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物流与人
不止于商业世界,好奇于更多的可能性,跟随时间一起流逝。专栏话题不能修改,所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基金报  ·  DeepSeek,突发! ·  昨天  
中国基金报  ·  大涨120%!限购! ·  2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央行发声 ·  2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央行重磅!刚刚发布 ·  3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刚刚!马斯克宣布:免费!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物流与人

物流人8月来信

物流与人  · 知乎专栏  ·  · 2014-08-11 10:25

正文

写信人是一位素未相识的朋友,从广告行业转行,创办物流公司,他自己感觉比以前更接地气。以下是我最近一次的回信内容——

YM,早上好!直接回复你的问题。

问题1. 像我们一样的中小物流公司占国内运能百分比是多少?是否有数据说明支撑?
官方去年的数据,2014年国内公路运输的规模预计超过9千亿,其中快递2千亿,余下的都可以算是零担和整车运输。按这个估算,从排名第一的德邦到福建盛辉、盛丰兄弟公司,Top 6,总的体量也就是7千亿的3%左右。余下的超过96% 的份额,在中小企业手中。 今年开始,实体经济的衰退,会导致一个新的趋向,价格战愈加激烈,合约物流这一细分领域的市场份额在逐渐分散,快递和零担领域恐有集中的趋势。

问题 2. 你了解的其它城市的中小物流公司是如何业务操作的?和上海地区有何区别差异?

中小物流公司的业务操作,大同小异,轻资产为主,多数依赖关系营销,关系弱的只会用折扣和回扣,只有极少数信奉技术。整体看,外包较多。规范的大公司,业务外包的同时,也输出管理技术,中小公司不具备这种能力,也缺乏这种意识。

问题3. 大型物流企业区别中小物流公司运输环节中在提货、仓储、干线、中转、配送环节是如何差异化操作的?中小物流公司和大型物流企业有在价格和配送时间服务上的差距现状? 在各个行业都以互联网思维去开展新模式的大环境下,以上海市场为例:小企业主和三方物流公司仍通过DM广告书(如此原始的用户体验之差的媒介平台)寻找物流专线。

大公司的优势是品牌公信力和管理能力,有些公司也鼓吹自己的现金流优势。中小公司是灵活度,灵活度是个开放式的概念,可以任意「涂抹」。

对于中小公司而言,真正的差异化,在于对某一个或多个细分市场和特定客户的理解,关系是一方面,能在合作中建立持续性,才是最要紧的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