建立现代化的工业企业,帮助清国人民开发利用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但这些企业的管理权应掌握在清国政府手中。我们欢迎你们来华投资,资金和技工由你们提供。但是,对于铁路、电讯等事物,要由我们自己控制。我们必须保护国家主权,不允许任何人危及我们的神圣权力。我将牢记格兰特将军的遗训。所有资本,无论是美国的还是欧洲的,都可以自由来华投资。
美国记者:阁下,您赞成将美国的或欧洲的报纸介绍到贵国吗?
李鸿章:清国办有报纸,但遗憾的是清国的编辑们不愿将真相告诉读者,他们不象你们的报纸讲真话,只讲真话。清国的编辑们在讲真话的时候十分吝啬,他们只讲部分的真实,而且他们也没有你们报纸这么大的发行量。由于不能诚实地说明真相,我们的报纸就失去了新闻本身的高贵价值,也就未能成为广泛传播文明的方式了。
本文摘自《帝国的回忆——〈纽约时报〉晚清观察记》,郑曦原编,三联书店2001年5月北京第一版,第300页-342页。如有疑问或特殊见解,请自行翻阅该书查找资料。
《看漫画读经典》
(系列全套14册)
只给6-14岁孩子读的经典: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柏拉图的理想国》
《西塞罗的论义务》
《牛顿的原理》
《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
《伽利略的对话》
《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霍布斯的利维坦》
《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
《密尔的论自由》
《培根的新工具》
鲜活幽默 有趣有料有故事
大开本 图文并茂
环保油墨全彩印刷
内页纸张厚实
有韧性,装订牢固
原价531元
限时特价258
它就是中国备受尊敬的周刊之一——
《
三联生活周刊
》。
小编给大家争取到了
超值团购价
!
原价780元的
,
直降390,到手只要390元
!
这个优惠力度之大,其他同行看到后,都懵了!
2025年全年订阅
,共计52期,
每月4~5期新内容,包邮到家~
每个月末邮寄到家,中途如需修改地址,联系客服即可。
现在订阅,还赠送
价值近百元
的超值赠品:
赠品:
增刊1本
,价值88元
每天只需一块多,
就能
让全家人
收获
一整年紧跟时事,深刻、有质量的阅读乐趣。
这笔投入太划算了。
超值订阅活动,
仅限七天。
张五常教授说,
“
邓小平能做到的,是其他人做不到的。
中国200多年来,没有出现过思路这么清晰的一个领导人。
”
今天要向大家重点推介的,就是傅高义先生遗作《邓小平时代》。
这是傅高义先生“十年磨一剑”的巨作,
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披露了大量不为人知的细节。
在写作上既不苛求历史人物,也不为尊者讳。
这本书
不只是给邓小平一个人,而是给一个时代立传。
资料非常出格,但写得很客观,基本还原了那个时代的真相。
这是一部比历史课本生动百倍的当代史,向我们展示出了教科书里所未提及的那些惊心动魄、
跌宕起伏
的历史细节。
张维迎: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一看《邓小平时代》。
沈志华:
傅高义能写出来《邓小平时代》,中国人写不出像他那样的。
秦晖:
通过傅高义先生高超的叙事能力,给我们讲了一个关于邓小平以及当代中国的非常精彩的故事。
能把故事讲到这个程度,的确是我们都应该学习的。
《邓小平时代》的译者是著名学者冯克利先生,其译笔精准且朴实无华。
本书豆瓣评分高达9.3,除了傅高义先生详实的写作,冯克利先生流畅又中国化的翻译功不可没。
这本书,不少朋友已经读过,但由于各种原因未曾读过的朋友,想必也大有人在,所以值得再次推介。
本书口碑极佳,
多次断货下架,
今天再次上架。
我早在2013年本书中文版首发时,就买过一本,当时的售价是88元。刚在先知书店查询了,10年过去,售价仍然是88元。
谁也不能预测《邓小平时代》在将来什么时候有可能下架,至少可以说再版的可能性已经很小很小。毕竟邓小平时代……已是另一个时代。强烈
建议还没有这本书的朋友,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立即一键收藏:
古罗马学者西塞罗说:
一个不懂自己出生前的历史的人,永远是个孩子。
大史学家吕思勉说:“
要前进,必先了解现状;而要了解现状,则非追溯到既往不可,现在是绝不能解释现在的
”。
△
吕思勉先生
这个世界的一切,都会如同尘埃一样随风逝去,只有一样东西会留下来,那就是历史。
清代思想家龚自珍说:“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当我们翻开历史,我们才能读懂我们的现实世界。因为,人的生命不过百年,世界却跨越万年之久。
因此,我们要认识我们所处的世界,就不可以不读历史。读历史,首先要读的就是本国史。
钱穆先生说:“
知道了中国史才算知道我们各自的自己
”。
通读历史,尤其是中国历史,眼里才能有更大的世界,心里有更广的格局。
但只要一提到中国史,很多小伙伴的脑海里都想到《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类似这些“花一辈子也看不明白”的史书巨作。
其实身为普通读者,要了解上下五千年的中华古史,在林林总总的浩瀚史籍中,
想 “不费力就能知晓中国千年历史的来龙去脉”,一部《纲鉴易知录》足矣
,它最适合作为学习中国史入门之钥匙,登堂之阶梯。
别看它的名字如今让人觉得陌生,事实上,这部经典著作,自问世以来,便成为许多人学习中国历史的入门读物。
比如
吕思勉、梁启超、胡适、林语堂
等这样的大师级人物,
都是靠它入门的中国历史
。
南怀瑾甚至说,
这本书,一天只要读三页,就有用处
。
我特地找来市面罕见的
文白对照版《纲鉴易知录》
,套装总共含有八册,一个月我就看完了四册,真的太好读了。
《纲鉴易知录》共107卷,180多万字,全书按照帝王在位的年限编年,
从盘古时代讲至明末,可谓观古通今
。
《纲鉴易知录》以纲目体编辑而成,被誉为
《资治通鉴》的“精华版”和“扩充版”
。
比如,《卷五十·唐记》写道:
【纲】乙未,十四载,春二月,安禄山请以蕃将代汉将,从之。
你会好奇,玄宗为什么会答应?安禄山不是叛将吗?当我们往后看
【目】
才知道,原来朝廷早有察觉安禄山反叛之心,只不过玄宗太相信自己的直觉,误判形势。
紧接着作者用三条简短的【纲】,告诉你玄宗本可阻止这场叛变,但他一直在错失良机,为后来唐朝的没落埋下伏笔。
由此可见,南怀瑾说“
《纲鉴易知录》一天只要读三页,就有用处
”,
此言不虚。
《纲鉴易知录》曾经多次被选为中学生文言文学习的阅读材料。因此,
阅读本书不仅可以丰富历史知识,也是学习文言文的经典读本
。送给孩子,有助于语文和历史的学习。
可以说,
这部书是国人读史的入门级读物,文化家庭必要藏一套。
《纲鉴易知录》是清代学者吴乘权编辑的简明中国通史读本,初刻于康熙五十年(1711)。二百余年中,刊刻了二十余次,并译成外文,传播海外。主编吴乘权,又名吴楚材,曾与吴调侯合编《古文观止》。《纲鉴易知录》不是原创作品,是以他人著作为基础改编而成。全书共107卷,180多万字。上起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时代,下迄明王朝灭亡,其间重大的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都有简略的记载。由于纪事简明,头绪清楚,使人一看了然,所以叫做《易知录》。
《纲鉴易知录》由于通俗易懂,从前流传较广。解放后由中华书局重印,受到读者欢迎。可是,此书只写到明末,到了民国初年,许国英为之续编,仍用纲鉴的体裁,记载清代二百六十多年的历史,所以叫做《清鉴易知录》,上接《纲鉴易知录》,一直延续到清末,独立别行,又可以成为一本简明的清代编年体史书。
众所周知,一代伟人毛泽东酷爱读史。而他读的第一部中国史著作,就是《纲鉴易知录》。1910年,毛泽东在他的私塾老师毛麓钟的指导下,点读了《纲鉴易知录》。少年毛泽东由此获得了系统的中国历史知识。他现存最早的一篇文章《商鞅徙木立信论》,是一篇典型的史论文章,就和他很早读过《纲鉴易知录》深有关系。毛泽东读史、论史,起步很早,起点很高,可以说就是从读这部书打下的基础开始的。新中国成立以后,日理万机的他后来又重读过这部书(龚育之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他终生热爱此书,并多次指示党的高级干部阅读此书,学习历史。
《纲鉴易知录》也是著名学者梁启超的历史启蒙读物,梁启超在《三十自述》中记述了自己成长的历史,其中就提到他的祖父让他读《史记》和《纲鉴易知录》。他发愤读书,很年轻就考取了秀才、举人。这和他从小就有很好的读书训练是息息相关的。
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著名学者胡适先生小时候也曾经熟读该书,他曾回忆说:“大概在十一岁时。这时候我已能够自己看古文书了。禹臣先生教我看《纲鉴易知录》,后来又教我改看《御批通鉴辑览》。《易知录》有句读,故我不觉吃力。”
国学前辈南怀瑾曾经作过一个“中国文化”推荐书目,选书少而精,其中就有《纲鉴易知录》。他在一次讲座上说:“你读历史读什么呢?《纲鉴易知录》,先把它读会,这部书是一部中国通史,作者吴楚才,编过《古文观止》,做私塾先生的。由《纲鉴易知录》配合前面的几部书,中国文化一定行了。”
《纲鉴易知录》文白对照
全八册
原价398元
特别推荐199
*长按识别二维码,立即购买
▽
《文白对照纲鉴易知录》(8册),南怀瑾、梁启超、
胡适靠它入门中国史,简明易读
这样看史书,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历史事件的缘由、人物的心理活动等,都能一目了然。几千年历史读下来却甚是流畅过瘾,绝不枯燥晦涩。
就算是忙碌的上班族,一个月看三四册,真的不是难事。
整套书看完,对整个中国历史有更全面系统的了解。学习历史人物的智慧、经验,要比看其他史书要更快速、直观,省时间。
出版社直接发书!(包邮,可开发票!售后服务加微信:aizhijun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