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裕策生物
裕策生物是国内首家以肿瘤精准免疫治疗为核心的基因检测和大数据分析公司。公司致力于打造中国肿瘤医学研究、转化与应用的高端品牌,实现肿瘤可防、可治的伟大梦想,使基因科技惠及千家万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裕策生物

肿瘤免疫治疗全面解读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裕策生物  · 公众号  ·  · 2018-04-09 18:14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点击上方“裕策生物”可以订阅哦!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简称I-O免疫治疗)是目前研究最为充分的一种免疫治疗手段。目前国内已有19家PD-1/PD-L1抗体研发企业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已有6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肺癌、肝癌、胃癌等10个领域获得FDA批准上市。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抑制免疫检查点(免疫细胞产生的抑制自身免疫活性的蛋白小分子),以解除肿瘤细胞的逃逸机制,让免疫细胞重新激活工作,从而消灭癌细胞。

图1. CTLA-4与PD-1/PD-L1抑制剂的作用机理

目前国外已经上市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有6种,按照上市时间,分别是CTLA-4抑制剂(Ipilimumab),PD-1抑制剂(Nivolumab,Pembrolizumab),和PD-L1抑制剂(Atezolizumab,Durvalumab,Avelumab),外加一个联合疗法(Ipilimumab+Nivolumab)。

图2.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试验与获批进展

其中,2017年5月FDA批准Pembrolizumab用于治疗所有具有特殊遗传特性(MSI-H/dMMR)的成年或小儿实体瘤患者,这预示着PD-1/PD-L1抑制剂成为了首类不针对癌症病发部位,而是针对特定基因特征的疗法,是精准医疗时代的最佳案例之一。大量的临床数据显示,多种实体瘤可以从PD-1/PD-L1抑制剂中临床获益。

表1. PD-1/PD-L1抑制剂在不同癌症中的客观缓解率ORR

抗PD-1疗法的耐药性

了解抗PD-1疗法的作用机制,有望帮助理解它的耐药性形成。

图3. 抗PD-1疗法的作用机制

1)癌细胞本身缺乏T细胞浸润。多种原因导致T细胞浸润的缺乏:肿瘤带来的突变不足以产生可被识别的新抗原,因此免疫原性不足;肿瘤对T细胞的主动排除;基因表达、其他免疫检查点的抑制、免疫抑制细胞、肿瘤微环境都能带来影响。

2)适应性免疫耐药的产生。T细胞在治疗前具有抗肿瘤活性,但随着治疗的进行,当浸润性T细胞识别肿瘤抗原后,会启动PD-1的表达,释放IFN-g,导致癌症细胞表达PD-L1,让T细胞放下武器,停止攻击,产生耐药。

3)肿瘤的免疫编辑。肿瘤的免疫原性能触发特定的T细胞反应,但癌细胞进行一系列涉及遗传物质和非遗传物质的改造(如JAK1/2的基因失活),让最具免疫原性的突变消失,或让参与抗原呈递的基因表达量下降等,导致耐药的产生。


抗PD-1疗法的耐药性原因广泛,仅靠单个生物标志物来筛选患者可能不够。建议要综合考虑DNA分析结果(针对TMB或是关键免疫通路的突变)、RNA分析结果(IFN-g信号通路的表达,肿瘤表型)以及形态分析结果(CD8阳性T细胞的位置、肿瘤微环境)。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研究新方向——联合疗法

首款获批上市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疗法:Ipilimumab+Nivolumab(2015年,恶性黑色素瘤)。处于研究阶段的其他联合疗法:TLR激动剂和溶瘤病毒(改善肿瘤微环境)、IDO靶点(防止T细胞被肿瘤主动排除)、针对调节性T细胞与巨噬细胞的疗法、免疫治疗联合其他治疗模式(放射疗、化疗、靶向治疗)……多学科基础研究的结合与创新,将助力免疫治疗取得更大成功。

这里“阅读原文”, 下载Science原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