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丛非从
学点心理学,做个轻松快乐的小niu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丛非从

有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公,是什么体验?| 丛非从

丛非从  · 公众号  ·  · 2019-09-27 12: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PART

0 1


在我们的课程里,一个常见的苦恼就是:有一个不负责任的老公。

都说父爱如山,他真的是像山一样,纹丝不动。什么都不干,什么都不管。


其中一个同学提交的作业:


1.情境 :老公晚上借口应酬,不回家面对孩子。


2.情绪 :愤怒,失望,累,孤单。


3.期待 期待老公能和我一起分担养育孩子,教育孩子的责任。


4.逻辑

老公经常借口应酬,不回家,这就是逃避的行为,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他不负责,我就要自己一个人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我就会很孤单。


我也想逃避,也想不负责任,可如果我也不负责任,那孩子就没人管。没有人管,孩子就很可怜,就很孤单,孩子就没有人爱。而我就不配做父母。


5.匮乏 :陪伴,关心。


听完这个故事,我是忍不住心疼了同学一下,好可怜,自己要承担这么多。 然后替她责怪了下老公:

你还是孩子亲爹吗?咋一点都不负责任呢?你就不怕我也不负责任了,孩子就没人管了吗?你就不怕没人管了,他这么孤单这么可怜没人爱吗?你配做父母吗?


当我骂完我又想了下:


指责老公一点都不负责任,老公应该不会同意吧。跟他说我不管了孩子就没人管了,他也不会同意吧。

咱觉得他不负责任,他不觉得自己没有不负责任。那谁说的对呢?咱总不能霸道地认为,自己的视角才是事实吧。




PART

0 2


先看第一个逻辑:


老公经常借口应酬,不回家,这就是逃避的行为,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对于这个标签逻辑,我个人是同意你的。老公一个人在外面花天酒地,你一个人在家辛苦带孩子。他这个行为,的确应该贴个不负责任的行为的标签。

你很委屈。


但接下来有个非常微妙的过程被你的潜意识忽略掉了:


做了不负责任的行为,等于不负责任吗?


老公经常借口应酬,这的确是个不负责任的行为。但这能说明他是个不负责任的人吗?

他对这个家别的地方就一点责任心都没有?也不赚钱?也不出力?也不照顾家?对你和孩子完全熟视无睹?不闻不问?


如果真是一点负责任的地方都没有,我想你不会坚持这段婚姻。

显然你的坚持里,虽然有不满,但依然是有获益的。老公在别的方面,是有参与和负责任的,只是没有达到你想要的程度。

因此整体上,你可以这么评价老公:


老公是这样一个人: 有的地方有的时候负责任,有的地方有的时候不负责任。


试问谁不是这样?你是所有时候所有地方都对孩子负责任的吗?所有时候所有地方都问心无愧吗?

你的本质,跟老公是一样的,都是一个不够负责任但又有点负责任的人。

可能老公整体负责任的分数比你低,负责任的领域和程度不如你高,但不能说明他是个完全不负责任的人。




PART

0 3


当然,我并不是在给老公开脱。我也说了,老公对于负责任的标准的确比你低。


问题就在这了。我要揭示一个你很难接受的真相:


你的标准比别人高,就只能自己干。


举例如,家务。总有人抱怨一个人拖地收拾家,一个人洗碗做饭,对方什么都不干。实际上,你压根没有给对方做的机会。


地天天这么干净,他拖啥?碗当天就干净了,他洗啥?饭天天有热的,他做啥?什么都准备好了,根本没有他做的空间。


你不做,他也不会做吗?


这得取决于现实有没有触发他的下限。


假如你一天不拖地,第二天他肯定不拖的。假如你一个月不拖地,一年不拖地呢?当地板的脏度超过了他的耐受下限后,他就会自动解决了。

怎么解决呢?


要么指责你懒,要么自己去拖。

而这时候你只要不接受指责,比他更能推脱和逃避。他就会因为无法耐受脏而去拖地了。


比如说赚钱和上进。家里谁更上进呢?谁更积极赚钱呢?谁对钱的焦虑和欲望更大,谁就会承担起这部分来。


孩子也是一样的。谁对于孩子更焦虑,负责任就是谁的事了。


家庭是个系统。在这个系统里,每件事情的动力都会自动化地分配,按照这个原则分配:


谁更焦虑,谁干。
谁更无法忍受,谁干。
谁的标准更高,谁干。


所以家里的活,永远是那个更无法忍受的人去干的。 事情先触及到谁的忍受下限,谁就会忍不住先干了。

因为在晚上陪孩子这件事上,你的责任标准比他高,就只能你负责了。在别的哪件事上你的责任标准比他高,也只能你负责。

很难接受吧。

很想问凭什么吧。



PART

04


我其实也很想问凭什么。

不是问凭什么他对自己的标准要求那么低,而是你凭什么对自己要求那么高。

  • 你为什么要对自己要求那么高呢?

  • 为什么他可以接受低标准,你却不可以呢?


如果你享受也就罢了,你就可以一个人不亦乐乎地去做了。你抱怨了,说明你并不享受。那为什么还要去做呢?


因为你太焦虑了。

你的 第一个焦虑就是:
他不负责,我就要自己一个人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

这句话其实对了一半。

他那天晚上应酬晚回家了,那天晚上就是你一个人面对孩子教育问题了。他经常应酬晚回家,你就经常晚上一个人面对孩子教育问题了。

可孩子的教育问题,是晚上的事吗?

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系统。他承担了一部分,你承担了一部分,你们共同承担了一部分。因此,再重新思考你的这个逻辑:

老公经常借口应酬,会导致你一个人面对孩子教育问题吗?

不会。 老公经常借口应酬,只会导致你那天晚上,一个人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而已。 不会导致所有教育问题都是你一个人面对。

“今天晚上我要一个人面对孩子教育的问题”和“我一个人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感受会有什么不同呢?

虽然你要一个人面对的,不仅是晚上的教育。但其实并不是所有教育问题都是你自己在面对。

这是一个泛化的焦虑。一个点不好,泛化到所有点都不好,让自己害怕。

因此怎么办呢?

这时候,你多去想到他负责任了的那些方面,你的内在焦虑和无助感,就会减轻一些。




PART

0 5


你的第二个焦虑就是:
如果我也不负责,孩子就没人管,孩子就很可怜,就没人爱,就很孤单。

这是一个糟糕至极的焦虑。

第一,老公即使晚上不回来,孩子只能是今晚没人管。这个不会导致他可怜、孤单,即使导致,也是一晚上日常的、可承受的孤单,没什么大不了的。

第二,即使你晚上不管,老公知道了后,或者会通过对你提要求和愤怒来实现管孩子,或者会减少应酬自己回家管。

所以这一刻,他为什么能应酬不回家管孩子,因为那一刻他知道有人管啊。他知道即使没人管,一晚上他自己待着也没事啊。

老公能坐视不管,这说明老公的认知里,孩子这几个小时不负他的责任,是没事的。那为什么你会比他更焦虑呢?

这一刻,你的焦虑被激活了。你害怕的不是孩子这一晚上没人管,你害怕的是自己加工出来的“我一直要一个人面对”、“如果我不坚持,孩子就会特别孤独可怜”,然后你就特别无助。


在你的焦虑里其实是这样的:


仿佛我降低标准,就是0了。

害怕一点点没做好,就万劫不复了,是焦虑者的通用底色。 而别人没有这个想法,所以别人就从容了。


老公没有这个焦虑和联想,他就无法理解你的愤怒和委屈了。只会觉得你无理取闹。

因此, 需要改变的,是你。 不是他要学习如何委屈自己, 而是你需要学习放过自己。

你需要睁开眼看看:

其实没事的。你今晚不管孩子,不负责任,什么事都没有。你也可以…… 喝酒去吧。做你想做的事,做你真正喜欢的事。像老公一样,为自己而活。

你不必焦虑。你不管,自有人管。只是管的 程度比你低 ,不是不管。

PART

06


世界就是这样:

你做太多了,别人就不用做了。

不过这也没什么不好。

你潜意识里有个抱怨的需求,就使用做太多的方式来让自己有机会抱怨。

只要你做太多,做的比老公的标准还高,他就不用做了。这样一来可以把自己放在道德制高点上,二来可以把对方显得不好,这两个效果一实现,你就可以成功抱怨了。

所以 其实是 你想抱怨,发现了老公不做。 而不是老公不做,你才抱怨。

你潜意识里为什么要有个抱怨的需求呢?

认同。

每一个做太多而抱怨的人,早年都有一个同样能干又爱抱怨的妈,让自己烦不胜烦。然后人长大后,就会产生向攻击者认同,成为当年的她。这就是常见的“长大后我就成了跟我妈一样的人”。

人为什么要向攻击者认同呢?

先自己想想吧。



PART

0 7


当然,对你来说,其实是你孤单了,你需要被陪。然后投射到了孩子身上,认为他需要被陪。可是你又不能承认,不能直接跟老公说。

于是借着孩子的名义要求老公了:


你不管孩子,是孩子会孤单啊。你怎么能让他这么孤单着呢。


是你投射了。


要求一个赌气出走的女孩子回家的高级方式,不是“我想你了,你回来吧”,而是“你的猫想你了,你快回来吧”。


这招放在老公身上就不好使了:他压根不觉得孩子会孤单需要他回去,他也想不到是你孤单需要他回去。



是你潜意识里不合理的信念,让你又累又烦了。 找到并矫正它,可以让你的一生,开始走向轻松。

OH卡探索潜意识·北京:



《自我分析表》,网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java一日一条  ·  JavaScript 函数式编程中的 curry 实现
8 年前
经典人生感悟  ·  放下,你就赢了
7 年前
小小包麻麻  ·  为什么美国儿科学会要禁止果汁?
7 年前
包容万象  ·  中国野鸡大学大曝光!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