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电独家
依托“广电行业第一刊”《中国广播影视》杂志,发布最新最快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行业新闻,深度分析释疑解惑。摒弃“千微一面”,与众多行业微信公号形成事实性差异,因为我们深入一线获得了独家干货。查看历史消息,收获更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贵阳日报  ·  破100亿!全球第一 ·  9 小时前  
Sir电影  ·  春节档还没结束,这戏就快砸了 ·  昨天  
FM1007福建交通广播  ·  刚刚,破30亿!凌晨2点挤满人…… ·  昨天  
FM1007福建交通广播  ·  刚刚,破30亿!凌晨2点挤满人…… ·  昨天  
l 看齐 l  ·  刚刚,破30亿!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广电独家

两大王牌团队联手,于丹+郎永淳,北京卫视这档文化节目新鲜又有趣!

广电独家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06-07 00:10

正文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家书,在即时通讯没有如此发达的当年,承载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父母的谆谆教诲,儿女的思乡之情;出门在外对异地风土人情的记录,青春少年对时局的挥斥方遒……一封封久远的书信中既有儿女情长,也有家国情怀。


如何将家书中蕴含的中国传统优良的“家风、家训”呈现出来,传承下去?北京卫视于5月24日开播的大型文化传承类节目《念念不忘》,给出了一个样板。



节目以“从书信中窥见家风”全新立意,甩开文化节目“高冷”的架子,以实用性文化节目的定位,用独特中国风的创新呈现方式成为一档让观众“在50分钟的时间内,获得轻松和收获”的品质节目。


“落细落小落实”,电视人家风文化的传承担当


不能否认,在即时趋利的浮躁节目市场中充斥着廉价的笑声,甚至娱乐至上、内容低俗、品质低劣的内容时有出现,社会亟需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节目引领风潮。


不久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视听节目创作播出管理的通知》要求,“要大力宣传家庭文明建设,报道好‘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鼓励开办以家教家风家规等为主题的道德建设类节目。”北京卫视《念念不忘》就是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



正如总书记说,家风的“家”,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一个好的家风,不仅对个体的成长有深远影响,而且对社会而言也意义重大,因为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养成和建设,基础就在于一个个微观的家庭单位。


《念念不忘》聚焦“家风”视角,以贴近生活的方式,在细处小处落实,弘扬中国传统家风文化,助力家庭优良风尚的建设和养成。


平心而论,《念念不忘》的诞生体现了北京卫视一贯的媒体责任意识,着眼传统文化进行节目生产和艺术创作的情怀和能力。



《念念不忘》甄选历史上家风家训依然影响后辈的家族:曾国藩、林则徐、梁启超等,将目光对准他们所立的家规门风。将埋藏在史册中的珍贵家书翻读出来,探寻家书背后的人物气象格局、道德品相以及对子孙的教育理念,以真实鲜活的细节、事例和故事来感染人、打动人、影响人,以期为社会带来精神滋养。


以“家书”为载体,郎永淳深情讲述家风情怀


对于一档有价值的节目来说,立意深远是一方面,电视呈现的喜闻乐见又是另一个重要方面。“做到既新鲜又有趣”是《念念不忘》能够有效传播家风文化、为人认可和赞扬的一大大法宝。


《念念不忘》选取的历史名人虽然都是长久以来为人所传诵,人们耳熟能详的,但是他们的精神世界、家庭家教和成长经历,普通大众却鲜有所知。


节目正是着眼于此由浅入深,从“家书”这个载体切入,让故事新鲜有趣的同时也带领观众深入洞见影响这些名人、贤者的家庭教育以及他们自身所坚持的家教理念,让情感的力量直指人心,令人印象深刻。



节目的叙述手段也生动灵活,以有趣新鲜的形式和巧设悬念的方式展开内容,让整篇的故事讲述和情景呈现浑然天成。比如讲述林则徐家风的节目中,以对一位老者在院中望西北夜空的内心状态的刻画开篇,既自然引出主人公,也让观众在不自觉之中被吸引其中、进入情景。


走下“百家讲坛”的于丹老师和走下“新闻联播”的郎永淳老师坐一院落中,一位深情朗读,一位趣味解读,将历史故事场景化、轻松化,在两人的相互交谈中,人物经历和情感故事被自然讲述出来,从中而来感悟也更容易感染观众。



在“场景复现”和“史实讲述”中,电视画面的呈现多元生动,综合运用实拍,复现,民乐,流行音乐多种试听手段相结合。既有丰富的影视资料和逼真的插图、flash作说明,还有情绪带入感强的背景音乐作节奏铺垫,细节之处的精益求精让观众获得浸润式的观看和情感体验,也让节目内容得到了最大化的有效释放。


导演组力图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带领观众聆听名人大家对子孙的谆谆教诲之心,发现、汲取他们家规训言中的精髓,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的家庭教育观念。


与先辈“跨时空对话”,良好家风释放正能量


节目的一大亮点和特色是开创“跨时空对话”新模式,进行大胆的节目创意。很多历史名人的后代首次在节目中亮相,对先辈家书进行回信,实现“隔空对话”,一字一句中,都是以拳拳传承之心,表达对先辈的怀念和对其教诲的感激。



随着节目的播出我们发现,很多名人后辈即使身居要职,但至今还过着清贫的日子,他们身为“星二代”,却没有忘记老祖宗的教诲,践行传承下来的家风家训,这正是对节目内核“念念不忘,必有回响”的最好注脚。


名人后代的参与和支持不仅为节目提供了一手资料,而且后辈解读之上充沛至亲血脉的绵延深情,温暖人心,让节目传播具有内生的动力,实现了节目“实用”意义的凸显。


极力追求品质,细节之处毫不含糊


据节目组透露,为了保证保证节目的故事性,节目的每个导演关于家族故事最少都是看了五本书以上;为了保证真实性,家信必须得到后人认可,避免滥竽充数的毒鸡汤;为了保证节目呈现的效果,每期节目不下四种不同的综合呈现方式,并且实地拍摄和场景复现相结合,让身临其境的感知帮助观众充分理解故事。



还有不得不提的是,节目的制作团队由北京卫视的两个王牌团队组成,一个是获奖无数的人文纪录类节目《档案》团队,还有一个是长居料理类节目收视冠军的《暖暖的味道》团队。二者强强联合,秉承对“电视工匠”精神的坚守,再次吹响集结号,真挚地将这场家书与情感“碰撞”的文化盛宴奉献给观众。


“小家”构成“大家”,每个家庭的良好风气必然带动整个社会正能量的养成,电视节目的家风教化和价值引领作用是任何依托于其他媒介形态的节目无法替代的,这取决于电视媒介固有的“家庭属性”。



北京卫视这次以家风传承为己任,始终坚持做“有意思又有意义”的节目,潜心发力文化传承类节目。在文化类节目回归荧屏的当下,北京卫视显得淡定从容,因为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从未离开过。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深度透视影视产业规律,由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新版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可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