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总有一些时刻,会以其重要和光辉而被人们所铭记。
1978年就是这么一个时刻。
40年后,2018年,我们以各种形式庆祝那团改革“星星之火”。如果说,40年的改革开放历程是一部厚重的史诗,那么,科技体制改革则是其中荡气回肠的一章。从“科技是生产力”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再到“创新是引领创新发展的第一动力”,从“科教兴国”到“建设创新型国家”再到“世界科技强国”,勾勒出一条科技向上发展的曲线,绘出一个民族向上生长的脉络。
我们感恩时代,
我们凝视现实。
2018年,人工智能暂别喧嚣,底层技术研发持续推进。人们开始明白,“AI+”如果仅停留在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创新,终是一场虚幻。
2018年,区块链聒噪一时,币圈链圈花样繁多,是颠覆性的创新,还是数字货币经济的虚假繁荣?
2018年,克隆猴诞生。21年前,是羊,21年后,是猴。微观尺度的生物技术离人类越来越近。甚有僭越者,就出现了“基因编辑婴儿”。在人类“制天命而用之”的豪迈实践中,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既是一种伦理操守,也是一种科学品格。然而,什么是科学时代的伦理规范?什么是伦理时代的科学规范?
2018年,“帕克”以前所未有的距离接近太阳,取得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又一个里程碑。头顶的浩瀚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历久而弥新,弥新而足畏。
2018年最后三天,北斗宣布提供全球服务!自此,全球卫星导航家族进入四朵金花时代,中国北斗、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和欧洲Galileo。这是中国自主创新技术从国内向全球的拓展,从技术体系向产业体系的转折。
2018年,中美贸易战举世瞩目,续篇和插曲充满悬念。开始进入创新无人区的中国企业,不仅要面对技术的困惑,还要面对更严峻的国际产业转移环境,更残酷的国家安全角力!
站在新年的第一天,我不禁想起一百年前梁启超先生说的一句话:中国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中国的中国,亚洲的中国,世界的中国。
当中国成为“世界的中国”时,我们的政治价值观、社会发展模式、技术创新实力、对外话语体系是否做好了充分准备?
回顾历史,不难发现,包括科技体制改革在内,每个国家的发展道路都有其历史逻辑,都有其割舍不断的贯穿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历史文脉。
如果说:中国的现代化的发展不是一个冲击反应的结果,而是自身内在的基因变革和发展冲动的结果(费正清语)。那么,这个基因是什么?冲动来自哪里?
创新的动力,或许藏在社会,藏在市场,藏在人
心。
展望2019,我们期待:知识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科技人员的创新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我们期待:随着技术创新逼近香农定理、摩尔定律的极限,中国科学家能够创造新的基础理论。
我们期待:新技术不仅重建商业价值,重塑生活,而且普惠百姓,奔向幸福。
我们期待:科学和艺术,技术和伦理,经济和环境,民主和法制,公平和效率,都将在改革和开放中携手,砥砺前行。
我们“微言创新”公众号,也将继续关注、记录和评论每一个科技新进展和科技新事件。因为——
改革永不停步,创新未有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