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理想国imaginist
知名文化品牌。想象文化与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娱乐硬糖  ·  短剧春节档:明着打,暗里爽 ·  15 小时前  
896汽车调频  ·  太突然!谷爱凌宣布退出!最新回应→ ·  昨天  
896汽车调频  ·  太突然!谷爱凌宣布退出!最新回应→ ·  昨天  
北京晚报  ·  大S徐熙媛病逝,终年48岁 ·  2 天前  
顶端新闻  ·  小S证实:大S徐熙媛去世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理想国imaginist

看《权力的游戏》,我忍不住想到春秋战国

理想国imaginist  · 公众号  ·  · 2017-08-02 18:40

正文

唐诺《眼前:漫游在〈左传〉的世界》的一篇书评,来自“正午”(非虚构写作平台)主笔郭玉洁。


郭玉洁说她看《权力的游戏》,忍不住想到春秋战国,想到“我们该怎么讲述春秋战国的故事?”


而唐诺在《眼前》中所呈现的,或许是她所期待的理想讲述方式的一种。



他终于打开了这个梦


文:郭玉洁

转自“正午故事”(id:noon-story)


这么问有点蠢,但我还是在想,为什么中国没有《权力的游戏》?应该要有的啊,最好的素材就是春秋战国。“整个春秋热腾腾的、时时召唤人本能冲动的两百年”(唐诺语),阴谋、战争、情欲……人们还相信鬼神、相信神奇的故事。一切都是现成的。


这个问题有点蠢,意思是说答案容易想见:创作空间小、影视工业水平低,等等。同时,这种攀比心理也蠢——人有,我一定要有。但我看《权力的游戏》,忍不住想到春秋。真正的问题或许是:我们该怎么讲述春秋战国的故事?


群雄的故事难讲,以哪国为主?摄像机架在哪里?中国人的历史观念,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是权宜,“合”才是历史的走向。谁最终取得了胜利,谁就成了主角。于是在电影《英雄》中,如一些人批评的,张艺谋把摄像机绑在秦军的箭上,射向赵国。故事属于秦王朝,走向毫无悬念的结局。这样封闭的叙事,只需要论证胜者何以胜,败者何以败。万众归一,历史成了成功学。



所以“三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有魅力的故事。感谢亡国的史官陈寿,他留下了一个失败者的视角。蜀国虽亡,但有仁有义。从一个失败者来看,群雄各有支点,三国的故事立住了。它充满可能,叙之不尽。


当然,蜀国的另一个道德合理性,在于刘备自称汉室皇裔,是正统。正统,另一个中国历史的迷思,对于单一的、连续性历史的执着。更多的时候,它不是失败者的支撑,而是抹去失败者的手段。


人们代入帝王,指点江山,忘记了在真实的历史进程中,大多数人都是失败者、被牺牲的人。《权力的游戏》中,角色一展现美德,可能就要领盒饭了。这更接近历史的真相吧,掌握政治的,常常不是最智慧的人,更不是“好人”。战争中,动乱中,到处都是无谓的死亡。最先被牺牲掉的,就是那些美好的人、正直的人。



我所期待的,正是这样的历史叙事,有点悲伤、荒诞而残酷的传奇。不再是几个面色凝重、缺少幽默感的男人(和几个愚蠢的女人)图谋大业,而是把视点平均分配给每片土地,失败者和成功者,女人和男人,这族与那族。再次引用米兰·昆德拉为小说正名的那句话:在这里,每个人都被理解。


唐诺写《左传》,多少有这样的感触吧。在第一章,他写道,想像自己是一个小国之人。小国的命运,在于知道自己必将灭亡,这种朝不保夕的现实意识,是沉重的负担,也是深沉思维的开始。小国又极容易坐井观天,无法参与大世界的游戏,也就不再想像大问题。


然而鲁国不同,尽管是小国,但它是周公的封地。周公又是天子又是臣,他所受封的鲁国,治礼作乐的规格高出所有诸侯,“周礼尽在鲁矣”。因此孔子出于鲁国,也因此,司马迁写《史记》时,几乎全部沿用《左传》——一部鲁国史。


唐诺说:“这大致上就是司马迁日后实际拿到看到的,再没有一部记史比鲁史更合他用、合于他的基本历史关怀,又盯住大世界大时间,又凝视边缘角落里如一瞬的鸡鸣狗盗引车卖浆之人。”


“大国的灵魂塞进了小国的身体”,这不是唐诺第一次使用这个比喻了。    


唐诺


唐诺做了一辈子编辑,朱天心的先生,退休之后成为凶猛的写作者。有时稍嫌啰嗦,但仍是一流的随笔家,阅读者。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这本讲《左传》的《眼前》。这不是百家讲堂式的导游词,不是解经人,而是拆了又建,一个熟读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的现代作家,在历史的词句中找到梦。                                                               


唐诺引用了《左传》的一个小故事:鲁国的大臣公孙子婴(又名子叔声伯)梦到自己涉过洹水,有人赠他珠玉,他吃下去,然后流泪了,泪水都化为珠玉,盈满怀抱。声伯醒后,非常恐惧,这个梦处处是死亡的意象,他不敢去占卜。三年之后,声伯出使晋国,为鲁国解决了一个重大的危机。在众人的环绕下,他讲起了这个梦。他不再害怕了,如今志得意满,或许梦是个吉兆吧。说完,那个黄昏,声伯就死了。


唐诺说,声伯小心翼翼地捧着这个梦,就像捧着满怀会洒落一地的珠玉,一直等到特别的一天。——他终于打开了这个梦。


这个神秘、美丽得令人心颤的梦,对大历史丝毫没有影响。在后世的史书中,它是极有可能被剔除的。然而《左传》写下了它。春秋时期,人们仍生活在泛灵的世界里。何况战争、不确定的时代,使人更加脆弱,更相信未知的力量。人们做梦,占卜,确定梦的意义,再做出选择。灵,或者不灵,站在未来的某个点,左丘明平静地写下这些神奇的故事。从这里,我们进入文学的世界。




【相关著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