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潮沉思录
这里是一个公开陈述和议论的公众号,在这里,我们容纳不同的意见,尊重独立发言的精神,尊重言之有物的内容。我已委托“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界面新闻  ·  胖东来回应所售红色内裤掉色过敏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潮沉思录

被排斥的中国与我们时代的困局

新潮沉思录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8-03-23 20:19

正文

当代中国的国际处境,用排斥这个词形容可能是颇为贴切的。中国虽然努力表现出受欢迎的姿态,但无疑中国并不那么受欢迎,即使那些在经济上与中国最亲密的国家,依旧如此。有时候,我们会觉得传统发达国家对中国的排斥似乎到了非理性的程度, 纵然大多数时候中国试图以一种唾面自干的态度去展示气度,依旧难以被接受。 这种排斥不仅仅是因为经济地位和国家利益的竞争,而有着更加深刻的原因。



自文艺复兴西方文明压倒了阿拉伯世界以来,繁荣被归结于文化的优越。中国的顺利发展就像在这个体系上撕开了一道大口子一样,等于在不停的提醒人们繁荣昌盛的现代化和西方文明不是一个等号, 这是旧世界崩溃的前兆。 即使殖民体系已经解体,第一集团国家的繁荣昌盛仍然有赖于世界范围的资源输送,这种输送除了来自国力的强盛,也来自意识形态上的优势。 特别是当列强越来越趋向于使用柔性的手法,使落后国家自发自觉的进行资源输出的时候,这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


自冷战结束以来,东欧成了第四帝国的资源腹地,非洲和中东秩序走向进一步崩解,亚洲的成功者韩国和新加坡显然不是一个典型的民主社会。阿拉伯人之春的努力就像一轮透支, 所有试图走上西方道路的国家都遇到了挫折, 甚至传统的西方国家自身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社会分裂。这个时候中国的不断发展本身就是一个让人无法忍受的参照物。


即使最顽固的观察者也会同意这个事实,和中国崛起相伴的是世界范围内的强人政治的回归,无论是普京还是特朗普,杜特尔特,这简直是对二十世纪以来民主运动的嘲讽。强人政治的回归即使不能说是集权的回归,也是小政府模式的重大挫折。世界范围内掀起一个需要救世主的浪潮, 试图通过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解决社会运转越来越停滞的问题。



中国人素来有一个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说法。权力的集中只能说明问题的严重,这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面对难以解决的问题,要么寄望于强人,要么寄望于神人, 后者就是我们所知各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政治闹剧的不断上演。


这种停滞显然是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的,我们开始遭遇发展的天花板了。造成这种停滞的原因很多,这来自人口结构变化,来自社会主流价值观的解体,来自社会维持成本的提高,这可以说是现代化共有的问题。 在我们的技术没有决定性成长之前,我们已经遭遇了某种文明的瓶颈。 社会的资源虽然还在增长,但和持续增长的需求相比,已经越来越捉襟见肘。


几乎世界所有主要经济体都进入了这种能上不能下的状况,实际上中国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这种窘迫,如果不是中国提供了足够强大的产能和广阔的市场,更加剧烈的经济危机可能早已到来,而这种危机的转嫁或许早就吃掉一两个第一集团的发达国家了。但即使存在中国这个异军突起的变量,这种只能吃自己触角的章鱼的困境也没有太大的改善,如果不是变得更坏的话。



虽然复苏得到了数据的支持,无论是美国经济还是中国经济,但问题并没有消失,只是被推迟了而已。中国的工业升级和产能转移也许能缓解东南亚的问题,特普朗的美国再伟大运动也许能一定程度上延缓美国工业的衰退,但根本问题还是没有解决。中美将制造更加巨大的产能,市场的需求比原来更大,如此巨大的产能, 它需要的市场在哪里,这些市场创造的利益应该流向谁,那些得不到更多输血的发达国家何去何从?


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的,当然是技术的进步,制度的重大创新,要克服世界范围的人口老龄化,维持住发达国家已经岌岌可危的高生活水平,带动不发达国家的迅速增长从而带来新的市场需求。但是这种前景就好像我们说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一样,带着太多的不稳定性,需要太多的投入,以至于显得太过遥远。如果哪个政治家寄望于此的话,大有引东海之水救涸辙之鱼的意味,至少缺少现实的危机感,毕竟人类的本性总是喜欢简单而便捷的方式。


人类历史上不是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的, 一个答案是内卷化, 通过整个社会生活水平的降低以内耗的形式来解决问题。无论是宋以后的中国还是南美的若干印第安帝国的定期解体都涉及这个问题。 这又被称为是复杂社会的解体。 还有一个办法是是消灭,最激烈的是两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其实有一个不太被人提及的尾巴,美苏联合对殖民体系的最终崩解。简单的说, 就是把原来的玩家踢下去, 少一张嘴,多一条腿,这样就能维持更多的时日。



对旧体系来说,中国正在扮演一个侵蚀者的角色,从一头大奶牛变成偷牛者。这种试图养猪却养出怪兽的错误在历史上也并不罕见,人类终究是短视的,霸权也没有不变的。


从旧体系最合理的角度来说,应该保持发达国家的团结一致,共同对抗挑战者,并不惜以极端手段毁灭之。三十年战争到二战一直到冷战,这种做法都是成功的, 但很遗憾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成本越来越无法无法维持。


这种变革在二战后随着核武器的发展,大规模战争越来越成为一个不现实的选项,战争的破坏力太大而成本太高,收益很可能不存在。应该说这种发展还在继续,更趋向于极端,四代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随着技术的发展,大国维持先进的装备的成本越来越高,只有最发达的国家还能保持军备竞赛,一些原来的发达国家将逐渐退出这个舞台。


即使进入核俱乐部也不是一劳永逸的,顶级俱乐部的门槛从拥核再发展到隐身和反导,很可能又要开始一轮新的淘汰。局面事实上越来越倾向于那些自身就拥有极丰富的资源,幅员辽阔的大国,比如中美俄印,他们可能通过内部市场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持,而不利于那些依靠先发优势,通过贸易来支撑的传统大国,比如英法日等。 一面是全球化,但一面很可能世界市场正通往封闭之路,这也可以看着正在爆发的中美贸易冲突的一个注脚。



无疑在全球矛盾中,中美的矛盾是最激烈的,这是一个霸权与潜在挑战者的冲突。但是就像我前面说的,由于双方的体量级大到不能以最终决战的方式去爆发,那么只有拉锯这个办法。中美的一系列冲突,甚至是局部武力的冲突,将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但这不是冷战,这比冷战来的和平,甚至没有那个主要大国会大幅度的提高军事预算,对于这个时代来说,维持现有军备水平已经是一件咬牙切齿的事情了。这是一场耐力赛,虽然是挑战者 ,中国的问题并不比美国更轻, 美国有着更好的资源禀赋,来自发达国家的二次输血,而中国如果陷入停滞就存在内卷化的极大危险,其内部的发展不平衡有赖于外部输入来改善,一旦进入停止可能被内部的不平衡所撕裂,很可能一蹶不振。


这种内向的动力很可能驱使中国在未来更加主动的建立自己的贸易体系,这应该就是一带一路的愿景,这种深耕市场的开发应该说对世界经济危机的缓解有很大的好处。但是从美国的角度来说,这种市场构建是不是具有排他性,是不是对美国主导的全球体系的分庭抗礼都是一种极大的挑战。


更关键的是,美国本身也面临衰退的问题,作为资本发展最先进的国家,资本脱离实体过度集中在金融领域,维持全球霸权的成本在不断升高,这都是大问题。更大的问题或许在原本能帮助美国维持全球秩序的主要盟国面临的局面要比美国严峻的多。


比起中美这样的顶级巨兽,或者印度这样还有很大生长空间的后来者,传统强国的局面其实更糟。 自殖民时代以来相对稳定的布局已经趋于崩解,一套资源输送体系在失效。 越来越激烈的中美冲突不能不冲击到他们占有是市场份额,而他们保持优势的中高端市场一面要继续维持对霸主的二次输送,一面将不断受到后来者中国,甚至是印度的冲击,处于左右夹击的局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