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太空与网络
卫星与网络专注军民融合的报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依靠社会力量,为推动我国航天技术民用和卫星网络通信的规划、建设、应用以及研发、生产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青春国航  ·  有奖答题第33期|胖安达@你来答题~ ·  4 天前  
航旅圈  ·  运力过剩,亏损持续!民航人怎么办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太空与网络

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高分工程总师马世俊专访:企业进入航天产业切忌“扎堆”“重复”研制卫星,应加强卫星应用

太空与网络  · 公众号  · 民航  · 2017-05-31 21:03

正文

日前,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高分二号、高分七号卫星工程总设计师马世俊来到广东培正学院,为广州学子进行了“航天情·中国梦”主题报告会,并接受《南方日报》的专访。


航天技术民用化

需要各家的参与

记者:广东计划发挥电子信息产业优势,着重发展卫星高技术企业,尤其是小型应用卫星研发和应用方面。如何看待企业进入航天产业领域?


马世俊:我国目前在卫星制造方面已进入了航天大国行列,但是在卫星应用方面较为欠缺。遥感卫星在调查、开发、利用和管理国土资源领域应用广泛,其成果可应用于农、林、牧、住建、交通、水利、地矿、测绘、海洋、气象、灾害和环境监测。进入信息时代,通信、导航卫星更是不可缺少的。

记者:在卫星研制和应用方面,您有什么发展建议?


马世俊:我认为应该鼓励高校积极参与航天技术研究,但无论是高校还是企业,都是切忌“扎堆”,“重复”进行卫星研制,应加强卫星应用研究。卫星产业的发展需要更为合理的布局,比如高等院校或科学院可以提出一个创新的卫星技术,并充分试验。而对于形成卫星产业化、规模化的推动,则由“国家队”做较为合适。结合中国当下经济发展形势,民营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戚发轫:事物发展离不开创新二字,我们航天事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创新型应用。目前政府对此已有了明确的认识,提出了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等全面发展的空间战略。我认为空间应用规模化不但需要政府支持的航天开发,还需要社会支持和民营资本参与卫星应用。我们可以尝试让市场介入来进行监督,从机制体制上开放卫星的民用化,例如有关卫星主管部门把一些数据资源共享,让大家开发、应用。


成为航天强国

必须坚持原创

记者:刚刚您提到了高校参与航天领域时科研创新的重要性,可否谈谈近期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现状?


戚发轫:大家知道2016年是我国航天事业至关重要的一年。这一年我们完成了既定任务例如神舟十一号、天宫二号、长征五号、长征七号等任务的发射,接下来将继续充分利用空间资源,做好空间基础设施建设。

记者:2016年“高分三号”也成功发射了,可否为我们介绍一下“高分”专项工程目前的情况?


马世俊:“高分”专项工程于“十一五”规划期间确立,“十二五”开始实施,“十三五”完成这一专项。目前卫星的分辨率已经可以达到“亚米级”。


“高分一号”突破了高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高时间分辨率结合的光学遥感技术。“高分二号”突破了“亚米级”空间分辨率,卫星姿态快速机动、高精度图像定位,卫星寿命也有很大提升,但观测仍受天气和云层的影响。“高分三号”是微波遥感卫星,具有高分辨率、大成像幅宽、多成像模式,能够全天候、全天时进行海洋和陆地监测与监视,能通过姿态机动扩大观测范围,提升快速响应能力。“高分四号”是首颗地球静止轨道遥感卫星,其在轨成功应用是构建全天时、全天候、高时效、宽覆盖和多次度的综合对地观测系统的关键和重要基础。


接下来,我们计划在今年发射“高分五号”,争取2018年完成“高分六号”“高分七号”的发射。“高分”专项工程是接近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卫星工程,它将为我国建设空间基础设施奠定坚实基础,是迈向航天强国的必由之路。


来源 | 南方日报网络版

记者 | 朱晓枫 焦凝 王姝楠 



【 猜你想读

跳出航天来思考和谋略商业航天(上)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推/荐/阅/读

融入人民生活,推动文明进步

——谈“航天+”的理念与实践设想:

《航天技术民用的新发展、新机遇》《新的社会形态将如何发生?》《浅结合、深结合与融合》《新常态下的“航天+”》《鼓励创新,也包容失败》《中国航天产业突围正逢时》

商业航天与航天商业化:

《商业航天倒逼航天商业化》浅谈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概念《中国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忧心》《中国航天商业化与商业航天的前景》

大航天时代:

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上)》《迎接大航天时代的到来(下)

北斗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

《独家: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白皮书的产业化解读:北斗的未来在世界》

社评文章:

《小卫星大跃进局面高烧不退 冲动背后深层原因剖析!》

《中国的商业航天怎么玩?软银+“一网”模式分析》

产业观察:航天云网 荆棘路

混改,为商业航天和航天商业化打开的一扇窗

重磅!70亿的商业用户,这样的商业模式是否存在或可行?

伟大事业面前,唯年轻与狂热不可错过!

为航天设立远大目标!

航天技术民用及二次开发:

民用航天:航天梦想与现实的交汇

航天技术民用转化机制的两个范本:基于NASA和ESA的分析

构建中国航天技术转让机制的思考

航天技术改变人类生活:从肌肤保养到太空育种


分享最前瞻性话题,

传递最正能量声音。


卫星应用领域第一刊

卫星与网络


联系我们

内容、营销合作请联系:

微信号:nongyan258766

投稿邮箱

Emil:[email protected]

杂志订阅请联系:

Emil:dingyue@yinhexi.la


觉得不错,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